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13单反相机的各个档位都有什么用

视频时长:11分07秒

建议wifi下全屏观看

不喜欢或者不方便看视频的

下面准备了文字版本

今天就一个事

相机各种档位都是干嘛的

单反相机档位

如图,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买来单反相机最大的困惑就是:md这么多档位,用哪个好呢?

之前的几节中,我们做过两次档位的推荐:第1次是《摄影03》,我们推荐用P档,因为是半自动,可以快速上手又能拍出还不错的照片;第2次就是紧接着的《摄影04》我们推荐使用M档,因为这个档位可以更精确的得到我们想要的照片亮度,不受测光结果影响。

我知道你不会记得的,那我们再讲一次。

一、档位名称及分类

相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档位。不同档位下,相机为我们推荐的、强制设定的、需要我们自己设定的参数都不相同。

这些参数大概包括(不止)这些:

光圈大小、快门速度、ISO、照片风格、白平衡、对焦点选择、对焦方式、对焦模式、测光模式、驱动模式、色调、是否开启闪光灯等。

ps:基本上之前的章节都有介绍过,这里简单的补充一下色调的调节:

色调其实就是偏色,利用不同的偏色来营造不同的情调,就是色调。

和调节白平衡的效果有点类似。但两者的目的不同:白平衡是为了矫正偏色存在的;色调调节就是为了偏色而存在的。

以佳能低端相机(D)为例,我们先来看看给我们准备了多少档位:

按照我们可设置曝光参数(光圈、快门、ISO、曝光补偿)的多少,将档位分成3类:

全自动

可设参数:都不可设置。

包含档位:全自动、全自动(关闪光灯)、创意自动、人像、风光、微距、运动、夜景

半自动

可设参数:其中2项或者3项

包含档位:Av、Tv、P、A-DEP

全手动

可设参数:全部

包含档位:M

二、各个档位详情

M档(全手动档)

除曝光补偿外(只有半自动档可用),所有相机提供的参数均可设置

拥有最大的自我创造空间,无需使用和掌握相机的测光系统

为保证准确曝光,可能需要正式拍摄前测光2-3次,对于稍纵即逝的场合,可能会错过精彩镜头或者抓到的照片曝光不理想。

Av档(光圈优先)

可设置光圈、ISO和曝光补偿,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设置快门速度

光圈可设,就可以保证景深,即背景虚化程度。同时由于系统自动测光,不用时刻手动调整曝光系数。可在比较好的曝光保障下快速完成抓拍。

如果光线较弱,系统设置的快门速度会比较慢,拍摄的照片可能会糊。

Tv档(快门优先)

可设置快门、ISO和曝光补偿,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设置光圈大小

快门可设,就保证了拍摄速度。是最常用的抓拍档位。

系统自动设置光圈,可能导致拍摄的景深不是自己想要的。

P档(程序自动)

可设ISO和曝光补偿,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

貌似相比于Av和Tv,并没什么优势,唯一的优点就是在你对光圈、快门、ISO除了影响亮度以外一无所知、并不知道如何设置的时候,拯救一下你的选择恐惧症。这也是最开始推荐这个档位的原因。

拍出来的照片,可能既不是你想要的拍摄速度,也不是你要的景深大小。一句话就是它可能不是太知道你想要什么,除了正确的亮度。

A-DEP档(自动景深)

和P档基本相同,可设ISO和曝光补偿,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

唯一的区别是该档位下,无法选择对焦点。因为默认使用全部对焦点。对画面中的多个物体进行对焦。然后计算出一个让画面中多个物体清晰度大概相同的快门和光圈值。

说到这可能我们可以立马想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场景:

当然,就算没这么多人,只有两个人的时候也是适用的:

当两个人不在一个平面、中间又没有物体的时候想把焦平面放在C点处几乎是一个不太可能的事情。

但是这个档位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

将对焦点放在C处,和我们让照片清晰显然是相违背的,我们一般要么让A清晰,要么让B清晰。这样做不过是让两个人变的同样模糊而已。另外用单反拍照的同学也基本不会拍摄这样的场景,真的需要用的话用手机就搞定了,所以总体来说这个档位用途不大。

总结1:

P档直接淘汰

A-DEP极个别场景可以尝试

不需要抓拍的时候尽量用M档,可以拍摄出最符合自己想法的照片。

需要抓拍、但是对景深的要求大于时间要求的情况下,用Av

需要抓拍,对拍摄时间的要求大于景深要求时用Tv

人像

全自动,一般可以改变色调,设置白平衡,驱动模式和是否使用闪光灯

相机会设置照片风格为人像,因为人像风格对比度会稍低,图片会更细腻;光圈会设置的比较大,用以虚化背景突出人物。

风光

可设置参数与人像相同

相机会设置照片风格为风光,因为风光风格的对比对和饱和度都比较高,照片看着更艳丽;光圈设置的会比较小,拥有更大景深,照片更清晰。

微距

可设置参数与人像相同

真正的微距拍摄是需要依赖微距镜头的。受镜头的限制,单反的最近对焦距离是固定的。只有微距镜头才可以再更短的距离实现对焦。微距拍摄一般用小光圈,小光圈才能增大景深,才能更清晰。

而单反提供的微距模式,应该只是将光圈设置的比较小,并没有办法调节最近对焦距离。为什么是应该呢?应该这是我猜的。

运动

可设置参数与人像相同

拍摄运动物体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晰,运动必然带来对焦准度问题。所以运动模式下采用的是连续对焦模式,也就是追焦模式。一个追字就很传神的说明了使用连续对焦拍摄运动物体的必要性了。

另外快门速度也会设置的很快,来防止抖动。

夜景

可设置参数与人像相同

夜景最大的问题就是光线太暗,暗到将光圈调到最大、ISO很高都很难拍出合适亮度的照片。那么只能降低快门速度,是低到按了半天才咔擦的那种。所以界面上我们也看到:建议使用三脚架

全自动

只允许调驱动模式和闪光灯

非常霸道也非常省心的一总模式,深受广大初学者喜欢。只是好像缺少了那么摄影的乐趣。。。最主要的是拍摄出来的东西真心要看命运了。鬼知道它会拍出什么来!

全自动(关闭闪光灯)

只允许调整驱动模式

这种就更霸道了,闪光灯都不让你调了,直接关闭。

所有的全自动档都会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自动弹起闪光灯。那么有些场合就比较尴尬了:比如在博物馆,或者偷拍,大白天逆光的时候。。。

创意自动

和全自动差不多,但可以设置色调,以及是否让背景模糊。

是否让背景模糊,也是通过控制光圈的大小来实现的。设置为模糊,就把光圈调大,设置为清晰,就把光圈调小。

不同型号的相机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档位:

?

SCN

一般存在于中高端入门相机中,比如80D。其实就是各种全自动档位的一个合集,这样就不用在档位拨盘上放太多入门选手用的档位,显得高级多了。

B门

是一种特殊的档位

其他档位是按下快门后开始拍摄,同时手就可以离开快门了,按照设定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

而B门是快门按下开始拍摄,手什么时候离开快门什么时候就结束拍摄。相当于手动控制快门时间,这样可以让快门时间变得很长。

一般拍摄星轨、烟花、闪电时用到,这里不做过多说明。

C档(自定义档位)

该档位会记录你的设置,比如白平衡等设置,方便下次直接使用。一般出现在高端机,让拍摄更有速度和效率。

总结2:

各种自动档再五花八门,无外乎是光圈、快门以及照片风格等参数的各种预设,以及相机对要拍摄的场景做的智能分析而配置的参数。而很有可能,相机自以为的智能,在你眼里就是个智障。所以如果你对不同场景该如何设置参数很熟悉的话,根本就不需要这些华而不实的档位。

自动档最大的缺点之一:自动开启闪光灯。一般来说,相机自带的闪光灯性能极其的差,基本即是摆设,多数情况下开了不如没开。最主要的是,用相机自带闪光灯一般都是新手所为,容易暴露。

自动档最大缺点之二:对焦点全部开启,所以你有很大的概率用了一个错误的对焦点对了一个错误的焦距,照片很容易拍糊。

最后的总结:

相机之所以提供这些档位,原因可能有二:

1.方便新手快速应对各种不同场景,虽然很多时候结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还是比让一个很新的没有任何人指点的新手独自面对一大堆的参数发呆靠谱的多一点。2.为老手可以更快速的抓拍

对于新手,推荐的档位就是全手动和半自动的搭配,也就是M、Av、Tv。当你真正理解了各种场景对快门、光圈、色调、和照片风格的需求后,就可以轻松驾驭M档。而多使用M档,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各种设置对照片的影响。

Av、Tv档位可以完成对瞬间的抓拍。

而全自动档,有点像小孩的学步车,开始用用可能会让拍照显得简单,可以快速体会到拍照的乐趣。而用的太多,可能你就再也用不了别的档位了,而你的摄影技术,也很难再进步了。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用,摔倒了就爬起来,多摔几次就会走了。

至于后面说的特殊几个特殊档位,尤其是B门,初学阶段碰都不要去碰。摄影不是你都拍过什么,而是你拍好了什么!一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风光摄影师,可能并不会拍摄人像。

有疑问、建议、合作等

请联系下方个人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节段性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jb/3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