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频考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近年来中考的高频考点,考查方式主要是以生产、生活、科技、新闻热点、成语、或古诗词为载体,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辨析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联系等相关知识点进行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且难度不大。这部分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但在理解的基础上还应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记忆,以便我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下面就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1.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实质: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实例:水变成冰、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融化。

(2)化学变化

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实质: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实例: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与盐酸反应、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面包发霉、水果腐烂。

判断方法:宏观上看有没有其它物质生成,微观上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有没有发生变化。

注意:(1)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且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但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这些现象去判断某一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3)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会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般可通过人的器官直接感知或借助于仪器测定,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延展性、导电性、溶解性、挥发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判断方法:某一性质是否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方面的区别

(1)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内因,而物质的变化则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

(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有所不同,对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一般会出现一些关键性词语,如:“可以或不可以”、“会或不会”、“能或不能”、“容易或不易(难)”等。

↓↓↓点击"阅读原文"有备考神器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yy/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