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高考晨读材料之化学规范用语文末可下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

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

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

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洗涤沉淀操作

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若滤

渣易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可减少沉淀损失,无水乙醇易挥发,不引入杂质。)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滴加适当的试剂(可与杂质的某些离子发生沉淀反应),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洗涤干净。

(5)沉淀醇洗(冰水)的目的[对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固体,过滤后要用乙醇(冰水)洗涤]:

①固体在乙醇溶解度较小;

②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

③乙醇挥发带出水分,使固体易干燥

(6)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

内壁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

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

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8)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

①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

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重复上述操作。

②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

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9)分液漏斗检查是否漏水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向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水,观察旋塞周围是否渗水,如不渗水,再将旋塞

旋转度,如不渗水,证明旋塞部位不漏液良好(这也是酸式滴定管的检漏方法)。塞好上口瓶

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扶住旋塞处,把分液漏斗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处是否渗水,如不

渗水,将分液漏斗正立后并将瓶塞旋转度塞紧,如不渗水,证明瓶塞部位不漏水

(10)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

①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

嘴。

②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

尖嘴流出,即可赶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11)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手捂或热毛巾捂法:将待检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住装置,若导气管口

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在导气管口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液封法

若是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夹紧(关闭)导气管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玻璃塞往分液漏

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若是启普发生器型(简易)的装置:关闭导气管的旋塞(或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

加适量水,若长颈漏斗和容器中液体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2)滴定终点判断:

当滴入最后一滴液体时,溶液由色变为__色,且(如果最后有色,通常要保证半分钟内不变色;

如果最后为无色,通常要求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来颜色)。

滴定操作: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13)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⑤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14)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蘸取盐酸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用盐

酸洗的原因:金属氯化物的沸点较低,灼烧时挥发除去)。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放在酒

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紫

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15)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

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塞子再打

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6)浓H2SO4稀释操作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无水乙醇、浓硝酸、乙酸等),并不断搅拌。

(17)粗盐的提纯

①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烘干。

②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

出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弄破滤纸。

(18)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将烧杯取下停止加热。

注:不能搅拌,也不能持续加热。

(19)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玻璃棒引流:

必须“上悬下靠”即容量瓶口部玻璃棒要悬空,下端要靠在刻度线下

(20)从某物质稀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21)蒸发结晶操作:

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待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

余水分。

(22)排水量气读取体积的要求:

①冷却至室温;②两液面相平;③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另:实验前广口瓶与量筒间的导管中应充满水

(23)倒置漏斗法防倒吸的原因:

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

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了倒吸。

(24)乙酸乙酯制备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①除去随乙酸乙酯挥发出来的乙酸和部分乙醇;

②增大溶液的密度,以利于乙酸乙酯分层

③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25)固液加热型制气装置中滴液漏斗与圆底烧瓶之间导管的作用:

保证圆底烧瓶液面上方压强与滴液漏斗液面上方压强相等(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易

于滴下。

(26)装置的安装与连接:

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洗气瓶“长进短出”,净化装置先除杂后干燥;干燥管“粗进细出”;排水量气的“洗气瓶”气体流向“短进长出”;蒸馏或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水的流向“低进高出”。

其他补充:

主要实验操作及现象(多用于无机有机推断题,做突破口)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3、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4、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5、将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物质产生。

6、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成绿色的溶液。

7、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加热:红色先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10、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11、氨气与氯化氢相遇大量白烟产生。

12、在硅酸钠中加入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1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14、将点燃的镁条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固体附着于集气瓶壁。

15、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16、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17、蛋白质遇到浓HNO3:变成黄色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最上面蓝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yy/85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