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未来系列大课是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国际创新教育中心联合苇草智酷推出的一个面向前沿科技,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专题系列论坛。
启于年10月31日,历经14个月,目前已围绕5G、区块链、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人工智能、全球创新等主题,汇聚15位大咖导师,举办了6期科技论坛。
本场春日嘉年华我们邀请到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CSDN副总裁孟岩;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院张翔;数字策展人、跨界艺术家岳路平共5位大咖导师共同围绕5G、区块链、数字化、人工智能、氢能源及未来,进行了一场聊天式的交流学习,邀您享受思想碰撞,收获启发。以下为彩蛋站点内容精编:
01
关于赛博格,您认为赛博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什么?我们如何训练自己适应这个时代?
大家知道人+猪等于什么?猪八戒。人+猴子等于什么?孙悟空。赛博格就是人+机器,它是一种混合的东西。
关于赛博格其实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们还没进入赛博格。大家看过的很多科幻电影,《阿丽塔》、《攻壳机动队》、《脑机接口》、《黑客帝国》等的想象力——假设机器人或者人和机器的杂交一定长得跟人一样,其实是比较不靠谱的。来自硅谷奇点大学[1]的预测年左右,纳米机器人将会像现在的iPhone,小米手机一样,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简单说就是白菜价。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它可以进入身体,这时什么心脑血管疾病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所以机器人有很多种形态,我们在科幻电影里面看到的人机杂交,包括刚才孟老师提到的人机平权,都是这个话题里永恒的主题,就是我们要把机器人永远当成奴隶,但有一天机器人会不会有自主意识来造反。比较开脑洞的观点就是赛博格,它是控制论。维纳[2]写过一本书叫《控制论》,钱学森翻译过这本书,后来把它叫工程控制论。这个控制论延伸下来,就像长江一样,有两个支流。一部分变得越来越科学化,严肃化,走向了人工智能。有一个部分就流到了我这个领域,就是艺术家,科幻作家,每天天马行空想的就变成了科幻作品。
我讲完脑洞了,讲回现实。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赛博格其实已经实现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赛博格。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今天离得开手机吗?马化腾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其实手机已经是我们的电子器官。什么东西敢叫器官?就是丢了手机,你会失魂落魄,手机没电了会六神无主。如果没有GPS你走得动路吗?你以为你在开车,其实是车在开你。有多少人是肉眼在识别城市道路的?所以事实上我们已经被机器控制了。这种人和机器共生的状态,我们暂且可以把它称之为真实的赛博格,或者用艺术的话来说叫现成的。如果去国外的超市,它已经帮你把宫爆鸡丁、回锅肉全部弄好了,微波一下就行,那种菜叫什么?就是现成的。
如果拿这个观点来说就是现成赛伯格,我们今天离不开手机,离不开这个智能助理,每个人都是现成赛博格。怎么来证明我们已经进入赛博时代?就看是刚才我说的两个支流中的哪一个支流,如果是那种很脑洞的,机器全面掌控社会,那还没到来。但我们未来真的会有赛博人体器官市场,就跟现在的APP、超市一样,换器官会非常容易。
如果要说现成的赛博格时代,就是人机杂交的时代,我觉得已经到来了,就看大家是怎么理解了。赛博格实际是用英文翻译过来的,格是人格的格。如果把“格”拿来发挥的话,又很有意思。一个人有没有人格?一个国家有没有国格?赛博格也是一样,你到底有几个赛博格。我们每个人可能有90个阿凡达,阿凡达就是我们的数字账号。一个账号里面可能有个群,我们在这个群聊天,在那个群抢红包,是有很多分身的,这也是一种赛博格。
第二个问题,如何适应赛博时代,我想扯开一点,就是给大家讲一讲尼采。尼采[3]有讲过一句话,人是野兽和超人中间的一根绳子,一根绳索。是说我们人永远都杂交有兽性,佛教里面讲的心猿意马,意思就是你这个人心很野,有待修炼,就拿野兽来跟你杂交。所以我们身体里面永远有野兽,包括我们的大脑里面也有远古脑,做梦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梦到远古祖先的一些记忆。我们日常的脑主要是大脑皮层,但很多恐惧、性欲、贪婪其实都来自于远古的脑子,身体里面住着一头野兽。今天的我们身体里也住着一部机器,没有了APP,没有了手机就完蛋了。
但尼采说的超人不是赛博格,我只是借题发挥而已。如果非要这样说的话,这边是野兽,这边是超人,尼采不是说人在中间,那人就是一个未完成的状态,既不是野兽,又不是超人。现在也是一样的,我们左边住着野兽,右边住着机器。那问题来了,我们一直以来所歌颂的人文主义,比如说艺术家为什么经常会被人追捧?因为他有天才的想象力,个性,甚至包括私有财产,隐私权,民主与自由。但在赛博格时代这些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人性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人和机器的杂交性变得更加重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签约。如果签一个合同,我们觉得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得想半天,甚至还会去跟家里面商量一下,但是我们每天在手机上面签过多少约,大家知道吗?每天调用地理位置跳出来的文字也有10万字,大家也没有看过吧。为了便利性,我们把自己数字化了,把自己的很多部分都主动出让,就像跟魔鬼签订契约一样,连契约看都不看就签了。为什么我们今天会如此草率的签了那么多APP的约呢?但面对一张纸就很害怕?因为担心落伍,担心不会跟孩子交流了,他用这个APP你不用,你完蛋了,你out了。怕跟孩子没有共同语言,怕跟不上这个时代,所有人都裹挟着你往前走,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出让自己的很多东西给机器,所以人性就慢慢的被腐蚀。
我觉得问怎么训练我们适应赛博时代,实际上是一个假问题。年iPhone诞生,你们想想,在座有谁能够预测年iPhone会诞生?能打电话又能上网,变成一部小小的机器,有谁预料得到吗?几乎没有。那过去14年我们不都是在被动的适应乔布斯给我们带来的这个世界吗?所以为什么说它是个假问题,因为你根本没有办法不适应,你是被裹挟的。
凯文凯利写过一本书叫《机器想要什么》,人想要什么不顶用,人想要民主自由,不顶用了,要先问机器想要啥。我们过去14年不都是在问iPhone想要啥吗?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是没有主动性的。问题来了,如果没有主动性,那就是积极的奴隶。就像艺术家经常问,你到底在搞艺术还是被艺术搞?我们今天到底是在玩手机还是被手机玩?如果能够hold得住手机,hold住这个时代,hold住摩尔定律,才是在驾驭手机,才是玩手机,才是在通过志玲姐姐开车,而不是车通过志玲姐姐开你。
我们经常有很多东西叫日用而不自知,就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呼吸但是不会去想。我们现在跟赛博时代相处的方法,我觉得从日用而不自知走向日用而自知,自己知道已经跟机器共处了。段老师说机器分为两种修行方法,一种是跟机器一起修行,叫人机双修,但一般是不靠谱的。应该有一个旁观者或者N个旁观者,或者大规模的吃瓜群众在看着你们双修,这叫三修,就是你与机器再加上吃瓜的。其实我们每天不都是这么过吗?每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