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K:39;Cu:64;Zn:65;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1分,共14分)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烧制瓷器;B.冶炼生铁;C.纺纱织布;D.粮食酿酒;2.下列化学肥料不属于复合肥的是( )A.碳酸氢铵;B.硝酸钾;C.磷酸二氢铵;D.磷酸钙和硝酸铵的混合物;3.“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河南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下列做法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硫酸厂的污水用熟石灰处理后再排放;B.提倡购物时使用塑料袋;C.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D.禁止焚烧植物秸秆;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闻气体气C.读液体体积D.给液体加热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红磷:产生大量白雾;B.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镁条:发出耀眼白光;D.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中错误的是( )A.水、生石灰都属于氧化物;B.硝酸钾、磷酸二氢钾都属于复合肥;C.金属、石墨、C60都是由原子构成的;D.蛋白质、酒精、蔗糖都是有机化合物;7.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图中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8.向盛有酚酞和烧碱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稀硫酸溶液;B.锌粒;C.紫色石蕊溶液;D.碳酸钠溶液;9.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以下推理过程正确的是( )A.单质中一定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铝、锌与盐酸反应都产生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C.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都会生成CO2,所以燃烧有CO2生成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10.下列物质的转化中(“→”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aCO3→Ca(OH)2;B.CO2→CO;C.KCl→KNO3;D.Fe2O3→Fe;11.年3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此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反应方程式为:R+2N2O4=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A.CH4;B.N2H4;C.C6H7N;D.C2H8N2;12.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13.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NO3、NaCl、KNO3、(NH4)2SO4;B.H2SO4、HCl、AgNO3、Na2SO4;C.KMnO4、CuCl2、Fe2(SO4)3、NaNO3;D.K2SO4、NaCl、K2CO3、NaOH;14.现有25g的KOH和K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K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39: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6g,则烧杯中硫酸钾的质量为( )A.4.8g;B.9.6g;C.17.4g;D.34.8g;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16.周末小明全家到野外烧烤,所带食材有羊肉、鸡翅、调味品、食用油、烧饼和矿泉水,从营养角度考虑,所带食材缺少的营养素食是,可以带一些补充;17.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若天然气着火应首先关闭阀门灭火,其灭火原理;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答出一条即可);18.如图为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溴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写出溴元素和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19.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2)50℃时A、B两种物质恰好饱和的溶液降到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50℃时将35gA物质加入5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g。20.甲、乙、丙三种物质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差异的原因。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21.(2分)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1)酒香不怕巷子深。(2)加压时,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22.(3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1)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2)正常雨水呈弱酸性(pH约为5.6)的原因。(3)医学生上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原理。23.(2分)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并充分反应,过滤得滤渣和滤液。(1)往滤液中加盐酸,若无明显现象,请分析滤液中一定含有溶质的成分。(2)猜想:滤液中溶质为AgNO3、Zn(NO3)2、Mg(NO3)2,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24.(3分)除去NaCl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Ⅰ.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Ⅱ.请写出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Ⅲ.请设计实验,证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NaOH(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5.(1)(4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净化、收集气体的装置。①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②实验室制取氢气可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请在如图仪器中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各仪器从左到右的接口顺序是(填各仪器接口处的字母);(2)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①(1分)建筑物需要用大量的钢铁,钢和生铁的主要成分都是铁,请写出工业上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1分)某同学为了验证Fe、Al、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A.将铝片浸入稀硫酸溶液中;B.将铜片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将铝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该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需要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到目的,你认为应该补充的实验是;③(4分)已知: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为了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小华同学取了10g的黄铜样品放入盛有50g稀硫酸(足量)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59.8g。求:Ⅰ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Ⅱ参加反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