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第1

40分钟课时训练

一、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1.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如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A.金属的导电性强弱B.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金属的化合价高低D.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答案 D

解析 由于人类掌握科学知识的局限性,越活泼的金属越难以冶炼,故发现年代越晚。

2.下列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是()

A.KB.NaC.CaD.Au

答案 D

3.下列物质投入溶液中,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CaCO3投入到HCl溶液中B.Na2CO3投入稀硫酸中

C.Fe粉投入CuSO4溶液中D.Fe粉投入稀HCl溶液中

答案 C

解析 A、B项相当于把CaO、Na2O分别投入到酸溶液中,故其溶液质量增加;C项Fe元素进入溶液、Cu以单质形式析出,Fe(56)相对原子质量小于Cu(64),故C项符合题意;D项Fe元素进入溶液(HCl),H以单质形式析出,故D项溶液质量增加。

4.除去Cu粉中的Al粉不能()

A.加入稀H2SO4,过滤B.加入NaCl溶液,过滤

C.加入NaOH溶液,过滤D.加入CuSO4溶液,过滤

答案 B

解析 A、C、D项均可溶解Al使其进入溶液,从而与Cu分离,故选B项。

5.实验室欲使1.6g氧化铁完全还原,事先应准备的CO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A.mLB.mLC.大于mLD.小于mL

答案 C

解析 由3CO+Fe2O3高温=====2Fe+3CO2可知消耗COmL,但气体与固体反应不充分,反应前要先通入一会儿CO赶尽空气,Fe冷却要在CO的气氛中,故CO实际用量应大于mL。

6.金属K与Na金属性相近,用K与钠盐共熔时,很难将Na从混合物中分离。若调整温度到一定程度,则可用Na与KCl反应制取金属K。已知四种物质的熔、沸点如下:

K

Na

KCl

NaCl

熔点/℃

63.65

97.8

沸点/℃

.9

(升华)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推知,用Na与KCl反应制K的适宜温度是()

A.97.8~℃B.~℃

C.~.9℃D.~℃

答案 C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Na排在K的后面,似乎不能从K的熔融盐中置换出K。但将Na与KCl共熔,其共熔体中Na+、K+、Cl-和e-自由移动,如果继续加热,则Na、K、NaCl和KCl先沸腾者先逸出。工业上,就是采用这种原理用Na还原K的,因为K的沸点比Na、NaCl、KCl的沸点都低,且低于NaCl的熔点。

二、金属的冶炼方法

7.不能用热分解法制得的金属是()

①Fe②Ag③Mg④Hg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 热分解法一般用于很不活泼的银、汞等金属的冶炼,它们的化合物大多不稳定,比如氧化银受热时能够分解为相应的金属单质,而活泼金属的化合物一般相当稳定,加热很难分解。因此,比较活泼的铁和镁不能够通过热分解法制得。

8.热还原法冶炼金属的反应一定是()

A.氧化还原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分解反应

答案 A

解析 热还原法冶炼金属的反应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也一定不是分解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3CO+Fe2O3高温=====2Fe+3CO2,但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9.电解无水MgCl2所得镁蒸气冷却后即得固体镁。镁可在下列哪种气体氛围中冷却()

A.H2B.CO2C.O2D.空气

答案 A

解析 Mg在加热条件下可与O2、CO2、N2反应。故选A。

10.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金属镁

B.在加热情况下利用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铝得到金属铝

C.用铝热法炼得熔点较高的金属铬

D.直接加热氧化汞得到金属汞

答案 B

解析 铝的活泼性比氢强,应选用电解法冶炼。

11.将氢气通过10gCuO粉末加热片刻,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8.4g,那么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有1.6gH2O生成B.有8.4gCu生成

C.有80%的CuO被还原D.实验过程中所消耗的氢气为0.2g

答案 C

解析 CuO+H2△=====H2O + Cu 固体质量减少Δm

xym(H2O)m(Cu)10-8.4=1.6

m(H2O)=1.8gm(Cu)=6.4g

被还原的CuO为10gx×%=10g8g×%=80%

参与反应消耗H2为0.2g,但实际提供的氢气大于0.2g。

12.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Cu不活泼,通常情况下不与稀硫酸反应,但向Cu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滴入H2O2溶液后,溶液很快变蓝色,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会析出Cu2(OH)2CO3绿色固体,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法炼铜的原理:Cu2S+O2△=====2Cu+SO2,在该反应中每生成1molCu,转移________mole-。

(4)据报道,有一种叫ThibacillusFerroxidans的细菌在有氧气存在的酸性溶液中,可将黄铜矿(CuFeS2)氧化成硫酸盐: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利用反应后的溶液,按如下流程可制备胆矾(CuSO4·5H2O):

①检验溶液B中Fe3+是否被除尽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室中,从溶液B中提炼金属铜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溶液B中获得CuSO4·5H2O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Cu+H2O2+2H+===Cu2++2H2O

(2)2Cu2++CO32-+2H2O===Cu2(OH)2CO3↓+2H+

(3)3

(4)①滴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含有Fe3+;反之,则不含Fe3+

②CuSO4+Fe===FeSO4+Cu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

解析 (1)金属铜投入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但再加入H2O2溶液后铜开始溶解,溶液逐渐变为蓝色,说明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中具有氧化性,能溶解铜,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

(2)将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会析出Cu2(OH)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CO32-+2H2O===Cu2(OH)2CO3↓+2H+。

(3)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O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2价,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由方程式可知生成2molCu,转移6mol电子,则该反应中每生成1molCu,转移3mol电子。

(4)①检验溶液B中Fe3+是否被除尽的试剂是KSCN溶液,滴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含有Fe3+;反之,则不含Fe3+。

②硫酸铜溶液得到金属铜的方法,可以加入铁粉置换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从溶液B中获得CuSO4·5H2O的方法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13.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自远古时代人类就学会了炼铁,到目前为止,人类研制出了很多炼铁的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过程,实验装置如下:

(1)写出得到单质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看到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生成了单质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末端气球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停止加热还是先停止通入CO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2O3+3CO高温=====2Fe+3CO2

(2)取少量粉末放于试管中,加少量盐酸,若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证明生成了单质铁

(3)收集未反应的CO,防止污染空气 先停止加热,防止生成的铁再次被氧化

解析 检验是否生成单质,在反应结束后,待玻璃管内的固体冷却,取少量放于试管中,加少量盐酸,若产生无色无味气体(H2),则证明生成了单质铁;反应结束后,得到的铁还是赤热的,若先停止通入CO,会导致铁又被氧化,所以,应该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内的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

14.在某次探究性学习中,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氧化铜、稀硫酸和铁来制取纯净的铜,并用所制得的铜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两个制铜实验方案。

甲:①CuO溶于适量稀硫酸中;

②在①的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铁,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即得纯净的铜。

乙:①铁与稀硫酸反应得氢气;

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即得纯净的铜。

(1)若两位同学消耗的稀硫酸和铁的量分别相同,请判断他们所制得铜的质量大小关系________(填字母)。

A.相同B.甲多

C.乙多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2)丙同学认为上述两种方案都难以保证所制的铜的纯度,应对上述两种方案加以完善。甲同学的方案不完善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善乙同学的方案的一种方法是将所得的铜粉放入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不断搅拌,然后__________即得到纯净的铜。

答案 (1)B(2)产物中可能混有铁并且没有洗涤 过量稀硫酸 过滤、洗涤,烘干

解析 (1)在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应先通入H2,赶走空气,然后才能加热,并且反应结束后应先撤去酒精灯,再停止通入H2,因此所制得的H2并没有全部参与CuO的还原,故生成的铜少。

(2)甲方案中铁过量,并且过滤后没有洗涤,产物中混有铁粉也可能混有FeSO4。而乙方案中可能混有CuO,应加入稀硫酸除去CuO。

15.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钛白(TiO2)是目前最好的白色颜料。制备TiO2和Ti的原料是钛铁矿,我国的钛铁储量居世界首位。用含Fe2O3的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制备TiO2流程如下:

(1)步骤①加Fe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制备TiO2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考虑成本和废物综合利用因素,废液中应加入______处理。

(3)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钛(Ti),涉及到的步骤为

―→Mg

反应TiCl4+2Mg===2MgCl2+Ti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Fe3+还原为Fe2+ 析出绿矾(FeSO4·7H2O)

(2)绿矾(FeSO4·7H2O) 生石灰(或碳酸钙、废碱)

(3)防止高温下镁或钛与O2、N2等反应

解析 (1)分析框图知,铁最终转化成副产品绿矾,所以要将+3价Fe转化为+2价Fe,降温减小FeSO4·7H2O的溶解度,有利于绿矾结晶。

(2)水浸后发生的离子反应为TiO2++2H2O===H2TiO3↓+2H+,废液主要呈酸性,所以应加入CaO、CaCO3或碱。

(3)反应后Ti和Mg易与空气中O2、N2等反应,故应在Ar气氛中进行。

                







































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白癜风治疗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yy/4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