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dangqunjianshe/103247.html
5.2熔化和凝固(一)
5.2熔化和凝固(二)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3)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过程与熔化过程相反,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物质在这个温度下处于固液共存态
两位同学利用甲装置对试管里的冰进行加热,并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和图丙是他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不计热量损失,用相同热源加热相同时间,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长的,吸热多)
(1)试管放在烧杯里的水中加热,该方法称为“水浴法”,目的是:①使冰受热均匀;②使水温上升缓慢,便于观察记录时间、温度和物质状态
(2)水浴法加热,配备搅拌棒(细铁丝)的目的是:使固体受热均匀;
将烧杯中的水换成食用油,来实现“油浴法”,这一方法不可行,原因是:油的比热容小,升温快,会导致大试管中的固体迅速熔化,不利于观察记录时间温度和物质的状态。
(3)在实验过程中,将一整块冰放入试管中,把温度计放入试管中,再把试管插入90℃的热水中加热,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①放入一整块冰,会使冰不能均匀受热,且无法使温度计感温泡与冰充分接触;②热水温度过高,使冰熔化过快,不利于观察和记录时间、温度、物质的状态。
(4)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停表
(5)冰熔化用时了10min。(BC之间的时间)
(6)从图像可知,冰的熔点0℃
(7)分析图像可知,晶体熔化的规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8)在晶体熔化时,很多小组都有如图所示的发现,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9)BC阶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C段吸热,温度不变,但是固态物质减少,液态物质增加
(10)AB段处于固体状态(固态),
AB段吸热,温度上升
(11)CD段处于液体状态(液态),
CD段吸热,温度升高
(12)AB,BC,CD三个阶段都需要吸收热量
(13)通过观察图像乙,可以认为冰是晶体,判断的依据: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4)通过观察两位同学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你认为图丙CD段数据有问题,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冰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应该较慢。
(15)某小组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对三种不同的物质进行了a、b、c三组实验,期中b、c的质量相同。
对比图像可知,abc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同点是:都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的熔点);
对比ab可知,他们的熔点相同,
ab图像不同的原因是a物质的质量小于b物质的质量
(16)分析b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c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
(17)若进行实验时,忘记及时撤出酒精灯,烧杯中的水被加热至沸腾,通过观察发现,烧杯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液体没有沸腾,由此说明:液体的沸点大于等于水的沸点。
(18)甲乙装置对比:
乙装置的优点有:可使被加热的物体受热均匀;可减缓熔化速度,便于收集证据(便于观察和记录温度、时间、物质的状态)。
甲装置的不足: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熔化速度快,不利于收集证据。
(水浴法中,如果使用5g海波,mL水时,水温最好在51-52℃,不能超过55℃)
(19)实验中在观察冰和海波等物质熔化时,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它们不继续熔化,将试管放入热水中,它们又继续熔化,此类现象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20)下表是实验小组收集到的海波熔化的数据和现象,
从图像或表中可以得出:
①海波熔点48℃,
②海波是晶体,
③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2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上面的坐标中绘出“温度——时间”的图像。
(22)针对实验探究的问题,你对探究过程还有什么补充?再选取几种非晶体物质继续探究。
(23)怎样选择被研究的物质,才能得到全面完整的实验结论?说说理由。应该选取多种晶体和非晶体进行实验,因为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的规律可能不同,选择多种是为了便于发现规律。
(24)在处理数据时,是怎么样将数据转换成图线的?
在方格纸上画一条横轴表示时间,画一条纵轴表示温度,对应每一组加热时间和温度值,在方格纸上确定一个个的点,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变描绘出了物体的熔化曲线。
(25)探究熔化是否需要吸热,请写出应该完成的操作,并对可能出现的相应现象进行分析论证。
操作及现象:在固体熔化时,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固体是否继续熔化;然后再将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固体是否又继续熔化,换用其他种类的固体,重复上面的实验。
分析论证:若取出后不能继续熔化,放入后吸热能继续熔化,则熔化需要吸热;否则不需要吸热。
(26)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时有固定的熔点;蜡由硬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没有固定的熔点。
(27)从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8)在0——t1区间,单位时间内固体的温度变化越来越小,请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用相同的热源进行加热时,水温与环境温度差别越大,单位时间散热越多,由于单位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不变,所以用于水升温的热量越来越少,水获得的热量越来越少,根据Q=cm△t,在cm不变时,单位时间Q越小,△t就越小,所以水温度升高的越来越小,固体温度变化就越来越小。
(29)熔化前升温快,熔化后升温慢
根据Q=cm△t,在Q、m一定时,固态比液态比热容小,所以固态时比液态时升温慢。
(30)从分子理论的角度对晶体熔化过程进行简单的解释:
由分子动理论可知,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温度足够高时,有些分子振动的幅度大到脱离他的固有位置,就开始熔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