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要点必备俗名颜色用途等

请需要其他年级、其他科目的家长。点击上方蓝字,或文末长按识别      

钾肥:KCl、K2SO4、K2CO3(草木灰),使茎粗壮

磷肥:磷酸二氢钙、过磷酸钙、磷矿粉,使根发达

复合肥:KNO3、NH4H2PO4

6、有机物:①CH4:沼气、天然气、可燃冰,气体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会产生温室效应

②C2H5OH:酒精、有特殊香味、可再生能源、作饮料、医疗消毒杀菌、实验室用得最多的燃料

③CH3COOH:调味、厨房中可用其区别食盐和纯碱、除水垢、制无壳鸡蛋

④甲醛:水溶液浸制动、植物标本,浸泡水产品防腐,但有毒

⑤CO(NH2)2:作氮肥

7、有毒的物质:

气体:CO、SO2、NO2、甲醛;液体:甲醇(CH3OH),致失明、死亡

固体:NaNO2、黄曲霉素、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粘稠状的波尔多液)

四、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

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

(碱性氧化物+水→碱)

▲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CuO、Fe2O3、Mg(OH)2、CaCO3、BaCO3、Ag2CO3等

中考化学要点必备

五、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金属元素是铝。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金属元素是钙。

3、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金属元素是钠。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5、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6、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氢气、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10、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

11、硬度最大的金属是铬。12、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3、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

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家

1、提出原子、分子学说的是(英)道尔顿、阿佛加德罗2、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门捷列夫(俄)

3、最早发现电子的汤姆生(英)4、最早发现氧气的是舍勒(法)

5、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拉瓦锡(法)

6、最早提示水的组成元素的是普利斯特里(英)、卡文迪许

7、测定相对原子质量作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张青莲

8、发明侯氏制碱(纯碱Na2CO3)法的是侯德榜(中)

七、能量变化:

1、溶于水放出大最热的物质:生石灰(CaO)、固体NaOH、浓硫酸

2、溶于水吸收大最热的物质:硝酸铵(NH4NO3)

3、放热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CaO与水反应

4、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冶炼金属)、高温下C分别与CO2、水蒸气反应

八、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几种决定关系:

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化学性质、主要化合价、形成离子时所带电荷数

4、金属活动性决定金属与酸、金属与可溶盐能否反应

九、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1、使用托盘天平:先调零、再称量

2、加热:先擦干外壁、再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3、固体与液体混合:先加入固体,再加入液体

4、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5、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6、固固加热制O2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7、稀释浓硫酸:先往烧杯里加水,再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待冷却后再装瓶

8、固气反应炼铜、炼铁: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再点酒精灯加热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再停止通气

9、检验混合气体:检验CO要先除CO2;检验H2要先除H2O;验水在前,除水在后

H2、CO、CO2、H2O混合气检验:先验H2O→验CO2→除净CO2→除净H2O→通过灼热CuO→验H2O→验CO2→尾气处理

10、燃烧法测有机物组成:先算CO2中碳元素、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再判断是否含氧元素

11、活泼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先置换更不活泼的金属(先远后近)

12、检验CO32—、SO42—:先加足量稀硝酸检验并除尽CO32—,再加Ba(NO3)2溶液检验SO42—

13、检验CO32—、Cl—:先加足量稀硝酸检验并除尽CO32—,再加AgNO3溶液检验Cl—

14、检验SO42—、Cl—:先加足量Ba(NO3)2溶液检验SO42—,过滤取滤液,再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l—

15、检验CO32—、SO42—、Cl—:先加足量稀硝酸检验并除尽CO32—,再加足量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过滤取滤液,再加AgNO3溶液检验Cl—

16、检验OH—、CO32—:先加足量CaCl2溶液检验并除尽CO32—,过滤取滤液,再加酚酞试液液检验OH—

十、关于洗气瓶:

1、检验并吸收少量CO2:瓶内盛石灰水,气体从a进

  除去并吸收大量CO2:瓶内盛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进

2、除去HCl:瓶内盛氢氧化钠溶液或硝酸银溶液,气体从a进

检验HCl:瓶内盛硝酸银溶液,气体从a进

3、除去水蒸汽:瓶内盛浓硫酸,气体从a进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从a进

密度比空气小:气体从b进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瓶内盛满水,气体从b进,a处接导管通入量筒中

5、输氧:瓶内装水,氧瓶接a(观察气泡速度、控制输氧速度)

6、贮气瓶:瓶内盛满气体,要把气体导出,应从a进水

注:气体检验及除杂和干燥:先检验再除杂后干燥

十一、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要点

一)关于物质燃烧

1、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内,因此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用湿毛巾堵往口鼻是为了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如遇到毒气(含氯气、盐酸,硫化氢、氨气)泄漏时,我们也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然后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2、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风。

为防止煤气泄漏,我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具有特殊气味的硫醇(C2H5SH)以便于知道煤气发生泄漏。

发现有煤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不能开灯,打电话,用电风扇等,因这些行为会产生火花从而发生煤气爆炸),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医院救治。

3、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煤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①提供充足的氧气,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如将煤做成蜂窝煤或加工成煤粉)。

4、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气体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矿井中通风不良,使甲烷与空气混合而达到爆炸极限经点燃发生爆炸,所以为防止煤矿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5、灯泡内往往会有少量的红磷,主要是脱去灯内的氧气

6、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记忆大师汤世声老师

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

学习靠死记硬背

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

(或







































贵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南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jb/1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