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老师
中考复习,需要将知识汇总融合分类记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今天化学老师就帮大家汇总初中化学复习专题,让帮助大家更好的全面复习,今天是10-12专题,
专题十认识酸、碱、盐一.常见的酸1、酸的物理性质:
(1)浓盐酸: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在空气中能形成白雾)、有腐蚀性。
(2)浓硫酸:无色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有吸水性(常作干燥剂)、脱水性(使物质碳化)、强的氧化性、腐蚀性。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2、酸的化学性质(通性):
(1)酸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如;Zn+H2SO4====ZnSO4+H2↑;Fe+2HCl=====FeCl2+H2↑等。
说明:①金属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②酸必须是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或硝酸)。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如:6HCl+Fe2O3====2FeCl3+3H2OH2SO4+CuO=====CuSO4+H2O
说明:①酸必须是可溶性;②金属氧化物必须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BaO、Fe2O3等。
(4)酸与碱反应:
如:HCl+NaOH====NaCl+H2OH2SO4+Cu(OH)2====CuSO4+2H2O
点评:此类反应既是酸的通性也是碱的通性,工农业应用较广,是考点中的热点。
(5)酸与某些盐反应:
如:2HCl+CaCO3====CaCl2+H2O+CO2↑
二.常见的碱1.碱的物理性质:
(1)氢氧化钠(NaOH):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放热),易潮解(可做干燥剂),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叫烧碱、火碱、苛性钠)
(2)氢氧化钙:Ca(OH)2: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有腐蚀性,可用生石灰和水反应制取:CaO+H2O====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2.碱的化学性质(通性)
(1)碱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说明:碱必须是可溶或微溶,难溶性的碱一般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Cu(OH)2等。
(2)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如:2NaOH+SO2====Na2SO3+H2OCa(OH)2+CO2====CaCO3↓+H2O
说明:①碱必须是可溶或微溶;②非金属氧化物必须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等。
(3)碱和酸反应(详见酸的通性)
(4)碱和盐反应
如:2NaOH+CuSO4===Cu(OH)2↓+Na2SO4;Ca(OH)2+Na2CO3===CaCO3↓+2NaOH
说明: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是可溶(或微溶),②生成的碱和盐中至少有一种难溶,否则反应不能进行。
三.中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5.6的雨水为酸雨
四.常见的盐和化肥(一).常见的几种盐:(NaCl、Na2CO3、CaCO3、CuSO4、NaHCO3等)
1.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
(1)性质:NaCl的熔、沸点高;纯净的食盐不潮解,粗盐因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2)制法:因为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要从溶液中结晶出食盐,只能采用蒸发溶剂法,故工业上用海水晒盐或用盐井水、盐湖水煮盐,使食盐晶体析出。
(3)用途:调味、腌渍食品、消毒、制化工产品等。
2.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
(1)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易风化。
(2)用途: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工业生产。
3.硫酸铜(CuSO4)(其结晶水合物CuSO4·5H2O,俗称蓝矾、胆矾)
(1)性质:无水CuSO4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液显蓝色。CuSO4·5H2O晶体是蓝色的,受热分解:CuSO4,·5H2O(蓝色)CuSO4(白色)+5H2O
(2)检验水存在的方法:加入白色CuSO4,白色粉末变蓝,说明有水。
CuSO4+5H2O=CuSO4·5H2O
(3)用途:配制农药、精炼铜、镀铜等。
4.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
(1)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5.碳酸钙(CaCO3):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6.碳酸根离子(CO32-)的检验: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证明样品中含有CO32-。
(二).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1)常温下大都是晶体;(2)溶解性(熟练记忆盐类溶解性表)。
2.化学性质:
(1)盐十金属→新盐十新金属:CuSO4+Fe=FeSO4+Cu
(2)盐十酸→新盐十新酸:AgNO3+HCl=AgCl↓+HNO3
(3)盐十碱→新盐十新碱:Ba(OH)2+Na2SO4=2NaOH+BaSO4↓
(4)盐十盐→新盐十新盐:NaCl+AgNO3=AgCl↓+NaNO3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通式:AB+CD=AD+CB
2.复分解反应条件:当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之一,否则就不能进行。
(1)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析出;
(2)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
(3)生成物中有水生成。
(四)、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多属于盐类,因此它们也具有盐的性质。
1.氮肥:常见有:硝酸铵(NH4NO3)、尿素:、氯化铵(NH4Cl)等。
2.磷肥:如磷矿粉、过磷酸钙等。
3.钾肥:如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等。
4.复合肥:如硝酸钾(KNO3)等。
十一化学元素与生活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2、存在:
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常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和酶
(二)、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
1、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6H10O5)n: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2)葡萄糖C6H12O6(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3)蔗糖C12H22O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三)、油脂
分类
植物油脂:油
动物油脂:脂肪
(四)、维生素
1、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2、作用:
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缺VA:夜盲症;缺VC:坏血症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组成人体的元素:50多种
常量元素(11种)
在人体中含量0.01%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0.01%Fe、Zn、Se、I、F等
(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1、钙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2)钙过多:结石、骨骼变粗;
过少: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骨质疏松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20多种)Fe、Zn、Se、I、F等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Hg、Cr、Pb、Ag、Ba、Al、Cu等
元素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Fe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Se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I(碘)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F(氟)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十二.有机合成材料(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2)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3)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