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指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318/4792761.html
疾病分类
按照皮损表现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三期。
按照发病部位分为耳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手部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
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湿疹,如自体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钱币状湿疹等。
病因
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湿疹的病因复杂,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常是多方面的。从发病机制上看,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主要病因
外在因素外部因素本病的发生可由食物(如鱼、虾、牛羊肉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等)、生活环境(如炎热、干燥等)、动物毛皮、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所诱发或加重。
内在因素内部因素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等)、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等)、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后者与个体易感性有关。
流行病学
湿疹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一般人群的患病率约3%~5%,儿童患病率达10%~20%。
好发人群
易患过敏性疾病的人群。
患慢性感染性疾病的人群。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者。
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过敏性疾病病史者。
长期在刺激环境工作或生活的人群,如油漆工。
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
诱发因素
饮食习惯与吸入物如长期生活不规律、酗酒、偏食辛辣食物、吸入动物皮毛、螨虫、花粉等均可引起或加重湿疹。
化学制品如人工色素、防腐剂等食品中天然或合成物质、食品添加剂等可能会诱发湿疹加重。
局部因素创伤和有皮肤感染病灶可发生湿疹样改变,一些皱褶或不易暴露部位,如外阴、肛周等可能与局部分泌物过多有关。
精神因素反复使用香皂、沐浴液等擦洗皮肤或精神受到巨大创伤者,以及长期焦虑、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
症状
根据病程和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代表炎症动态演变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临床上,湿疹可从任一个阶段开始发病,并向其他阶段演变。
典型症状
不同病程湿疹急性湿疹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皮损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热水洗烫可加重皮损。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痂、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发热等;如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形成严重的疱疹性湿疹。
急性,亚急性期(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丸+消风止痒颗粒+荨麻疹丸+十八味党参/欧曲丸+外用哈西奈德
(急性期如果没有渗出,可用炉甘石洗剂,如果渗出明显,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可以用皮质类激素乳剂,如地塞米松软膏,氢化可的松软膏或莫米松软膏等)
亚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因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适当处理后病程较久发展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仍自觉有剧烈瘙痒。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急性发作,如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亦有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病情时轻时重,延续数个月或更久。
慢性期(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湿毒清片/皮肤血毒丸+消风止痒荨麻疹+十八味党参/欧曲丸+外用哈西奈德
(慢性湿疹也可用激素类乳剂,也可用曲安奈德/丹皮酚,4周一疗程)
不同发病部位湿疹耳部湿疹多发在耳后皱襞处,表现为红斑、渗出、皲裂及结痂,对称分布。
乳房湿疹发生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棕红色斑片,糜烂明显,可覆有鳞屑或薄痂、皲裂,患者自觉瘙痒、疼痛感。
阴囊湿疹局限于阴囊皮肤,有时延及肛门周围、阴茎,临床多表现为慢性湿疹改变,皮肤皱纹深、阔,浸润肥厚,有薄痂及鳞屑,多有色素沉着。当有渗出时,阴囊皮肤水肿性肿胀、结痂及皲裂。瘙痒剧烈,呈慢性经过。
手部湿疹皮损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表现,多发生指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及手腕部,境界不清或呈小片状皮损。甲周皮肤肿胀,指甲可出现不规则变厚。
女阴湿疹发生于大小阴唇及其附近皮肤,患处浸润肥厚,可见糜烂抓痕,境界清楚,可继发色素减退,有时呈水肿性,瘙痒剧烈。
肛周湿疹局限肛门周围皮肤,少数可累及会阴部,皮肤浸润肥厚,可有皲裂,奇痒难忍。
小腿湿疹多发于胫前或侧面,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改变,常对称分布。
特殊类型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自体敏感性湿疹是由于患者对自身内部或皮肤组织所产生的某些物质过敏而引起。发病前在皮肤某部位常有湿疹病变,面积大小不定,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散在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群集性,可相互融合,泛发或对称分布,瘙痒剧烈。
钱币状湿疹多发生于手足背、四肢伸侧、肩部、臀部、乳房等处。临床表现为直径1~3cm境界清楚的圆形斑块,为红色小丘疹或丘疱疹密集而成,渗出明显。慢性者皮肤肥厚,表明有结痂及鳞屑。皮损周围散在丘疹、水疱,常呈卫星状,自觉瘙痒剧烈。
乏脂性湿疹又称裂纹性湿疹,可发生于身体多处,多见于四肢,特别是老年人的胫前部。临床表现为皮肤由粉色到淡红色纵横交叉的浅表皲裂及裂隙,皮肤干燥,有细小糠状鳞屑。
汗疱疹多见于青中年,好发于春秋季。汗疱疹好发于手掌、手指或趾侧面,表现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深在性半球状水疱,疱壁紧张而厚,疱液清,周围皮肤颜色正常或轻度潮红,常成批出现,自觉瘙痒。
其他症状
急性湿疹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脓液渗出结脓痂,感染严重时可伴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亚急性湿疹如遇诱因可再次急性发作,呈急性湿疹表现。
慢性湿疹如果遇到诱因可再次急性发作,出现急性湿疹的表现。
并发症
如反复搔抓刺激或护理不当可继发皮肤感染,表现为皮肤炎症明显,脓疱、脓液、脓痂形成,严重可出现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表现。
就医
当皮肤出现对称性皮损、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甚至糜烂,且伴有瘙痒等,需要及时就医,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必要的检查,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就医指征
对于婴幼儿皮肤反复出现瘙痒性、渗出性红斑时,建议及时就医。
对于有创伤和皮肤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如出现伤口或感染灶周围皮肤发红、明显瘙痒时,应及时就医。
对于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患者,如皮肤出现反复发作的瘙痒性、渗出性、对称分布的红斑,应立即就医。
对于反复出现的瘙痒性红斑、丘疹、渗出、糜烂时,应及时就医。
营养建议
保持体内维生素B族,维生素C,葡萄籽,钙制剂平衡。
平时生活应保持规律,不要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不能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饮酒。
饮食宜清淡,不能吃鱼、虾、蟹、牛羊肉、牛奶等易致敏性食物,可以多吃粗粮,果蔬等。避免穿丝、毛及化纤等制品。
以上用药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方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辩证选择或遵医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