试题研究年5月安阳一模化学试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a:40Zn:65Ag: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针B.胆矾研碎

C.死灰复燃D.木已成舟

2.“扁粉菜”是安阳的特色小吃,其主要配料红薯粉条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A.糖类B.蛋白质

C.维生素D.无机盐

3.空气中能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

A.氮气B.氧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4.欲配制10.0%NaCl溶液50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5.下列物质依次由分子和离子构成的是

A.干冰、氯化钠

B.铁、硫酸铜

C.酒精、汞

D.金刚石、氯化氢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点燃红磷后产生大量白雾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后,有红色物质析出

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B.变化过程中共有三种分子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3

8.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盐类:烧碱、纯碱

C.氧化物:冰水共存物、二氧化锰

D.合成材料:纤维、合金

9.(NH4)2SO4是一种化肥,其水溶液的pH<7,有关该化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

B.是一种复合肥料

C.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D.其含氮量低于尿素的含氮量

10.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A.t1℃时X的溶解度比Y的小

B.t2℃时X和Y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t3℃gX的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是50g

D.X中含有少量的Y,可以通过降温结晶来提纯X

1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H2O→H2

B.Mg→MgO

C.Na2CO3→NaOH

D.KNO3→NaNO3

1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生石灰与熟石灰——加水

B.稀硫酸与稀盐酸——加碳酸钠

C.烧碱与氢氧化钾——加酚酞溶液

D.氮气与氧气——加澄清石灰水

1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CO2(CO)——通过灼热的Cu0粉末

C.KCl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

D.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盐酸至中性

14.下列图像与实验表述一致的是

A.加水稀释NaOH溶液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C.向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D.在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水是生命之源,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在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有一种给自来水消毒的泡腾片,其主要成分是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

16.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起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17.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等。下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4;铝离子的符号是Al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Al2O3。

18.在一定质量Mg(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和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固体和溶液。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填“增大”或“减小”),若固体中含有三种金属,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Mg(NO3)2和Al(NO3)3,请写出一定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l+3AgNO3=Al(NO3)3+3Ag。

19.(2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如果氧气不足,还会生成一氧化碳,取一定质量的甲烷和25.6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gCO、bgCO2和18gH2O,则a+b=15.6g。

20.(3分)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知识网,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请回答: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反应②后生成蓝色溶液,则B的化学式为Cu(OH)2;反应④可用于制取烧碱,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了解防火、灭火等安全知识非常必要。

(1)在实验室,如果酒精不慎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这种灭火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隔绝空气(氧气);

(2)在家里,如果发现天然气(或液化气)泄漏,应采取什么安全措施?

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22.(2分)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请解释原因。

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23.(3分)以下是有关氨气(NH3)性质的趣味实验.

(1)如图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当挤压胶头滴管并打开止水夹时,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推测氨气具有哪些性质?

氨气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2)氨气与酸反应可生成铵盐.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不接触),就有大量白烟产生,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能与氨气化合生成了氯化铵颗粒。

24.(3分)某小组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设计如图装置进行铁的冶炼并对尾气进行处理。

(1)写出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2)图中虚线框中的装置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碳被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一氧化碳进入装置集气瓶被收集,溶液被排出到烧杯中,属于尾气处理装置

(3)反应后集气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只有Na2CO3,也可能还有NaOH,请设计实验检验溶质的成分,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

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溶液没有变红色,则溶质只有碳酸钠。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某同学利用如图1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①挤压滴管后,单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②点燃系在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将细铁丝插入充满O2的集气管中并塞紧塞子,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2)实验室可采用如图2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①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③用A装置还可制取密度最小的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④在D中补画出CO2的收集装置图。

(3)实验室要制取4.4g二氧化碳,请计算需要用多少克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

解:设需要用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答:需要用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12.5g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jb/2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