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知识点梳理
肝内胆管结石:左侧结石比右侧多见,做猜测最常见的部位为左外叶、右侧为右后叶,可双侧同时存在,也可多肝段、肝叶分布。
结石主要导致:肝胆管梗阻、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肝胆管癌
Ⅰ肝外胆管结石: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与高热、黄疸)
腹痛:于剑突下或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部放射。
寒战与高热:弛张热。
黄疸:黄疸的程度取决于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是否继发感染。黄疸呈间歇性和波动性。
Ⅱ肝内胆管结石:可有肝大、肝区压痛和叩击痛等体征。
以手术治疗为主。原则为尽量取石,解除胆道梗阻,去除感染病灶,通畅引流胆汁,预防结石复发。
肝外胆道结石: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为首选方法。目的:引流胆汁和减压;引流残余结石;支撑胆道。
肝内胆管结石:
肝切除术,是常用的、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术前护理:
病情观察;缓解疼痛(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降低体温;营养支持(低脂、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受损者肌内注射维生素Kmg);保护皮肤完整性。
术后护理
T管引流的护理
妥善固定(固定于腹壁,不可固定于床单)
加强观察(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黏性。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ml左右。胆汁过多——胆道下端有梗阻;胆汁浑浊——结石残留或胆管炎症未被控制。)
保持引流通畅(经常挤捏,必要时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用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用力要适宜,以防引起胆管出血。)
预防感染(定期更换引流袋,无菌操作。平卧时,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站立或行走时,不可高于腹部手术切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拔管(可在术后10~14日,试行夹管1~2日;夹管期间注意观察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经T管作胆道造影,造影后持续引流24小时以上。①如胆道通畅无结石或其他病变,再次夹闭T管24~48小时,病人无不适可予拔管。拔管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日内可自行闭合。②若胆道造影发现有结石残留,则需保留T管6周以上,再作取石或其他处理。)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出血:①腹腔内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48小时内;②胆管内出血:术后早期或后期均可发生。腹腔引流管引流大量血性液体超过ml/h,持续3小时以上并伴有心率增快,血压波动时,提示腹腔内出血。
胆瘘:若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表现,或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发生胆瘘。将漏出的胆汁充分引流至体外是治疗胆瘘最重要的原则。
1.T管引流病人护理不正确的是()
A.妥善固定B.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C.必要时可用无菌盐水冲洗导管D.通常留置3~5天拔管E.拔管前须试行夹管1~2天
2.T管拔出后观察病人食欲,大便色泽和黄疸消退情况外,同时应注意的是()
A.血压、脉搏B.有无恶心、呕吐C.神志D.有无腹痛和发热E.尿量
3.赵某,男,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第3天,护士查房时发现T管无胆汁流出,病人诉腹部胀痛,首先应()
A.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T管B.检查T管是否受压扭曲C.用注射器抽吸T管D.准备T管造影E.继续观察,暂不处理
DDB
欢迎进群讨论哦~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