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农药防治
在其他防治病虫害措施失败后,最后可用化学农药,但尽量少用,尤其是剧毒农药,耳类食用菌也是真菌,使用农药也容易造成耳类食用菌药害。另外,耳类食用菌子实体形成阶段时间短,在这个时期使用农药,未分解的农药易残留在耳内,食用时会损坏人体健康。耳类食用菌栽培中发生病害时,要选用高效、低毒、残效期短的杀菌剂;在出耳期发生虫害时,应首先将耳床上的耳片全部采收,然后选用一些残效期短、对人畜安全的植物性杀虫剂。
常用杀菌剂
?多菌灵
它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传统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谱广,残效长。产品有10%、25%、50%可湿性粉剂,对青霉、曲霉、木霉有良好防治效果。拌料、床面或覆土表面灭菌常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
?代森锌
它是保护性杀菌剂,对人畜安全,产品有65%、80%可湿性粉剂,可用于拌料和防治疣孢霉病、褐斑病等,一般用65%可湿性粉剂倍液。能与杀虫剂混用。
?甲基托布津
它是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甲基托布津在菌体内转变成多菌灵起作用,对人畜低毒,不产生药害。产品有50%、70%可湿性粉剂,可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对棉絮状真菌防治作用良好,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倍液喷洒。
?百菌清
它对人畜毒性低,有保护治疗作用,药效稳定。产品为75%可湿性粉剂,用0.15%百菌清药液可防治轮枝孢霉等真菌性病害。
?菇丰
它是食用菌专用消毒杀菌剂,可用于多种木腐菌类的生料和发酵料拌料,使用—1倍液,有效抑制竞争性杂菌,如木霉、根霉、曲霉等的萌发及生长速度,不影响正常的菌丝生长和出耳。可有效防治菇体生长期的致病菌,如疣孢霉菌、干泡病、褐斑病等细菌、真菌和酵母类的病害。使用—倍液,间隔3—4天,连续喷施2—3次,可有效减轻病症,使新长出的菇体不受病菌浸染正常生长。土壤处理用1—倍液,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咪鲜胺锰盐
它对浸染性病害、真菌效果好,无菇期喷洒覆土层、出菇面或处理土壤、菌袋杂菌,用量为50%可湿性粉剂倍液或0.5g/m2。
?噻菌灵
它对病原真菌、杂菌有良好效果,用于拌、喷土壤或喷洒地面环境,用量为g/L悬浮剂倍液。
?甲醛(福尔马林)
它是无色气体,商品名“福尔马林”即37%--40%的甲醛溶液,为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有腐蚀性,储存过久常产生白色胶状或絮状沉淀。可防治细菌、真菌和线虫。常用于耳房和无菌室熏蒸灭菌,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与等量乙醇混合,用于处理袋栽发菌期的真菌污染。
?硫酸铜
它俗称胆矾或蓝矾,为蓝色结晶,可溶于水,杀菌能力强,在较低浓度下即能抑制多种真菌孢子的萌发。栽培前,用0.5%--1%水溶液进行菇房和床架消毒。因单独使用有毒害,故多用于配置波尔多液或其他药剂。如用11份硫酸铵与1份硫酸铜的混合液,在耳床覆土层或病发初期使用。
?波尔多液
它是保护性杀菌剂,用生石灰、硫酸铜、水按1:1:的比例配制而成,是一种天蓝色黏稠状悬浮液。其杀菌主要成分是碱式硫酸铜,释放出的铜离子可使病菌蛋白质凝固,可防治多种杂菌和病害,对曲霉、青霉、棉絮状霉菌有较好防治效果。也可用于培养料、覆土和菇房床架消毒,能在床架表面形成一道药膜,防止生霉。其配制方法为:在缸内放硫酸铜1kg,加水kg溶化,在另一缸内 放生石灰1kg,加水20kg,配成石灰乳。然后将硫酸铜溶液倒入石灰乳中,并不断搅拌即成。
?硫磺
它有杀虫、杀螨和杀菌作用,常用于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量为7g,高温高湿可提高熏蒸效果。硫磺对人毒性极小,但硫磺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对人体极毒,在熏蒸耳房时要注意安全。
?石硫合剂
它为石灰、硫磺和水熬煮而成的保护性杀菌剂,原液为红褐色透明液体,有臭鸡蛋气味,化学成份不稳定,长期储存应放在密闭容器中。其有效成分多为硫化钙,杀菌作用比硫磺强的多;其制剂呈碱性反应,有腐蚀昆虫表面蜡质作用,故可杀甲壳虫、卵等蜡质较厚的害虫及螨。配制石硫合剂原料的比例是石灰1kg,硫磺2kg,水10L。把石灰用水化开,加水煮沸,然后把硫磺调成糊状,慢慢加入石灰乳中。同时迅速搅拌,继续煮40—60min随时补足损失水分,待药液呈红褐色时停火、冷却后过滤即成。原液可达20—24波美度左右,用水稀释到5波美度使用,通常用于耳房表面消毒。
?石炭酸
它是常用杀菌剂,多与肥皂混合为乳状液,商品名称为煤酚皂液(来苏儿),能提高杀菌能力。在有氯化钠存在时效力增大,与酒精作用会使效力大减。对菌体细胞有损害作用,能使蛋白质变性或沉淀,1%的含量可杀死菌体,5%的含量则可杀死芽孢,常用于消毒和喷雾杀菌。
?漂白粉
它是白色粉状物,能溶于水,呈碱性。其有效成分为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氯,通常含量在30%左右,加水稀释成0.5%--1%含量,用于菇房喷雾消毒。3%--4%浓度用于浸泡床架材料及接种室消毒,可杀死细菌、病毒、线虫,并可用于“退菌”的防治。
?生石灰
它用5%--20%石灰水喷洒或撒粉,可防止真菌。
常用杀虫剂
?敌敌畏
它有较强触杀和熏蒸作用,兼有胃毒作用。害虫吸收汽化敌敌畏后,数分钟便中毒死亡,在害虫大量发生时,可很快把虫口密度压下去。敌敌畏无内吸作用,残效期短,无不良气味。被普遍用于食用菌害虫防治,对菇蝇类成虫及幼虫有特效,对螨类及潮虫防治效果也佳,制剂有50%和80%乳油。气温高时使用效果更好,在出菇期应避免使用,以免产生药害和毒性污染。
?敌百虫
它为白色蜡状固体,能溶于水,在碱溶液中脱氯化氢变成“敌敌畏”,进一步分解失效。敌百虫有很强的胃毒作用,兼有触杀作用,本身无熏蒸作用,但因部分转化为敌敌畏,故有一定熏蒸作用。其残效期比敌敌畏长,但毒性小,商品有敌百虫原药、80%可湿性粉剂,50%乳油等多种剂型,稀释成—倍液使用,对菇蝇等类害虫防治效果较好,对螨类防治效果较差。
?辛硫磷
它是低毒有机磷杀虫剂。工业品为黄棕色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遇碱易分解,对人畜毒性低,产品有50%乳剂,稀释—1倍液使用,防治菌蛆、螨类及跳虫效果较好。
?菇净
它是由杀虫杀螨剂复配而成的高效低毒杀虫、杀螨和杀线虫药剂,对成虫击倒力强,对螨虫的成螨和若螨都有快速作用。对耳类食用菌中的夜蛾、菇蚊、蚤蝇、跳虫、食丝谷蛾、白蚁等害虫都有明显的效果,可用于拌料、拌土处理,用量为—倍液。浸泡菌袋用量为倍液左右,耳床杀成虫喷雾用量为倍液,杀幼虫用量为倍液左右。
?吡虫啉
它属于内吸传导性杀虫剂,对幼虫有效果,但对成虫无效果,使用含量为5%乳油,用量为倍液左右。
?克螨特
它属于触杀和胃毒型杀螨剂,对若螨和成螨有特效。30%可湿性粉剂使用倍数为倍液或73%乳油倍液。
?锐劲特
它对菌蛆等双翅目及鳞翅目害虫等防治效果优良,处理土壤、避菇使用或无菇期针对目标喷雾,使用含量为50g/L悬浮剂—2倍液。
?高效氟氯氰菊酯
它为广谱杀虫剂,对菌蛆及其成虫、跳虫、潮虫等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对人畜毒性低。产品为2.5%乳油,使用—倍液,在发菌、覆土期均可使用,喷洒耳棚或无耳期针对目标喷雾,在碱性介质中易分解。
?鱼藤精
鱼藤为豆科藤本植物,根部有毒,其中有效成分主要是鱼藤酮,一般含量为4%--6%,提取物为棕红色固体块状物,易氧化,对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还有一定驱避作用,杀虫作用缓慢,但效力持久,对人畜毒性低,但对鱼毒性大。产品有含鱼藤酮2.5%、5%、7%的乳油和含鱼藤酮4%的鱼藤粉,加水配成0.1%含量(鱼藤酮含量)使用,可防治菇蝇和跳虫等。用鱼藤精g加中性肥皂g、水L,可防治甲壳虫、米象等。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它对菇螨、跳虫等防效优,喷洒耳棚或无耳期针对目标喷雾,用量为1%乳油—0倍液。
?食盐
用其5%的剂量,可防治蜗牛、蛞蝓等。
耳类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
目前耳类食用菌广泛使用的多种农药都未做过食用菌食品安全的相关分析,使用方法和估计的残留期都仅是以蔬菜为参考,然而耳类食用菌与绿色植物的生理代谢不同,有关基础研究十分缺乏,对此需引起高度重视。
1)耳类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应特别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应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确保耳类食用菌产品的安全、优质。
2)按照《中华人民共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蔬菜生产中使用,耳类食用菌作为蔬菜的一类也应完全参照执行,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有异味异色污染及重金属制剂、杀鼠剂等化学农药。
3)不得在耳类食用菌上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种类;不得使用非农用抗生素。
4)有限度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要求不得在培养基质中和直接在子实体及菌丝体上随意使用化学农药及激素类物质,尤其是在出耳期间,要求于无耳时或避耳使用,并避开菌料以喷洒地面环境或耳畦覆土为主,最后一次喷药至采耳间隔时间应超过该药剂的安全间隔期。
5)控制农药施用量和用药次数。在耳类食用菌栽培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防治目的和对象,其用药种类、方法、浓度、剂量等,应遵守农药说明书的使用说明,不得随意、频繁、超量及盲目施药防治。出耳期间用药剂量、浓度应低于栽培前或发菌阶段的正常用药量。配药时应使用标准称量器具,如量筒、量杯、天平、小秤等。
6)交替轮换用药,减缓病菌、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正确复配、混用,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采用生物制剂与化学农药合理搭配,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防止发生药害。
7)选择科学的施药方式,使用合适的施药器具。常用的防治方法有喷雾法、撒施法、菌棒浸沾法、涂抹法、注射法、擦洗法、毒饵法、熏蒸法和土壤处理法等,应根据食用菌病虫危害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