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效问题知识梳理16化学与传

北京手足癣医院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10410/8833415.html

中华民族,文明古国,智慧人民,灿烂文化。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医药和炼丹术、古代的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古代化学史。

化学与传统文化主要从三个角度考查。

1.从“物质”的角度考查

根据我国古代典籍、科技成果等素材分析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哪种物质。如“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鼻冲水”指的是氨水。

2.从“变化”的角度考查

根据古代典籍、古诗词等素材分析化学反应,判断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

3.从“分离”方法的角度考查

根据过程判断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如蒸馏、蒸发、升华、萃取等,如“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过程涉及蒸馏操作;“……(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

题型一关于“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著称。下列关于陶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品质的白瓷晶莹剔透,属于纯净物

B.瓷器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因此陶瓷属于金属材料

C.氮化硅陶瓷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D.“窑变”是高温条件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颜色变化

2.《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对上文进行的某些分析正确的是(   )

A.“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B.“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

C.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D.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题型二 记载“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3.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是中国为世界科技花园贡献出的一颗璀璨明珠,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中的丹砂指的是HgS,下列关于这句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

B.这个过程是可逆反应

C.这个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丹砂烧之成水银”过程中还可能产生SO2

4.中国炼丹家约在唐代或五代时期掌握了以炉甘石点化鍮石(即鍮石金)的技艺: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为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左右可制得与黄金相似的鍮石金。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鍮石金是铜锌合金

B.炉甘石点化鍮石过程包含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C.可用稀盐酸鉴别鍮石金和黄金

D.炉甘石点化鍮石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5.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解析 根据题意,“强水”能溶解大多数金属和矿物,所以为硝酸。

题型三 “物质分离技术”

6.“水飞”是传统中医中将不溶的药材与适量水共研细,取极细药材粉末的方法。《医学入门》中记载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洗涤、溶解、过滤、灼烧  B.洗涤、溶解、过滤、蒸发

C.洗涤、萃取、过滤、蒸馏  D.洗涤、萃取、过滤、蒸发

7.明代《本草纲目》中对民间酿酒有如下叙述:“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用到的操作方法可用于分离(   )

A.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  B.对硝基甲苯和HNO3溶液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碳酸铵

 1.D2.C3.D4.D5.B6.B7.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xz/10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