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 http://pf.39.net/bdfyy/bdfzj/中药的配伍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例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其中首先谈到“单行”。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咯血;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以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等。它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但若病情较重,或病情比较复杂,单味应用难以避免不良反应,因此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前人总结的“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
(二)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泄利,腹痛里急,以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为主,木香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可增强黄连治疗湿热泻的效果;雷丸驱虫,配伍泻下通便的大黄,可增强雷丸的驱虫效果。
(三)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四)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五)相恶
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恶,只是两药的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并非二药的各种功效全部相恶。如生姜恶黄芩,只是生姜的温肺、温胃功效与黄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牵制而疗效降低,但生姜还能和中开胃治不欲饮食并喜呕之症,黄芩尚可清泄少阳以除热邪,在这些方面,两药并不一定相恶。
两药是否相恶,还与所治证候有关。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纯虚无实之证,而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但对脾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消积导滞,又会加重气虚。两者合用相制而相成,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故相恶配伍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历代本草文献中所列相恶药物达百种以上,而临床医家并不将相恶配伍通作配伍禁忌对待。
(六)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
上述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
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用。
4.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指某些药物在复方中禁止或不宜配合运用。早在《本经·序例》的“七情”中就有:“勿用相恶、相反者”的论述,这也是后世配伍禁忌的基本依据。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并各有不同。相恶配伍只是降低药物的某些性能,有些药物通过减低其某些性能可以减轻或消除它的副作用而更有利于病情,则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所以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配伍,则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五代后蜀韩保升在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后人所谓“十八反”之名,实源于此。相畏在中药“七情”中的含义,已如前节所述。但自宋代以来,一些医药书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七情”中“相畏”的原义有异。作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主要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附: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五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附: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逆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太凡修合看顺逆,炮[zhk8]监炙煿莫相依。
以上所列十八反、十九畏的药数,是根据金元以来比较流行的歌诀统计出来的,故为多数医家所遵从,但在本草文献中有关相反、相畏的药物并非只有此数。一般十八反多超出此数,而十九畏则少于此数。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遵信者多;持异议者,亦复不少。亦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对于沉疴痼疾,只要运用得当,往往可收奇效。
近年来对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开展了一些药理实验研究。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由于研究者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实验结果相差甚大。有些用毒性试验的方法,产生互相矛盾或负的结果。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不宜轻易否定”的呼声渐高。此外,还有的实验证明,十八反、十九畏药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大小,与药物的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的相对剂量有关。
总的说来,对于十八反、十九畏的药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若无充分的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配伍使用。
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就是指在妇女妊娠期间,应该禁忌使用的药物。
药物对妊娠影响,古代医药学家早有所认识,如在《神农本草经》中即已载有6种具有堕胎作用的药,梁代《本草经集注·诸病通用药》专记了堕胎药一项,主要还是从妊娠禁忌药的角度来认识、对待,而不是在寻求堕胎的有效药。
妊娠禁忌药物,主要是根据其能引起堕胎或中止妊娠而提出来的。随着对妊娠禁忌药的认识逐渐深入,对妊娠禁忌机制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对孕妇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即对母体不利和产程不利;对胎儿发育影响及小儿生长不利。因此,无论从用药安全的角度,还是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都是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的。
妊娠禁忌药,根据其对妊娠危害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应区别对待。一般分为禁用与慎用两类。属禁用的多系毒剧烈、药性峻猛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物;慎用药则主要是活血祛瘀、行气、攻下、温里等类药中的部分药物。
禁用药: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
慎用药: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等。
在临床上对于妊娠禁忌药,尤其是禁用药类,如无特殊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医疗事故发生。就是慎用类的药物,孕妇患病非用不可,也应注意辨证准确,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的炮制和配伍,尽量减轻药物对妊娠的危害,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服药饮食禁忌,简称服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禁口”或“忌口”。一般而言,在病人服药期间,均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再者,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左归丸处方大怀熟地克山药克(炒)枸杞子克山茱萸肉克川牛膝90克(酒洗,蒸熟,精滑者不用)菟丝子克(制)鹿胶克(敲碎,炒珠)龟胶克(切碎,炒珠)
制法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益精养血。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遗淋不禁,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软。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丸。
如真阴失守,虚火炎上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本方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90克、麦冬90克;如火炼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90克;如夜热骨蒸,加地骨皮90克;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90克;如大便燥结,去菟丝子,加肉苁蓉90克;如气虚者,加人参90~克;如血虚微滞,加当归克;如腰膝酸痛,加杜仲90克,盐水炒用;如脏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加破故纸90克、莲肉、胡桃肉各克,龟版胶不必用。
备注本方系从《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加减衍化而成。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补益肝肾阴血;龟版胶、鹿角胶均为血肉有情之品,二味合用,峻补精血,调合阴阳;复配菟丝子、枸杞子、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合用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养血之功。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痰嗽门咳嗽歌咳嗽声声不断头,此方原是老君留。莺粟半斤同醋炒,杏仁四两炒休休。二两五味微微炒,一两明矾不可丢。每服一钱白汤下,教君一夜更无忧。
咳嗽吐血男女可用三两苏油四两蜜,三两生姜自然汁。明矾诃子各五钱,文武煎来黑如漆。不论临睡并起早,远年咳嗽无踪迹。
久嗽气急知母一钱(去皮毛切片隔纸炒)杏仁(姜汁泡,去皮尖,焙)五钱
水盅半煎一盅,食远服。次以萝卜子、杏仁等分为末,米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绝病根。
久嗽痰火生姜一两悉尼四两
共捣汁去渣,加蜜四两,共煎一滚,入瓷瓶内封固,不拘时服。治肺痿声哑,气急哮喘久嗽,名曰姜汁悉尼百花膏。无病可服,能滋阴降火。忌萝卜。
痰迷心窍贝母沉香甘草辰砂生地枯矾胆南星半夏木香当归白术大黄各七八九分
麝香少许,水酒煎服。先服五七剂,后以本方为丸,每服一、二十丸,白酒下。
言语不出真苏子二两诃子三两山楂三十个百草霜三两
共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久咳言语不出诃子一两(去核)杏仁一两(去皮尖)通草二钱
共锉。每服四钱,煨姜五片水煎,食远服。
一切咳痰萝卜切下一盖,挖空心,用蜜灌满,自早晒至晚,露一宿,次早用原盖盖上,饭上蒸熟,滚水空心常服。
化痰丸陈皮半夏茯苓川芎苍术砂仁栀子(炒黑)制香附各一钱甘草山楂各三分白术四分
姜引,水煎,食远服。
老人久咳不能卧猪板油蜂蜜米糖各四两
熬成膏,时时噙化一匙妙。
痰晕火动生姜自然汁半小杯,好糖二匙,入盐少许,滚汤冲下。
中痰明矾末,打阴阳水灌之,再服再吐,妙。或用明矾煎水,入蜜少许服,不吐饮热汤催之,能治头疼痰癖。
竹沥导痰丸治一切痰饱,胸膈痞塞,脾虚不运,咳嗽吐痰,咽喉不利。
橘红一斤枳壳(炒)八两黄芩(炒)八两半夏曲(姜炒)四两生甘草四两白茯苓四两白芥子(炒)四两神曲(炒)四两川贝母四两花粉五两
以上共为末,以竹沥一大碗为丸,桐子大。食远白汤下百丸。
清气化痰丸能降火顺气清痰,可以常服。利膈宽胸,痰火自不积聚。
橘红一两枳壳(炒)八两黄芩(酒炒)八两半夏曲(姜炒)八两赤茯苓八两生甘草五钱栀仁(炒)八两桔梗五两滑石八两花粉八两连翘五两南薄荷叶四两荆芥穗五两当归身(酒洗)八两
以上共为细末,白水滴丸,桐子大。食远白汤下百丸。
沉香滚痰丸治一切怪症,痰火颠狂,胡言乱语,称鬼说神,气喘咳嗽,唾痰稠粘,头眩耳响,烦躁欲狂,大便不通,喉干口苦,皆有神效。
黄芩(酒炒)一斤大黄(炙)一斤沉香一两二钱礞石三两(火硝同如金色)
清水为丸,绿豆大。每服一钱,临卧服,次早当下痰。如无痰,夜再服。
宁嗽琼玉散治一切久嗽,诸药罔效。
诃子肉一两(煨去核)白桔梗一两百药煎五钱五倍子一两(炒)粟壳五钱(水泡去筋)生甘草五钱乌梅肉五钱(焙)
共为末。蜜汤调一钱,临卧服。
治久嗽声哑奇方青蒿不拘多少,童便煮服最妙。
太平丸治劳症咳嗽喘急,久成肺痿肺痈,并皆噙化。
天冬麦冬知母贝母冬花杏仁(炒)各二两当归生地熟地黄连(炒)京墨桔梗薄荷各一两白蜜四两麝少许
以上共为细末,和匀。用银石器先下白蜜炼熟,后下诸末搅匀,再上火入麝少熬一、二沸,丸如弹子大。每日服三丸,噙化。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