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肝内胆管结石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轻度不适。但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多数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造成。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胆管炎,包括胆道梗阻三联症(疼痛、寒战发热、黄疸)重症胆管炎的五联症。
在无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当一侧或一叶的肝内胆管结石造成半肝或某一肝段的肝内胆管梗阻,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甚至在出现精神症状和休克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表现时,病人仍可无明显的腹痛和黄疸。体检可扪及肝脏不对称性肿大和压痛,常易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炎。这种周期性的间歇发作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一定要手术吗?
专家介绍,胆囊的外形似梨状,结石往往停留在“梨肚子”里,而输出胆汁的胆囊管直径仅有3毫米。本身就有病变的胆囊,在排石药的刺激下很可能使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造成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甚至使胆囊壁坏死、穿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如果结石嵌顿在胆总管下端(尤其较小的结石),将导致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其实,临床常见的结石属胆固醇结石,如果直径是小于5毫米的小结石可尝试着服用改变胆汁成分的“熊去氧胆酸”药物;其主要功能是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促使胆石溶解。专家提醒说,尽管该药物能溶解结石,但见效率只有20%~25%,而且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胆源型胰腺炎等病症是不能用药的。更何况,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胆结石治疗药物,该病症治疗以手术为主。
胆结石症状不明显或只是轻微发作者,建议通过饮食调理来缓解症状,如避免摄食油炸、高热量以及高脂肪食物。病情严重者,即使不需要手术,也要在医生的嘱咐下用药。
什么情况下一定要手术治疗?
1、结石过大,人体胆囊管直径般不会超过0.4cm,如果结石直径超过了1cm,单纯使用任何排石疗法都很难奏效。
2、若胆囊管或者肝外胆管有炎症、疤痕、狭窄导致胆汁引流受阻,排石治疗时结石无法通过。
3、胆囊壁严重炎症,胆囊丧失了动力。这种丧失了排空和充盈的胆囊,胆汁不能更新,甚至可能胆囊管都已经闭塞,治疗效果就很差。结石含钙较多、胆红素和钙离子形成坚固螯合物,无论中药西药进行“吃药排石”都很难奏效。
医院微创保胆取石术只需在患者腹壁建立两个微通道,置入内镜观测结石,取石洁净还能保留胆囊及胆囊功能。这种手术软硬内镜优势互补,不会遗漏任何微小病灶,最大程度避免复发。因创口小,该项技术被人们形象的称为“创口贴手术”,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3-5天经观察便可办理出院,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