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特征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708/7282164.html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在悄然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为发展“互联网+教育”制定了新时代的第一个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为响应国家号召,学校于7月份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项目。为了将所学所知应用于教学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近日十四中建政校区化学组进行了“信息技术2.0与化学学科的整合”主题教研活动,活动由展示课和教研组研讨两部分组成,由教研组长林建秀老师主持。活动开始,化学组教师韦彩央老师、梁晓敏结合信息技术运用分别上了一节展示课,课题为《物质的变化》。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展现了各自的风采。
韦彩央老师通过讲述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哲学道理引入,提出问题“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呢?”导入新课。接着从水沸腾、胆矾的研碎、氢氧化铜沉淀的产生、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四个实验引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课内容,韦老师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实验视频或让个别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实验。图片、视频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梁晓敏老师通过“纸张撕成两半”、“纸张燃烧”实验情境引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这两种变化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接着对课本上的四个实验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梁老师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实时投屏的方式把实验直播出来,让全班学生都能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进而表述自己看到的现象,老师再进行评价、引导、提问,教学效果很好。最后总结归纳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和判断依据,课堂结束后学生还意犹未尽。
课后,林建秀老师组织全组教师进行了评课、研讨。老师们纷纷就自己的听课心得发表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课堂上直播实验视频非常方便、直观,解决了之前演示实验时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观察不到实验的弊端,决定以后经常运用这项技术。
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乘着南宁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这股春风,化学组老师们将继续学习深造,不断提升个人信息素养,提高我校化学学科教学能力。
撰稿:林建秀
摄影:苏 竣
校对:杨秋锦
审核:樊 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