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危害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26476.html
1、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场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黑火药受热爆炸
B.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分解
C.蜡炬成灰泪始干——石蜡的燃烧
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铜的冶炼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3、《新修本草》中关于“青矾”的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物理小识》中说:“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赤色固体可能是Fe2O3
B.青矾宜密闭保存,防止氧化变质
C.青矾燃烧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
D.“青矾厂气”可能是CO和CO2
4、科学家将水置于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可形成“暖冰”。某兴趣小组做如图所示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有气泡产生。将酸性KMnO4溶液换成FeCl3溶液,烧杯中溶液颜色无变化,但有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水凝固形成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暖冰”是水置于足够强的电场中形成的混合物
C.烧杯中液体为FeCl3溶液时,产生的气体为Cl2
D.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5、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
B.硅胶作干燥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6、Li4Ti5O12和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酸浸”后,钛主要以TiOCl42-形式存在:
FeTiO3+4H++4Cl-==Fe2++TiOCl4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其中有4个过氧键
B.滤液②中的阳离子除了Fe2+和H+,还有Mg2+
C.滤液②中也可以直接加适量的氯水代替双氧水
D.“高温煅烧”过程中,Fe元素被氧化
7、下列应用不涉及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是()
A.用葡萄糖制镜或保温瓶胆
B.用ClO2杀菌消毒C.用Na2SiO3溶液制备木材防火剂
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8、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苛性钾溶液中KOH的质量是5.6g
B.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18mol
C.在酸性条件下ClO-和ClO3-可生成Cl2
D.一定有3.L氯气参与反应
9、南宋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为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AgS
B.银针验毒时,O2失去电子
C.反应中Ag和H2S均发生氧化反应
D.每生成1个X,反应转移2e-
10、N2O既是医学上的一种麻醉剂,又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制取N2O的方法有很多,例如:①NH4NO3=N2O↑+2H2O,
②K2SO3+2NO=K2SO4+N2O,
③2NH3+2O2=N2O+3H2O,
④2NaNO3+(NH4)2SO4=2N2O↑+Na2SO4+4H2O等(反应条件均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NH4NO3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H2O是氧化产物B.反应②中K2SO3是还原剂,N2O是氧化产物C.反应③中每生成1分子N2O,转移8个电子D.反应④中NaNO3是还原剂,N2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11、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向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
将过氧化钠加入石蕊溶液中
将Na2S2O3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
将CuSO4溶液滴入Mg(OH)2浊液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深黄色
溶液变蓝,随后逐渐褪色
产生淡黄色沉淀,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
A.AB.BC.CD.D
12、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A.H2S+2HNO3=S+2NO2+2H2OB.CuO+2HNO3=Cu(NO3)2+H2OC.4HNO3(浓)=4NO2+O2+2H2OD.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3、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
B.2Al+2NaOH+2H2O=2NaAlO2+3H2↑
C.3NO2+2H2O=3HNO3+NO
D.4Fe(OH)2+O2+2H2O=4Fe(OH)3
14、已知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的离子方程式为:
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62-+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SnCl2是还原剂;②还原性:Cl-As;③每生成7.5gAs,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0.3mol;④M为H2O⑤是氧化产物SnCl62-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
15、反应①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②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已知的NaIO3氧化性与MnO2相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I2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产物
B.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C.NaI和NaIO3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I2
D.NaIO3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不能作还原剂
16、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
,且c(Cl-)/c(ClO-)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c(Cl-)/c(ClO-)=11,
则溶液中c(ClO-)/c(ClO3-)=1/2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a/2mol≤ne≤5a/6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的最大理论产量为a/7mol
17、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Li4Ti5O12和LiFe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1)钛铁矿在预处理时需要进行粉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TiO3+4H++4Cl-=Fe2++TiOCl42-+2H2O、____。(3)过程①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浸出率为8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②中固体TiO2与双氧水、氨水反应转化成(NH4)2Ti5O15溶液时,Ti元素的浸出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温度过高时,Ti元素浸出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滤液B转化为FePO4沉淀过程中发生以下反应,请配平并补充物质:Fe2+++H3PO4=FePO4++
(6)过程③中FePO4由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18、硫酸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铵[化学式为FeSO4?(NH4)2SO4?6H2O]后就不易被氧化。模拟工业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铁屑中常含有Fe2O3、FeS等杂质,则装置C的作用是,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填序号)
A.Fe+2H+=Fe2++H2↑B.Fe2O3+6H+=2Fe3++3H2O
C.2Fe3++S2-=2Fe2++S↓D.2Fe3++Fe=2Fe2+
(3)按上图连接好装置,经检验气密性良好后加入相应的药品,打开K1、K2,关闭K3,装置B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K3,关闭K1和K2。装置B中的溶液会流入装置A,其原因是。
(4)按上图所示装置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安全隐患是.
(5)根据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判断,从装置A中分离出硫酸亚铁铵晶体,需采用的操作有、、洗涤、干燥。
三种盐的溶解度(单位为g/l00gH2O)
温度/°c
FeSO4
(NH4)2SO4
FeSO4?(NH4)2SO4?6H2O
10
20.0
73
17.2
20
26.5
75.4
21.6
30
32.9
78
28.1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S、C和KNO3,爆炸时生成CO2、N2和K2S,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项,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O2和Ca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石蜡燃烧生成CO2和H2O,为氧化还原反应;D项,铜的冶炼过程中铜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2、答案:C
3、答案:D
解析:A.由信息可知“烧之赤色”指“青矾”灼烧生成红色的Fe2O3,故A正确;B.青矾为亚铁盐,易被氧化而变质,故B正确;C.青矾为亚铁盐结晶水合物,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铁,存在电子的转移,故C正确;D.CO和CO2没有气味,不符合厂气熏人的性质,故D错误。
4、答案:D
解析:A.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产新的物质,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暖冰”是纯净物,而非混合物,故B错误;
C.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燃烧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所以氯化铁溶液中的氯离子不可能被氧化成氯气,故C错误;
D.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该物质可能是双氧水,故D正确;答案:D
5、答案:D
6、答案:D
解析: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Li4Ti5O12和LiFePO4,由制备流程可知,加盐酸过滤后的滤渣为SiO2,滤液①中含Mg2+、Fe2+、,水解后过滤,沉淀为TiO2·xH2O,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Li4Ti5O12;水解后的滤液②中含Mg2+、Fe2+,双氧水可氧化亚铁离子,在磷酸条件下过滤分离出FePO4沉淀,高温煅烧过程中发生2FePO4+Li2CO3+H2C2O4=2LiFePO4+H2O+3CO2↑。A项,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Li为+1价,则O的化合价为-2价和-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其中含有7个-2价的O和8个-1价的O,结构中含有4个过氧键,正确;B项,根据上述分析,滤液②中的阳离子除了Fe2+和H+,还有Mg2+,正确;C项,滤液②中加入双氧水的目的是氧化亚铁离子,也可以直接加适量的氯水代替双氧水,正确;D项,“高温煅烧”过程中发生2FePO4+Li2CO3+H2C2O4=2LiFePO4+H2O+3CO2↑,Fe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成+2价,被还原,错误。
7、答案:C
解析:A项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和银氨溶液的氧化性;B项利用ClO2的强氧化性;C项不涉及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D项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水果释放的乙烯,达到保鲜目的。故选C。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C
解析:A项,反应①NH4NO3=N2O↑+2H2O中,NH4NO3中部分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部分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H4N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生成的N2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H2O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故A项错误;B项,反应②K2SO3+2NO=K2SO4+N2O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K2SO3是还原剂,生成的K2SO4是氧化产物,故B项错误;C项,反应③2NH3+2O2=N2O+3H2O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1,则每生成1分子N2O,转移电子的个数为1×2×(3+1)=8,故C项正确;D项,反应④2NaNO3+(NH4)2SO4=2N2O↑+Na2SO4+4H2O中,Na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aNO3是氧化剂,(NH4)2SO4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生成的N2O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向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深黄色,KI被氧化,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SO4被还原生成白色沉淀CuI,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A错误。H2O2投入石蕊溶液中,由于Na2O2与水反应产生NaOH,所以溶液先变蓝色,同时产生的H2O2有强氧化性,又把蓝色物质氧化为无色,所以溶液随后褪色,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B错误。将Na2S2O3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有单质硫生成,硫元素化合价降低,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说明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铁元元素化合价降低,则Na2S2O3中部分硫元元素必须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C错误。将CuSO4溶液滴入Mg(OH)2浊液中,由于Mg(OH)2的溶解度大于Cu(OH)2,发生沉淀的转化,Mg(OH)2转化为Cu(OH)2,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D正确。
12、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C项:没表现酸性,故错;B项:没表现氧化性,故错。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硝酸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13、答案:B
14、答案:A
解析:Sn元素从+2价至+4价,SnCl2是还原剂,SnCl62-是氧化产物;As元素从+3价降到0价,H3AsO3是氧化剂,As是还原产物。Cl元素化合价没发生变化,不能推出还原性:Cl-As。每生成7.5gAs,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7.5g/75g.mol-1)X3=0.3mol。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推知M应为H2O。综上所述②不正确,故选A。
15、答案:C
解析:A项错误,在反应①中是氧化产物,在反应②中是还原产物(与题给的正相反)。B项错误,生成等量的时反应②中转移电子时反应①的5倍。C项正确,NaIO3具较强的氧化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二者可反应生成碘单质。D项错误,NaIO3中的I为+5价,仍处于中间价态,化合价可升可降,所以既能作氧化剂,也能作还原剂。
16、答案:D
解析:可设溶液的体积为1L,n(Cl-)=11mol,n(ClO-)=1mol则反应中n(得电子)=11mol,生成1molClO-时只失1mol电子,故应生成2molClO3-(失10mol电子),即c(ClO-)/c(ClO3-)=1/2,A正确。由KCl、KClO、KClO3中n(Cl)=n(K)=n(KOH)=amol可推知n(Cl2)=a/2mol,B正确。Cl2通入KOH溶液中,可发生①Cl2+2KOH=KCl+KClO+H2O②Cl2+6KOH=5KCl+KClO3+3H2O,当n(KOH)=amol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范围:a/2mol(只发生反应①)≤ne≤5a/6mol(只发生反应②),C正确。若只发生反应②,KClO3可达最大理论产量a/6mol,D错误。
17、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MgO+2H+=Mg2++H2O
(3)℃、3小时;
(4)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
(5)2Fe2++H2O2+2H3PO4=2FePO4+4H++2H2O
(6)2FePO4+Li2CO3+H2C2O4=2LiFePO4+3CO2+H2O
解析:(1)钛铁矿在预处理时需要进行粉碎,以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过程中①中钛铁矿中和MgO能与盐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FeTiO3+4H++4Cl-=Fe2++TiOCl42-+2H2O、MgO+2H+=Mg2++H2O;
(3)由图1可知,当铁的浸出率为8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是℃、3小时;
(4)反应温度过高时,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会导致Ti元素浸出率下降;
(5)在滤液B转化为沉淀过程中,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H2O2被还原为H2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3PO4=2FePO4+4H++2H2O;
(6)过程③中由FePO4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是2FePO4+Li2CO3+H2C2O4=2LiFePO4+3CO2+H2O。
18、答案:(1)分液漏斗
(2)除去H2S等杂质气体ABD
(3)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Fe2+被O2氧化装置B中产生的H2F能排出,导致装置B中气体压强变大
(4)产生的H2直接排人空气,若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5)降温结晶过滤
解析:(1)根据仪器的构造特点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铁屑中常含有Fe2O3、FeS等杂质,则装置C的作用是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含杂质的铁屑与硫酸反应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铁肩中含有铁锈(Fe2O3)、FeS等,都与硫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的产物Fe3+与Fe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ABD选项是正确的;
(3)亚铁离子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要通入氢气,排除空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K3关闭K1和K2,装置B中产生的H2不能排出,导致装置B中气体压强变大,装置B中的溶液会流入装置A;
(4)按上图所示装置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安全隐患是产生的H2直接排入空气,若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硫酸亚铁、硫酸铵、硫酸亚铁铵三种物质中,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硫酸亚铁铵在溶液中先析出,从溶液中析出的硫酸亚铁铵晶体表面有硫酸、水等杂质,需要除杂、干燥,所以从装置A中分离出硫酸亚铁铵晶体,需采用的操作有降溫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编辑:方全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