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热点题型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20/6341411.html

专题七热点题型

专题提升演练

1.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可以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解析: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分布不均,故A错误。

答案:A

2.下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b管中铁钉不会锈蚀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

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解析:由装置图可知,试管a中的铁钉处于极易生锈的环境中,一周后试管a内铁钉生锈,在生锈的过程中氧气不断消耗,因此试管a内压强变小,而b试管中铁钉缺少水,不易生锈,试管b内压强不变,所以U形管内L端液面上升,R端液面下降。食盐水能使铁生锈的速率加快。

答案:B

3.如图表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来源:Zxxk.Com]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解析:由曲线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溶液的温度M点比N点要低,而g水中溶解的A物质是M比N多,如果要从N→M,可加入A物质或降温;如果要从M→N,可升温。

答案:D

4.铜屑表面呈绿色,欲利用其制取胆矾,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制取流程,有关该流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①所用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玻璃棒

B.铜屑表面呈绿色的物质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

C.由固体B制取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方法1更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D.操作②的步骤为将硫酸铜溶液加热蒸干

解析:A.由题意,操作①是把溶液A和固体B分离开,说明操作①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不正确;B.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2(OH)2CO3,故正确;C.制取硫酸铜溶液过程中,方法1生成了二氧化硫这种副产物,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所以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不正确;D.由溶液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胆矾是结晶水合物,如果采用加热蒸干的方法将得到的是硫酸铜粉末而不是胆矾,故不正确。

答案:B

5.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镁在氧气中燃烧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B

6.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设计了以下流程图并完成了回收铜和硫酸锌的实验。

(1)X的成分为    ;操作Ⅰ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加入B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操作Ⅱ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解析:(1)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加入的A是锌,X的成分为锌、铜,操作Ⅰ分离出了固体和溶液,所以操作Ⅰ是过滤,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加入过量的锌可以使硫酸铜完全反应,但是过量的锌对于铜仍是杂质,故向固体X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锌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从ZnSO4溶液中得到ZnSO4固体的方法是蒸发,所以操作Ⅱ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引起液滴飞溅。

答案:(1)锌、铜 漏斗

(2)Zn+H2SO4ZnSO4+H2↑

(3)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引起液滴飞溅

7.乙醇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 ;

(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小于mL,说明分子之间是 ;

(3)如图所示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

请回答:

a.写出上述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b.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解析:(1)闻到酒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小于混合前体积和是由于分子之间是存在间隔的;(3)根据图中信息,反应物为C2H4和H2O,生成物为C2H5OH,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答案:(1)不断运动的

(2)存在间隙(空隙、距离)的

(3)a.C2H4+H2OC2H6O(C2H4+H2OC2H5OH、对有机物的化学式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和反应条件不作严格要求) b.化合

8.材料:自然界中碳循环如下图所示。

自然界中碳循环

阅读材料后,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从何而来?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正遭受空前严重的破坏。二氧化碳作为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地球“发烧”、灾害频发,成为当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分析材料,你认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写出两条即可)                     ;在②中,以石灰石为例,其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⑧中,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做      。在⑨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在④中,以天然气为例,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何除去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

据统计,大气中每年新增CO2约为~亿吨,而其综合利用还不足1亿吨/年,仅靠碳的自然循环来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已不可能。为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化学家们正想尽办法用化学反应的手段使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①火电厂用碱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获得化工产品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常压、℃条件下,CO2与H2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在三甲基膦作催化剂以及高压、极低温度条件下,CO2与H2可以高效合成甲酸(HCOOH),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砍伐、植被减少 CaCO3CaO+CO2↑ 光合作用 CO2+H2OH2CO3 CH4+2O2CO2+2H2O

(2)①2NaOH+CO2Na2CO3+H2O ②CO2+4H2CH4+2H2O ③CO2+H2HCOOH

9.(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1。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2.5g,需要量取水       。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解析:(1)水的质量为50g-2.5g=47.5g,故水的体积为=47.5mL;(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故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CBDEA;(3)①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NaCl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则实际称量NaCl的质量偏小,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1)47.5mL

(2)CBDEA

(3)①②③

10.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来源:学科网ZXXK]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 。

(2)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②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    、:    。

③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    (填选项)。

A.CuB.Mg

C.AlD.Ag

解析:(1)物质三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改变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氯化氢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2)①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此可以观察到铁粉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②由图示可知,由于H+不断得到电子变为H2逸出,所以反应后溶液中H+消失。在反应前溶液中无Fe2+,反应后产生了Fe2+,而Cl-在反应前后不变,根据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溶液里面粒子的变化情况,所以表示H+;表示Cl-;表示Fe2+。③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氢前边的金属都可以和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排在H后边的金属不能把酸中的H置换出来,所以只有镁和铝可以与盐酸发生反应。

答案:(1)分子间的间隔

(2)①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并有气泡产生

②H+ Cl- Fe2+

③BC

11.对化肥的销售,国家规定了明确的质量要求。某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买来的钾肥进行了检测,称取4.0g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后,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通过计算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判断该产品是否符合包装说明?[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方程式为K2SO4+Ba(OH)2BaSO4↓+2KOH]

  ××牌钾肥

主要成分:K2SO4(K2SO4含量≥86%)

净重:50kg[来源:Z+xx+k.Com]

  ××化工有限公司

解析:K2SO4和Ba(OH)2反应生成沉淀BaSO4,由反应的图像知:生成沉淀BaSO4的质量为4.66g,借助化学反应方程式由生成物BaSO4的质量可求得参加反应的K2SO4的质量,从而可判断其质量分数。

答案:解:设4.0g钾肥样品中含有硫酸钾的质量为x。

Ba(OH)2+K2SO4BaSO4↓+2KOH[来源:Z_xx_k.Com]

x4.66g

∶=x∶4.66g

x=3.48g

则这种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

由于87%86%,故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符合产品包装说明。

答:该产品符合包装说明。

12.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此反应很感兴趣,在小组集体协作下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也邀请你一起来完成下列探究:

(1)A装置的作用是 。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C装置。球形管里装有碱石灰干燥剂。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或洗涤剂溶液),控制气体流速,吹出肥皂泡。当肥皂泡吹到一定大小时,轻轻摆动导管,肥皂泡脱离管口后,气泡上升。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

生成的气体是    。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能否与盐酸反应

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和Fe3O4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O、Fe2O3,理由是                      。

解析:(1)A装置中的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进入装置,装置B中的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因此A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2)由可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具有可燃性,因此生成的气体是氢气;(3)试管中剩余的固体为黑色,由于氧化铁为红棕色,故试管中剩余的固体一定不含氧化铁;又因为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能全部被磁铁吸引,而氧化亚铁不能被磁铁吸引,因此黑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氧化铁、氧化亚铁两种物质,一定含有四氧化三铁。若铁全部反应,则黑色固体只有四氧化三铁,若铁有剩余,则黑色固体中含有铁和四氧化三铁。检验剩余的黑色固体为铁和四氧化三铁或四氧化三铁,只需要向样品固体中加入适量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由上述推断可知,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

答案:(1)提供水蒸气

(2)H2

(3)Fe3O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合理答案即可)[来源:Zxxk.Com]

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剩余固体是Fe3O4。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剩余固体是Fe和Fe3O4(合理答案即可)

3Fe+4H2O(g)Fe3O4+4H2

Fe2O3是红棕色粉末,FeO不能被磁铁吸引(合理答案即可)

来源

网络

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xz/5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