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化学:看不见的大变化》作者:台运真。点击文末超链接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首创的胆水炼铜法
至北宋初年,首先是在民间出现了规模相当宏大的胆水冶铜工厂。胆铜法不再作为朝廷所禁的秘法而得到推广始于张潜。当时在江西饶州府有一位生产胆铜的技术能手,名叫张潜,总结了这种经验,写成《浸铜要略》一书。
这部书对宋代胆铜业的兴起、发展曾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可惜它已佚失。后来张潜的后人张理于元代献此书于朝廷,并被授理为场官。
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其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
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所以至迟在元祐年间那里已经试行浸铜法生产,大概已有了小型的作坊了。
随着民间胆水冶铜工场的增多,浸铜法在宋徽宗崇宁年间达至高峰。
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四之二五》记载,宋徽宗时负责江南炼钢业的官员游经曾统计当时胆水浸铜的地区,主要有11处。而规模较大,生产持久的是信州铅山、饶州德兴和韶州岑水3处。
「点击超链接,阅读全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