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世纪,藏医药巨著《四部医续》中对于瘟疫等传染性疾病的源头、病因、导致因素、传播途径、症状、发病机理、发热分类、病型、损及脏腑、饮食、预防、治疗、预后等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曰“疫病之源因及缘,五百末年降临时,人众欲望行为逆,……致使魅众空行争,病疫瘴霾空中积,烈疾肠瘟咽肤疫,另因四季环境损滥逆,暴力毒气嗔怖虐心伤,饮食失调疫病纵横生。此因外缘引扰内火生,侵于表液落内湿热风,逐依染附六门入内或,外感蔓延染传因此曰,疫者因理故此称其名。“
虽然距今多年的藏医学家对于疫病的描述带有很明显的朴素主义世界观,但那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一、简朴、制衡性的干预与共存,朴素的认知更能使环境、人文、生命和菌种在产生爆发性的冲突之后更容易落于平静。
21世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已不在是单纯的朴素接触,庞大机器的自然开凿、超出人脑(欲望)控制的大数据和智能、左右物种遗传规律的基因改造工程、大脑中枢植入科技芯片意念动波遥控物体等。大于人类智能数万倍的中间“工具“在触及自然,和其他生物物种时,会使其释放更加强大的”应急“抗力,保全自身领域里物种的繁衍生存和自然平衡。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人类赖以生存的时空变革,人性欲望的膨胀无羁,高智异人的相遏对搏,高质贵人的道德悖逆,派别异见的暗箱博弈,平人毁誓食言的相战而争……。时过境迁,《四部医续》疫病篇九言律诗体中所隐含的深意用现代语言去解读,它描述了如此的病因病缘。只因如此的人性所为,异空异域的栖居宿主,弃空移域,嗔恨相向,释泄瘴霾,而疠气致人,疠痢疫病染传百千。
而四季更替,节气变化,嗅触沾污,劳身顿体,恐慌悲伤,饮食不当视为次要的病因。
人类一定不会是任何病原体的原始宿主,但却无法否定人性会造就疫疬并导致其他生命宿主失放可怕的疠气。
《四部医续》中的疫热分型及症象
一.分类
1按疫病所侵部位分型:
1侵于肤膜(表皮角质层)汗腺
2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
3脉络
4肌层
5腑
6脏
7骨
2按疫病体内时序变化分型:
1初三日——湿邪期
2次三日——热盛期
3再三日——血分期
4后三日——风血相搏期
5终三日——制衡期,
3按基病分型
1风疫:寒颤惊厥症状
2热疫:黄染头疼发热症状
3湿疫:呆痴喑哑症状
4合症疫:以上合并症状
5瘟疫合型:黄疸疫、脑疫、癫狂疫、
二.疫象
1.总象:
1初热:寒颤头项关节僵痛,疲乏多梦,入夜症重。
2高热:体沉汗闻重,眼赤口中粘头痛口渴,神志不清。
3虚热:寒热相搏,腰胯疼痛,多汗觉轻头昏耳鸣,语不清气不畅。
2.分象:1疫病所侵部位症象:侵于肤膜(表皮角质层)汗腺,疲乏无力敏感,依次入内于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脉络、肌肉层、腑、脏、累及骨时口鼻干燥,失聪失意。
2疫病体内时序变化症象:
初三日——湿邪期。热湿上行于头颈而疼痛,关节肌肉疼痛寒颤。(此为初热期是机体免疫反应初期,是用药物支持机体而’甄别寒热清浊期‘,抑制疫毒扩散累及组织的关键时期。)
次三日——热盛期。热邪袭于五官而口苦苔厚腻,耳干听弱,尿红。(此为高热期,体液消耗极大,“水液耗竭期”,属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平衡。)
再三日——血分期。极热,舌干口渴,体味重浊,身沉无力。(此为极热期,用“杀敌”之凉药击之可愈。消炎药的最佳使用期)
后三日——风血相搏期。体虚生风,疫热袭脏,昏迷,神志不清,命脉失。(此为体质虚损期,疫毒侵扰于心脏,致神散乱,中枢神经症状明显。此时以“亲人”式治疗,以养代治,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终三日——制衡期。病在骨而气血衰竭的症状显现,腰胯酸疼,身无力,颜苍白,耳鸣,易醒,多汗。(此为体质衰竭期,疫毒的繁殖和机体抵抗,患者体能消耗巨大,使疫毒和机体均缺乏营养,疫毒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力,处于制衡状态,此时以“养儿”式治疗,强治极易绝命。)
3基病症象:(恐赘未述)
四部部医续秘诀部疫症鉴别症象强调曰:“愚者初热之时不顾及,脉虚神轻体力涣散之,表热微弱肤色黄如金,时过达于自所难挽救,故应初热之时警视之,尤其窜头头疼流鼻血,降于肺部胸痛痰色黄,落于肾部腰疼小便闭,入胃口苦呕吐胆汁返,侵于小肠绞痛血色泻,此等不变无误疫症象。”
三治疗
1.总纲
初热期,首选四味木香汤(藏木香、悬勾木、宽筋藤、干姜),功效与麻黄汤相近。解表发汗,熟热。
高热期,用獐牙菜、波棱瓜、苦芸角、茴皮氏、牛儿苗、诃子。出大汗,热盛者,加冰片、牛黄、川乌、红花、竹黄、藏茵陈煎服(加糖)虚热期,用投试方剂,界定寒热虚实。稍松饮食,余热驱尽。
2.分则
1疫病所侵部位治则:病在肤毛用开水温通胃腑,忌寒凉饮食,如未忌,初热解表不利,并误用凉剂,热邪紊乱而入髓。解表首选四味木香汤,热盛则加三果和宽筋藤。依次疫邪侵扰脉络、肌层、腑、脏、骨而加减方剂。
2疫病体内时序变化治则:湿邪期,四味木香汤,加三果、宽筋藤、藏茵陈,大小蓟,解表发汗。
热盛期,加倍藏茵陈、波棱瓜、诃子煎服。六良药、波棱瓜、向阳花、草河车粉剂糖饮。头疼额头放血。
血分期,冰片、紫檀、牛黄、三凉药、草河车粉剂糖饮。血热胆火盛,兼用放血与脉泻法。
风血相搏期,肉豆蔻、广枣、胆矾灰(制)粉剂糖饮。另君臣三味增入服用。
制衡期,用肉汁,踝骨汤等补充营养,并用探试方剂,甄别虚实加减用量。另外加糖增服余甘子、檀香、冰片、胆矾灰,清除余热。
3按基病治则
风疫:初期用红糖送服小茴香独味汤,三骨汤、宽筋藤独味汤。可用大小蓟、草河车、宽筋藤、干姜汤。发汗热熟,用六良药、宽筋藤、胆矾灰(制)糖饮伴服骨汤,等等。
热疫:首先藏茵陈、大小蓟汤服之。另可增加草河车、木通、鹅不食草、诃子加味服用。
湿疫:四味木香汤,大小蓟、草河车、干姜、闹羊、香附、角茴香生发汤饮服,等等。
合症疫:总则,首以解表,次之平化,三为养补。因脾胃虚弱,吸纳脉阻故温水合胃,米面粥补。以大小蓟、角茴香、干姜加之香附煎服,加宽筋藤、鹅不食草。风、湿疫盛加服广木香四味汤,热疫胆火过甚三果汤主之,等等。细则,常疫用蒲公英、止泻果、黄连三味煎服;湿疫盛而呕逆吐,不消化,无胃口者用娑罗果、光明盐催吐胃浊;热疫入胆者双眼及小便赤黄,用赤芍、葡萄加连翘四味汤清泻之,等等。
瘟疫合型:总则,首先抑阻疫传脉道,用人胆、熊胆、麝香、川乌、秦艽、琦曼、五灵脂、姜黄、八龄童便与解表药联合服用。
次之对症清灭疫疾病灶,对治草乌花、诃子、刀毙肉、童便混合如豆大小丸,每次数粒服之。
第三清逐体内疫骸,累及部位有刺痛余症未除去,复次再用药催泻。如无效易命气衰而亡绝。
最后清除疫遗并发症,排出色黄味恶臭说明遗留病骸已排除。用散剂牛黄、红花、止泻果、黄连、藏茵陈、川乌、黄柏皮、秦艽、大黄、阿魏、使君子、清除余热即可。
细则,诊察病之落处,侵于头部用熊胆、牛黄、炉甘石、旋覆花、川乌加糖饮之。落于肺脏用檀香、红花、竹黄、黄柏皮、甘草加川乌煎加糖饮之,并配合放血治疗,等等。
总之,疫病首先要谨悉初热症,这是治疗的关键;其次疫热解表发汗后针对基病治疗是重要环节;最后退热后并发症的根治是防止疫病复发的根本。
除了《四部医续》之外,藏医药学其他经典中对疫病也有详细的描述。如《甘露宝瓶》中记载:“初期治疫病,中期清热症,后期养虚体“的治疗原则。
《四部医续》疫病篇以外,在热症篇、心症篇、肺症篇、流感篇等中对疫病也有具体的描述。根据疫毒在体内的发生发展,患者的症状体征,临床表现,治疗的原则,组方配伍也不尽相同。
一般瘟疫、流感、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要在节气更替之前有意识的调节自身气、热、水(即三因“隆、赤巴、培根”)的动态平衡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气”从广义来讲指的是动态流转的营养物质、微细通道和驱动功能。气因为与外环境的“风”属性相同,所以极易外感风为载体的瘟疫侵袭。气正则身强,全身免疫系统的同步启动,也要由“气”来完成递质运送,激活胸腺、淋巴腺等免疫器官释放免疫细胞。
如果有中、重度的基础疾病,身体的体液“水”中就会有更多的自由基,影响免疫细胞精准的到达病灶,无法识别病菌、病毒。免疫细胞会盲目的侵蚀更大面积的脏腑组织,导致器官衰竭。衰败的组织刺激神经中枢释放更多的热原质而体内温度“火”超出正常范围,持续高热会使体内的水分迅速消耗,电解质平衡紊乱,化学离子为主要递质的神经元受到破坏,引起休克或死亡。
所以藏医学当中的一些经典方剂就是以“气、热、火”的三因平衡作为依据配伍定方的。
如果以“气”为主运的脉道和神经通路,达到畅通无阻,我们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提高健康意识,把小而不重的身体不适和疾病调理起来,以防在“大疫”来临之时,能够用自身筑造好的免疫堡垒来抵挡住“怪疫”,使其对自己的身体无懈可击。
“气”通则不“闭”,脉通则使全身的免疫应答启动“联防联控”机制,不至于单一部位的免疫细胞打开”自毁“性的萧杀程序而致器官衰竭。藏药经典名方“七十味珍珠丸”就是藏药中的”通脉王“,配方中进行去毒炮制后的珍珠、松石、珊瑚、天珠等与藏红花、肉豆蔻等植物药“相克”配伍,气、脉、经无一不通。七十种药材的作用机理,恐冗长暂且不述。
以体液免疫为主运的“水“,是生命的源泉,在体内更多指的是免疫运行环境、微量元素和离子。没有微量元素就如烹饪美食没有佐料一样,虽然不能单独食用它,但可以使你干瘪的味蕾迅速活跃起来一样不可或缺。如果已经有基础疾病,清除自由基,恢复体液中的微量元素和离子平衡至关重要。藏药经典名方“仁青芒交”顾名思义,“仁青”是稀世珍宝的意思,“芒交”是数词多味之意,它由铁矿石、金矿石、其他多种矿物配制的“坐台”,经过传统炮制工艺去毒、去比重、去偏性与植物药肉豆蔻、木香、草果等一百三十多种药材精制而成。是世界上唯一能用传承几千年的传统炮制技术从自然界多种矿物原料中制备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的传统医学。“芒交”是藏药中的“元素王”,增强体液免疫的首选药。疫病时期,最大限度的防止基础疾病的诱发是保证免疫机制的基础。离子、微量元素的补充可以使微细动静脉物质交换的胶体渗透压得以正常运行,带走更多的代谢产物和自由基。保持良好的机体内环境,预防基础疾病的复发。
以平衡代谢机制为主运的体内温度“火”是“三因“动态平衡,机体健康运行的根本。体温是衡量生命体征是否正常的标志之一。是人体感知细菌、病毒侵袭机体的预警系统。体内“火”的异常是对不属于人体内部的“敌人”入侵的提示。是疫病感染的“初热期”是治疗瘟疫的关键期。上文《四部医续》疫病篇初热、高热、虚热症象变化而运用不同的药方并随疫病的发生发展强弱增减药味,辨病识质,辨证施治。
在疫病治疗中,藏医学遵循“治疫热护脏腑”的原则,认为热去疫去半。所以初热期用四味木香汤、七味珍宝汤;高热期用催汤加减方、二十五味大汤、八味主药散等;虚热期二十五味肺病、三十五味沉香、清肺止咳丸等。三个热期同步服用预防其他病毒复合感染的二十味翼首草丸、流感丸等
转自:北京宗喀藏医藏药
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