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zsvr_0{max-width:%;min-height:1em;color:rgb(62,62,62);;;;;;;;;;;;;;;;;;}.bizsvr_1{max-width:%;color:rgb(51,51,51);;;;;;;;;;;}.bizsvr_73{max-width:%;font-size:14px;color:rgb(51,51,51);;;;;;;;;}.bizsvr_89{max-width:%;color:rgb(51,51,51);;;;;;;;;;}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进行判断。
2.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其区别;在运用中逐步理解两个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3.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物质变化的实例。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物理变化
教师进行有关物质变化的小实验。实验一:水沸腾的实验,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实验二:将蓝色块状胆矾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物质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能通过概念列举生活中的物理变化的实例吗?
弹簧的伸缩,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碎了,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香等。
物理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比如弹簧的伸缩就是形状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状态的变化,至于能闻到酒香的原因,其实由于酒挥发,也就是从液态变为气态,这也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结合反应物碳酸钙以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以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能通过概念列举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的实例吗?
木材燃烧,铁锅生锈,食物腐烂等。
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环节三:拓展提高
如何准确的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
作业:查阅资料寻找古诗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下节课交流总结。
四、板书设计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