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805/4672100.html
青女素娥斗婵娟
文/宋守娟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大雪节气那天,我们去阿拉甫乡中学送课。天空虽然没有飘雪,但浓度很大的水雾在早晨的冰凉中结成了霜雪。霜雪附着在红柳蓬松的枝条上,远远看去,像飘落在地面上的片片云朵,覆盖在麦田里,似散落在碧绿麦苗上的细密银粒,铺展在沙漠里,又如仙女轻轻抖撒的缥缈玉屑,┄┄。这水的精英,这冰的魂魄,用它的美丽晶莹高洁庄严,为冬日的南疆带来了柔美和典雅。这是物质之美。霜雪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氧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规则、有序,体现了物质构成的层次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都有固定的位置,氢元素位于第一周期第一主族,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六主族,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是由它们自身的原子结构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从左到右,每一族从上到下,都有自己的递变规律,由此我们可以根据一种元素推导它的同族或者同周期元素的性质,这体现了化学的规律美。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雪是六瓣的洁白的固体,雪花上还有一些不易觉察的纤纤的“绒毛”,这是由于水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事实上,构成每种物质的粒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大千世界才呈现出物质的多样美,如金刚石璀璨夺目、晶莹剔透,是规则的正八面体形状,胆矾则像从万米高空採下的有规则几何形状的蓝色云朵,碧灿灿的绿矾,五彩斑斓的晶体矿石,这些是自然界中原本就有的物质,彰显了化学创造自然的魅力。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中发明的新物质更是神奇。大的如“神舟”系列航天材料、“蛟龙号”潜水材料等国家高精尖材料,小到我国独立研发全球首个冻干剂型埃博拉病毒疫苗、高能充电电池等。这些物质呈现的差异,不但反映了化学的结构之美,更体现出化学物质的创造之美。这是变化之美。物质的创造源于物质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创造了霜雪之美,这是一种物理变化的带来的美。紫色石蕊遇酸变红、无色酚酞遇碱变蓝,溶洞的演变,钟乳石的形成,水底花园,魔棒点灯等等,这些则是化学变化带来的美。这是实验之美。物质变化的实现,离不开化学实验。水的电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化学实验中又展现出仪器美、装置美、操作美、现象美。常规的化学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锥形瓶漏斗,呈现规则美,微型实验仪器如微型电解水装置,呈现奇异美,现代仪器设备如各种数字传感器,则呈现精确美。化学实验装置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匀称的外形展现出一种和谐美。这是态度之美。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娴熟、准确、一丝不苟地演示,学生从容不迫、较为顺畅地动手操作,都体现了一种态度美。这是活动之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是一种境遇,为了共同的教育向往走在一起,全面实现学生素养发展的化学活动一定是美好的。教学中真实的情境的创设,师生之间和谐、双向、热烈的交往互动,学生偶尔灵感的迸发和对问题的“艰难”解决等,都体现了化学的活动美。这是史实之美。自古以来,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新物质、新材料的发现、创造和使用。如稀有气体的发现,产生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侯氏制碱法满足了世界性的纯碱用量,我国牛胰岛素的首次人工合成等,都体现出了化学家们为探索和改造自然长期付出的艰辛努力,也从侧面体现了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爱国精神,这些化学史实,正是人类灵魂美的光辉在闪现。以上种种化学之美,有的是化学在自然或实验中存在的客观美,这些美为静态的、固定的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心发现这些美的素材,并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对其加以筛选、组织,并完美呈现。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的细心、热心、精心、专心,又都体现出化学的动态美。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化学教师的语言美,,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描绘化学变化的微妙、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渲染化学家们的艰辛探索过程,话语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化学“味道”。呈现了化学课堂艺术生成的动态美。没有化学教学活动,就没有化学动态美,化学动态美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艺术生成。化学静态美则需要对化学的兴趣、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