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医院肝脏外科主任、肝脏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王鲁教授领衔的临床科研团队,成功绘制出可揭示其基因变异特征的中国人群的肝内胆管癌基因图谱。日前,相关研究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
作为第二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65%的患者就诊时已经到了晚期。外科手术是目前根治肝内胆管癌最为有效的手段,而错失根治手术的患者,经放化疗或姑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不足20%。晚期或无法进行外科手术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基因数据研究是制订精准方案的关键基础,但针对肝内胆管癌领域的基因研究相对缺乏。虽然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较为成熟,但针对中国人群肝内胆管癌的大规模基因组学研究很少,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精准方法的实施。为解决这一难题,王鲁临床科研团队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项目纳入了例肝内胆管癌患者,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这些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并对其中的基因变异特征进行分析。大数据分析和比对表明,患者组织样本中有34%存在TP53基因突变,25%存在KRAS基因突变,17%存在ARIDIA基因突变,且这些患者的“细胞传递信息的载体”FoxO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也存在明显变异。王鲁说:“找到基因变异的位点,就意味着有可能找到相应的治疗靶点。”临床科研团队根据初始的研究结果,对存在KRAS、NRAS、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予以西妥昔单抗进行靶向治疗,对存在ERBB2基因扩增的患者予以曲妥珠单抗进行靶向治疗。结果证实,接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患者,疾病控制率和缓解率均显著高于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研究结果在肝内胆管癌的转化治疗中表现尤为突出:10例在初始评估中没有达到手术指证的患者,在基因图谱指导下,接受联合治疗后符合手术标准,手术后无病生存期达到28.9个月,高于既往研究中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的18个月。文:孙国根王广兆王龙蓉王懿辉
编辑制作:郑颖璠
审核:方彤
热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