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医院消化内科杨俊文教授的指导下,医院脾胃病感染性疾病科成功开展首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经内镜奥狄氏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这是科室在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方面的又一力作,医院学科建设实施“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转型升级的成果。
患者女性,50岁,因全身皮肤黄染半月入院治疗,诊断为肝硬化、胆道结石、梗阻性黄疸。怎么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石头取出来。胆管通了,胆汁引流通畅了,皮肤黄染就消退了。
目前,针对医院常用的解决手术方式有两种:1.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而该患者同时合并肝硬化,白细胞、血小板低,凝血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前两种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慢,科室副主任邓磊请杨俊文教授会诊后,为患者制定第三种方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总管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
什么是ERCP术?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
我们常说的ERCP并不是一项手术,而是一个造影检查。只是在这个检查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RBD、ENBD)、内镜下胆胰管支架引流术等手术治疗。
主要适应症:
1.胆管结石
2.胆道蛔虫
3.化脓性胆管炎
4.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5.慢性胰腺炎及胰管结石
6.胆管癌或胰腺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行支架治疗解决黄疸,延长生存期。
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专家介绍
杨俊文
教授,消化内科学博士,擅长各种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的诊治;善于运用胃镜/肠镜及内镜进行相关治疗以及开展ERCP手术、进行乳头切开、胆管取石、胆管引流及胆道支架置放,曾在国内主流医学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张德勇
主任医师,脾胃病感染性疾病科顾问。湖南中医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株洲市医学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脾胃病、肝病、内科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被评为首届"株洲市名中医",湖南省基层名老中医师承带教老师,享受省中医局特殊津贴。
邓磊
副主任医师,脾胃病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株洲市消化内镜联盟委员,株洲市感染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株洲市肝胆胰脾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及各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对重型肝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有丰富经验,熟练掌握精细内镜下各种治疗及筛查。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