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化学工作坊:
高考热点:诗、词中的化学
1.唐代诗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名句: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解释: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
“风吹柳花满店香”
化学知识解释:这是生活中的一种分子扩散运动。
2.“酒香不怕巷子深”。
解释: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前来品尝。
化学知识解释:这是生活中的一种分子扩散运动,体现乙醇的挥发性。
3.“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解释:只有疾风(指很大的风)刮过,才能知道草的坚劲;也只有烈火过後,才能练出真正的纯金。
“烈火见真金”
化学知识解释:金的性质稳定,在烈火中也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4.《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释:(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化学知识解释:
CaCO3CaO+CO2↑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5.“百年陈酒十里香.”
解释:经过陈放多年的酒老熟香味浓郁甜味甘醇,饮时才能清口甘爽回味悠长。
化学知识解释: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乙酸乙酯有香味.
6.成语“百炼成钢”
解释: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化学知识解释:通过反复锤炼,减少铁合金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高考热点:文言描述化学选择题
1.《梦溪笔谈》中记载有: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水能为铜,物之变化,固不可测。该记载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有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
答案:选D
分析:记载中指的这样的一个流程:硫酸铜溶液蒸发得到硫酸铜晶体(胆矾),为化合反应;将胆矾加热分解则成铜,涉及分解反应;“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说的是用铁锅熬硫酸铜溶液,铁锅也将转化为铜,涉及置换反应。故选D。
2.《本草经集注》记载:“鸡屎矾(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鸡屎矾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B.铜盐溶液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C.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D.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选D
分析:A碱式硫酸铜含有O=S键,碱式碳酸铜含有C=O键,为极性键,故A正确。B铁比铜活泼,可与铜盐溶液置换出铜,故B正确。C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故C正确。D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错。
3.(15全国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
C.醋D.卤水
答案:选B
分析:A氨水属于弱碱,和金属不反应,不符合条件,A错。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酸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也能和岩石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但不能腐蚀玻璃,所以符合条件选B。C醋酸是弱电解质,能腐蚀活泼金属,但不能腐蚀不活泼金属,如Cu等,不符合条件,C错。D卤水其成分为氯化镁、氯化钠和一些金属阳离子,和大多数金属不反应,不符合条件,故D错。
4.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
A.食盐B.火碱
C.草木灰D.胆矾
答案:选C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呈碱性,为强碱弱酸盐;A.食盐中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A错误;B.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B错误;C.草木灰中碳酸钾为强碱弱酸盐,C正确;D.胆矾是硫酸铜晶体,是强酸弱碱盐,D错误;答案选C。
5.(·全国卷Ⅰ,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答案:选B
解析:“令砒烟上飞着覆器”“凝结”说明该操作为升华。
6.(·武汉外国语学校)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萃取B.渗析
C.蒸馏D.干馏
答案:选C
解析: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
韩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