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筑基夯土凡

古人不但夯土为基,而且夯土为墙,称之为版筑墙。殷代的宫室、墓葬等都是版筑,唐、宋时期土墙任然占有很大比例,直到明代时,砖墙才渐渐普遍使用。中兴殷商的王——高宗武丁就是从版筑的奴隶中发现了贤臣傅说(音悦),而后有殷商中兴。

版筑中主要的工具有其(运输工具),工(夯筑工具)和范(定型工具)。而“范”表示铸模的意思,是假借“凡”字。“范”的本意是某种草,我猜测可能是“蒲”,因为蒲草经常添加在夯土中作为增强材料。用“范”通假“凡”的原因还不清楚。

“凡”的甲骨文由两横两竖构成。两竖,就是“模板”;两横,就是连接模板的“椽”。古代的墙都是这样一“凡”一“凡”夯筑成的。为了增加强度,防止高大、绵长的墙崩毁,还在两侧每隔一定高度铺一层木椽——相当于加强的钢筋。因为用“凡”夯筑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所以“凡”衍生出了相同、平常的意思。这也是现在“凡”字的常用义。

现在以“凡”为声符的字中,多表示方形的意思。例如帆,表示长方形的布。还有“矾”,在化学中表示呈结晶状态的硫酸盐,常见的有明矾(KAl(SO4)2·12H2O)、蓝钒(胆矾,CuSO4·5H2O)、绿矾(FeSO4·7H2O),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晶体近似长方形。还有“钒”,现在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23),但是在古代表示长方形的金属杯。

“凡”之所以意义变窄,是因为它有一个很牛的“儿子”——同。“同”的甲骨文上面是“凡”,表示铸模,下面是“口”表示从铸模中取出的铸件,表示铸件与铸模是相同的。然后“同”就带着一伙表示相同、共同和洞穴小兄弟,自立门户了。

“凡”还有一个漂亮的孙女——凤。风是帆的儿子,凡表示风。“凤”的甲骨文就是一只漂亮的大鸟,鸡头、鹤颈、雉尾。有的甲骨文带“凡”,有的不带。不过这里的凡,不是帆,而是风,描述候鸟随天气变化而南北迁徙,主要强调鸟,尤其是大雁、天鹅、鹤类等大鸟,音为“逢”,描述了他们认为的候鸟是每年相逢的。古人不知道这些候鸟从何而来,去往何方,感到很神秘,进而成为部落的图腾。之后“凤”被神化,成为四灵之一。

“凡”还有一个神通广大的曾孙子——风。“风”的甲骨文与“凤”一样。但是“凤”被神化了,而且古人在生活中发现,春风送暖,大大小小的虫子就活跃起来;寒风凛冽,这些虫子就都消失不见了。因此,创造了一个“凡在虫上”的图画。

这个图形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空气的横向流动。这是“风”最常用的含义。这个含义之后从自然界扩展到社会(风气)和个人(风格)。

第二个意思是“失控”,现在用“疯”来表示,描述了暖风过后,就出现了很多很多的虫子,令人烦恼。有句俗语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就是失控的马和牛都走不到的地方(形容齐国和楚国相距很远)。《北魏书》有“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中“风”也是失控的意思。

第三个意思是如同虫鸣一样的声音。《诗经》中各个部分都称之以“某”风,就是指这些诗歌在当地被传唱。

但是后两个意思已经几乎不再使用了。不过有些时候因为来源一致,“凡”也同“风”。例如“梵”是风吹过树林的声音,例如“芃”是草生长茂盛的意思。

正因为“凡”的起源很早,所以它的很多衍生义都有了专门的“文”表示,所以“凡”就显得朴实了。就像高校中的很多知名教授一样,朴实无华,但桃李满天下。

做人也该如此,做点平凡的事情,对社会有益,让家人幸福,让自己快乐。

如果您觉得本文尚可,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xz/10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