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Pb
6.下列典籍记载的文字中,涉及置换反应的是
A.以曾青(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出自《抱朴子》)
B.凡石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火焚炼为用(出自《天工开物》)
C.以毛袋漉去曲滓(酒糟),又以绢滤曲汁于瓮中(出自《齐民要术》)
D.铅山县有苦泉(含硫酸铜),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出自《梦溪笔谈》)
25.(17分)芬太尼类似物J具有镇痛作用。它的合成方法如下:
已知:
(1)A属于烯烃,A的结构简式为。
(2)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②所属的反应类型为反应。
(4)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5)F的结构简式为
(6)已知④有一定的反应限度,反应进行时加入吡啶(C5H5N,一种有机碱)能提高J的产率,
原因是。
(7)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ClCH2CH2COOCH3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a.能与NaHCO3反应b.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两组峰
26.(12分)开发氢能源的关键是获取氢气。
(1)天然气重整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制氢方法。该工艺的基本反应如下。
第一步:CH4(g)+H2O(g)CO(g)+3H2(g)ΔH1=+kJ·mol-1
第二步:CO(g)+H2O(g)CO2(g)+H2(g)ΔH2=-41kJ·mol-1
天然气重整法制氢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氢气并未真正实现能源替代,科学家尝试从水中获取氢气,其中用铝粉和NaOH溶液快速制备氢气的铝水解法开始受到重视。
①铝水解法中,控制浓度等条件,可以使NaOH在整个过程中起催化剂作用,即反应前后NaOH的量不变。则铝水解法制氢的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I.铝粉与NaOH溶液反应:
II:。
②实验室用不同浓度NaOH溶液和铝粉混合,模拟铝水
解法制氢。测得累计产氢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
示。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0~5min时,随NaOH溶液浓度增大,产氢速率加快
b.c(NaOH)=1.0mol/L时,产氢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持续增大
c.c(NaOH)大于0.6mol/L时,反应初始阶段产氢量迅速增大,可能是反应放热、体系温度升高所致
d.NaOH溶液浓度为0.4mol/L时,若时间足够长,产氢量有可能达到mL
(3)硼氢化钠(NaBH4)水解法也能从水中获取氢气。该反应需要有催化剂才能实现,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NaBH4水解法制氢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若用D2O代替H2O,则反应后生成气体的化学式为(填字母序号)。
a.H2b.HDc.D2
27.(14分)铅精矿可用于冶炼金属铅,其主要成分为PbS。
I.火法炼铅将铅精矿在空气中焙烧,生成PbO和SO2。
(1)用铅精矿火法炼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火法炼铅的废气中含低浓度SO2,可将废气通入过量氨水中进行处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II.湿法炼铅在制备金属铅的同时,还可制得硫磺,相对于火法炼铅更为环保。湿法炼铅的工艺流程如下:
(3)浸取液中FeCl3的作用是。
(4)操作a为加适量水稀释并冷却,该操作有利于滤液1中PbCl2的析出,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5)将溶液3和滤液2分别置于右图所示电解装置的两个极室中,可制取金属铅并使浸取液中的FeCl3再生。
①溶液3应置于(填“阴极室”或“阳极室”)中。
②简述滤液2电解后再生为FeCl3的原理:。
③若铅精矿的质量为ag,铅浸出率为b,当电解池中通过cmol电子时,金属铅全部析出,铅精矿中PbS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28.(15分)实验小组探究银氨溶液与甲酸(HCOOH,其中C为+2价)的反应及银镜产生的原因。
(1)配制银氨溶液。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逐滴滴入氨水,边滴边振荡,至,制得银氨溶液,测得溶液pH大于7。
(2)进行甲酸的银镜反应实验。
向2mL银氨溶液中滴加溶液X后,置于90℃水浴中加热30min
编号
溶液X
现象
i
10滴蒸馏水
始终无明显现象
ii
10滴5%
HCOOH溶液
加HCOOH后立即产生白色浑浊,测得溶液pH略小于7;水浴开始时白色浊液变为土黄色,随后变黑,有气体产生;最终试管壁附着少量银镜,冷却测得溶液pH略小于5
iii
5滴10%NaOH溶液和5滴蒸馏水
加NaOH后立即产生棕黑色浑浊。最终试管壁附着光亮银镜,冷却测得溶液pH7
iv
5滴10%NaOH溶液和5滴5%HCOOH溶液
加NaOH后立即产生棕黑色浑浊,加HCOOH后沉淀部分溶解。最终试管壁附着光亮银镜,冷却测得溶液pH7
查阅资料:i.银氨溶液中存在平衡:Ag(NH3)2+Ag++2NH3
ⅱ.白色AgOH沉淀不稳定,极易分解生成棕黑色Ag2O
ⅲ.Ag2O、AgCl等难溶物均可溶于浓氨水,生成Ag(NH3)2+
①与实验ii对照,实验i的目的是。
②经检验,实验ii中白色浑浊的主要成分为甲酸银(HCOOAg),推断是甲酸银分解产生银镜,则甲酸银分解的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
③实验iii和实验iv是为了探究pH较高时的银镜反应。实验iv的现象(填“能”或“不能”)
证明pH较高时是甲酸发生反应产生了银镜。
④甲同学认为实验iii、实验iv中,水浴前的棕黑色浊液中含有银单质,乙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
(3)探究实验iv中的含碳产物。取实验iv试管中的产物静置后,取上层清夜继续实验:
①白色沉淀1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上述实验能证实iv的清液中含HCO3-的理由是。
(4)综合以上实验,小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
a.溶液pH较低时,银氨溶液与甲酸反应产生银镜的主要原因是甲酸银的分解。
b.溶液pH较高时,银氨溶液与甲酸反应产生银镜的原因可能有(写出两点)。
化学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共7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A
C
D
D
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阅卷说明:
1.不出现0.5分,最低0分,不出现负分。
2.简答题文字表述中划线部分为给分点。
3.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7.(共14分,每空2分)
(1)2PbS+3O22PbO+2SO2
(2)2NH3·H2O+SO22NH4++SO32-+H2O
(3)使Pb元素从难溶固体PbS转化成溶液中的PbCl4-,S元素转化成单质硫成为滤渣
(4)加水稀释使PbCl2(aq)+2Cl-(aq)PbCl42-(aq)平衡向左移动;温度降低PbCl2溶解度减小
(5)①阴极室
②阳极发生电极反应:Fe2+-e-Fe3+(或2Cl--2e-Cl2;Cl2+2Fe2+=2Fe3++2Cl-,文字表述也可),使c(Fe3+)升高,同时Cl-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移动,使FeCl3再生
③
28.(共15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最初产生的棕黑色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空1分)
(2)①排除银氨溶液受热反应生成银镜的可能性
②CO2
③不能
④取棕黑色浊液,加入浓氨水,黑色沉淀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3)①AgCl+2NH3·H2OAg(NH3)2++Cl-+2H2O
②滴加BaCl2生成能溶于浓氨水的沉淀,说明清液中不含CO32-,加Ba(OH)2生成的沉淀溶于盐酸并放出酸性气体,说明其中含HCO3-。
(4)黑色浊液中的氧化银分解产生银,甲酸直接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
朝阳二模化学
王水到底为什么能溶解金
二氧化硫与氯气漂白性的对比
王老师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