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油这个名称的最早记录,国内和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人就是沈括。
沈括(—或—)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他资质聪颖,见多识广,勤于思考,能够向各行各业能者学习。
他在物理、数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贡献。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活动。曾历任提举司天监、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知廷州等。
晚年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撰《梦溪笔谈》三十卷。又曾推荐卫朴编修《奉元历》,主张革除旧历法,以节气定月,创“十二气历”。
比欧洲早年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数学上创立“隙积术”、“会圆术”。著医书《良方》、《灵苑方》。又最早提出“石油”的命名。有《长兴集》传世。
第一个命名石油
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石油的发现和开采。
那是在北宋元丰三年(),年过50的沈括被朝廷派往陕西,出任西安太守。在西安做太守期间,沈括依然坚持到处走访,发现了当地生产石油的事情,在《梦溪笔谈》中他记录了石油的存在状态与开采过程。
他是这样写的:
在鄜州、延州境内,有一种神秘的黑色物体,当地人称之为石油,古代书中记载的高奴县脂水,指的就是石油。石油产自地下,与石头、泉水混杂在一起,偶尔会流出地面。当地百姓见到了,就用东西将石油收集起来,放进瓦罐中保存。这种石油可以点火,但是产生的黑烟特别大,沾到哪就全部变成黑色的。
当地人用它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叫它“石漆”,“石脂”。
沈括给这种液体取了一个新名字,叫“石油”(……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到今天。
预言会造福后世
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除了记录发现石油的过程,还写下了一句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沈括预言,石油这种液体,以后必将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流行到全世界。
后世的发展验证了沈括的预言,他发现石油的延州,现在是我国著名的长庆油田,年产量达到了二千万吨,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而石油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通过它加工出来的汽油、柴油、沥青等物,都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物品,离开一分钟都不行。
第一次提到了环保理念
同时,“……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不到必要的时候决不能随意砍伐树木,尤其是古林,更不能破坏!
这还很有环保观念,领先外国几百年哦!
记录了电化学法冶炼铜
沈括还是化学炼铜的最早阐述人。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五 杂志二中有如下一段: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水能为铜,物之变化,固不可测。这是我国有关“胆水炼铜”的最早记载。用现代白话文解释:在江西铅山县有几道溪水不是清的,而是呈青绿色,味道是苦的,当地村民称为“胆水”,“胆水”就是亚硫酸铜溶液。村民将“胆水”放在铁锅中煎熬,就生成了“胆凡”。“胆凡”就是亚硫酸铜,亚硫酸铜在铁锅中煎熬,与铁产生了化学反应,就析出了铜。
后人铭记他的贡献
存中楼
走进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园的南大门,经过深40米的大拱门,映入人们眼前的是一座被称为存中楼的教科大楼。30余年来,这座雄伟的大楼陪伴学校教科事业的进步,见证了学科成长和院系前行的步伐。
存中楼名称的来由。根据当时教学主楼所承担多学科综合性的功能及在校园教学区中轴线上的区位状况,提出了以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字“存中”一词为楼名的建议。
沈括星
年7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将在年11月9日发现了第号小行星命名为“沈括星”。这是为了纪念中国著名的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政治家沈括而命名的。
所以,做化工的都是沈括先生的门下弟子,或者说沈括是咱化工人的祖师爷,一点不为过!
来,我们一起拜见祖师爷!
那么,还有哪些你认为值得称道的化工先驱?请留言给我们
每日冷知识根据瑞士东部小镇Bergün的规定:游客不准拍照,违反者将返款5瑞士法郎,约人民币35元。
官方解释:流传出的当地风景照片实在太美了,让无法来到此地的人感到痛苦。
(如果你还知道什么冷知识,欢迎留言!)
来源:海川化工论坛休闲大区推荐:关关作者:沙漠里的游鱼补充:智者明编辑:关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