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科范围
1.外感
外感初起怕风或自觉寒冷,全身酸倦,发热,头晕而痛,或兼鼻塞流涕,喉痒喉痛,微咳等,这是一般外感风寒。如体温增高,胸闷,口焦,骨节疼痛,这是伏热外感(包括流感),若于夏令感受暑邪,发热,无汗或有汗,口渴,头晕,身酸倦,脉虚,这是外感暑热。
(1)外感发热头痛:生薄荷10克,土银花、龙鳞草各15克,番梨仔草、黄枝根各25克,山甘草30克,水煎服。
(2)外感风邪或中暑、头晕、腹痛:
①鱼脐草、茅根、六角英、叶下红、蚶壳草各30克,水煎冲红糖服。
②山埔姜、蚶壳草各50克,水煎冲红糖服。
(3)感受暑邪:
①牛喫埔、虱母头、生薄荷各30克,生姜三片。水煎服。
②叮冬藤50克,生姜3片,水煎服。
③蚶壳草50克,水煎冲红糖服。
(4)感冒,中暑,头晕,身酸痛,腹痛,吐泻,百草王50克、虱母头根25克,水煎服。
(5)疟疾:恶寒,发热,出汗:
①马鞭草克,山埔姜50克,水煎服。
②葫芦茶头连根克,水煎服,每天一次,连服三天。
(6)头昏(包括高血压):香包草、酒曲绒各5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经常服。
2.咳嗽
咳嗽有寒咳,热咳,久咳,咳嗽咯血等。寒咳,多因受寒引起,咳嗽吐痰稀白,流鼻涕,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脉多浮,舌苔薄白。热咳,感受外热,或肺有热,咳嗽吐痰黄稠,不易咳出,口干,咽喉灼痛,身热有汗,舌红苔白,脉浮数。久咳,体质薄弱的人,咳嗽时发时止,多痰涎,面色白,气短,四肢常冷,无力,或咳痰带血,甚或咯血,盗汗,手足心热烙,脉虚,舌红无苔。咳嗽咯血,是血随咳嗽而出,颜色鲜血,带有痰涎,多见肺痨病人。
(1)寒咳:
①马蹄香、茶匙红、白蛇根各15克,鸡屎藤20克,水煎服。
②茶匙红、鸡屎藤各10克,鸡骨香、八宝塔、亩下仔各7.5克,白蛇根15克,水煎服。
③白蛇根、山茼蒿、白花茶匙红各25克,虎舌红、黄花仔各15克,马蹄香10克,水煎服。
(2)热咳:
①白花茶匙红、店空虎、龙鳞草、虎舌红、钉地金钱各15克,白花鸡屎藤20克,水煎冲白糖服。
②天芥菜50克,香蕉仔三个,水煎冲红糖服。
③酒曲绒20克,石橄榄、店空虎各25克,水煎取汤煮猪肺,加盐少许,服食。
④韩信草、龙鳞草、仙甘藤各15克,白花茶匙红25克,白花蚶壳草、天芥菜各30克,水煎服。
⑤万灵草、五瓣梅各50克,水煎服冲白糖服。
(3)久咳:
①风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及感冒伤肺):钉地金钱、白蛇根、鸡屎藤、山茼蒿各15克,土山肉桂5克,水煎服。
②感受风寒、痰稀白易出:鹅仔不食草、生薄荷各25克,鸡屎藤头50克,葱头五个,生姜三片,水煎服。
(4)老年人咳嗽痰多:马蹄香、山茼蒿、山甘草、亩下仔、白蛇根各15克,鸡屎藤头(生)克,水煎取汤煮猪苦肠,加盐少许,服食,日服一剂,连服一至三剂。
3.吐泻腹痛
起病多因饮食不洁,饥饱失宜,或受寒,受热,受湿所致。多发于夏秋季节。吐出物为食物残渣或米泔样,稀便或水样,味腐臭或腥;胸腹胀闷,腹痛有时很厉害。吐泻之后,腹痛减轻。吐泻次数也减少。
(1)热肺(急性胃肠炎):
①铺地锦、过江龙各40克,蚶壳草30克,山白菊20克,水煎服。
②牛喫埔30克,胡蝇翼、蚶壳草、山油麻根各20克,水煎服。
③山油麻、白花鸡屎藤各25克,鸡掇鼻30克,节节花20克,金香、蚶壳草、金狮藤各15克,水煎取汤和蜜服。
④金香15克、大青叶50克,水煎服。
⑤金香草、金狮藤、金香炉各15克,水煎服。
(2)腹痛虚胀:百草王50克,水煎服。忌盐。
4.痢疾
痢疾以腹痛即欲大便,初起便黄色稀黏。肛门重坠而急,反复腹痛欲大便,每天几次至几十次,以后大便黄色黏冻,为白痢;大便红色黏冻甚至鲜血,为赤痢;迁延日久,面色黄白,气促,倦懒,为虚痢;如果出现食欲完全消失,或食入即行吐出的,为噤口痢。若具备腹痛、里急后重,大便不多,但起病很急,高热呕吐,迅速转入昏迷,抽搐,呼吸困难,为疫痢(中毒型痢疾)。常发于小儿,应尽快采取综合治疗抢救。
(1)白痢:
①风尾芼、猪母菜、鸟踏麻、小号乳汁草、涂藤头,各25克,水煎冲蜜服。若腹痛甚者加金狮藤15克;若腹胀痛者加白花虱母头20克;若里急后重甚者加山油麻根10克。
②土黄连、蛇舌草各20克,涂藤头、山油麻、山甘草、枚肉草(山鸡绸)各25克,水煎冲蜜服。
③叶下珠50克,金香草10克,白饭菜一两25克,水煎冲红糖服。
(2)赤痢:
①刺苋头、白花猪母菜、小号乳汁草、过江龙各25克,凤尾芼、节节花各15克,捣取汁冲蜜服。
②凤尾芼30克,荷包兰花及叶、金香炉各25克,水煎冲蜜服。
③蕹菜头,捣烂取汁小碗,和蜜50克,冷服,每天一次,连服三天。
④香包草50克,白槿花25克,水煎,赤痢冲砂糖,白痢冲白糖服。
⑤阿米巴痢,里急后重:白刺苋、涂藤头、鸟踏麻、车前草、凤尾芼各25克,水煎冲蜜服。
⑥慢性痢疾或有腹胀者:鸡掇鼻50克,大号乳汁草、涂藤头、虱母头各25克,八宝塔20克,红花鸡屎藤、风尾芼、节节花各15克,金狮藤10克,水煎服。
(3)虚痢:朥投菇(生于枯朥投上的红菌蕈)25克、山枝根50克,水煎取汤,与青皮鸭蛋一粒(打破),煮服。
(4)噤口痢:鲜金香草25克、土高丽20克、白槿花30克,水煎,频频呷服。
5.黄疸(包括肝炎、肝硬化)
眼白、爪甲和周身皮肤发黄,小便呈深黄色。精神疲倦,头晕,微发热,食欲不振,右上腹及右胁胀满不舒服,痛或压痛,有黄痘的病人,阳气旺的就出现阳黄症,阳气虚的就出现阴黄症。如不及时治疗,黄痘退后,仍有头晕,心跳,失眠,疲倦,右胁隐痛胀满等症状,为慢性肝炎。若迁延日久,症状未见好转,肝脏触诊质硬,伴有浮肿,或出现腹水,属肝硬变。
(1)肝炎(又可作预防):
①白花蟛蜞草克,蛇舌草、叶下珠各50克水煎冲红糖服,每天两次,连服至症状消失。
②蛇舌草克,钉地金钱、耳勾花各25克,水煎冲红糖服。
(2)急性黄疸型肝炎:
①溪黄草、天芥菜、蛇舌草、山甘草各25克,猪肝菜、车前草、叶下红各30克,瓜册、乌豆各50克,水煎,分多次服。
②溪黄草50克、黄花仔40克、猫毛草克,水煎服。
③蒲公英50克,马龙鱼25克,水煎冲红糖服,日两次。
(3)黄疸型或无黄疸型肝炎:
①满天星、无头藤各50克,水煎冲红糖或白糖,早晚各服一次。
②葫芦茶50克、掌牛奴根、马龙鱼根各25克,水煎冲红糖服。
(4)慢性肝炎,面及足胫浮肿:
①白燕根克,黄草50克,牛母窝、冲天白各30克,猫毛草克、赤豆适量,水煎服,如胃口不佳,用水蟹放于炉火中焙熟,蘸醋食之。小儿减半量。忌盐。
②肝气郁结水肿,牛喫埔、蚶壳草、生薄荷、九层塔各15克,鹅仔不食草、辣椒叶、血风根各10克,水煎取汤,煮糙米饭食,每天一剂,连服十天。
③溪黄草、牛母窝各克(生),冲天白、山甘草各25克,毛桃根、山葡萄各15克,水煎服。
(5)肝硬化腹水:
①黄花仔、叶下珠50克、鹅仔不食草10克、捣烂,放入鲤鱼肚内,炖半小时之久,和少量醋,每天一次,连服三天。
②刺苍根25克、马鞭草、乌脚芼、猫毛草各50克,水煎冲红糖服,连服多次,忌盐。
③葫芦茶、白马骨各50克、马蹄香克、水煎冲红糖服,连服多次。
6.蛔虫病
得了蛔虫病,肚子一阵阵痛,痛停了饮食如常,痛时怕手按。有的时候肚脐周围可摸到一条凹凸不平的索状物。常觉心嘈杂,鼻孔发痒,喜食香燥的食物,或生米、泥土等。大便秘结或泄泻。睡中常磨牙。面色萎黄,间见白斑,眼眶鼻下颜色发暗。本病多见于小儿。
(1)蛔虫引起肠梗阻:葱头二十个、生花生油二两,将葱头洗净,去水气,捣烂取汁,拌花生油,吞服。
(2)蛔虫病及蛲虫病:使君子肉(炒)、八宝塔、苦栋皮(二囊皮)各10克、山茼蒿15克,水煎服,渣再煎。
(3)鲜乌菜25克、鸡蛋一枚,用花生油烙熟成饼,空腹时服。
7.肠痈
肠痈,就是肠内有痈肿。出现小腹疼痛的一种病。临床有急性或亚急性的,多在脐围突然发痛,阵发性越痛越甚,呕吐,或呕不出,大便多秘结,发热。过几小时或一两天后痛点固定在右下腹或阑尾部位,压痛明显,如再用力压下又突然放开手指,压的部位更加痛得厉害。腹部肌肉较为紧张,得缩起右脚才觉舒服些。假如触到块状,寒战高热,呕吐剧烈,突然腹痛加剧,冷汗出,脉微弱,腹壁板硬,病情严重和危险阶段,医院抢救。
(1)小肠痈:
①蛇舌草25克、白花蟛蜞草克、叶下红50克,捣烂取汁加酒少许,每次服一杯,渣贴阑尾疼痛处,每天两次,连服至痊愈。
②鸡肠菜克,捣烂取汁渗酒服,渣炒热贴痛处。严重的,渣加芒硝捣贴。
③蛇舌草、鸭舌草各50克,捣汁加蜜适量,服汤,每天两至三次。
④乌脚芼、龙鳞草各克,水煎服。
⑤蟹目草、金香炉、蛇舌草各50克,水煎冲糖服,日二次。
(2)腹内痈:金英根、龙胆草各50克,章雄鸡一只(重十两左左)。将鸡杀后,去毛及腹内,洗净,上药装入鸡腹内,加水,炖1.5小时,服汤,轻一剂,重二至三剂。
8.噎膈、反胃
噎,是吞咽困难,梗噎不顺;膈,是胸膈阻塞,饮食难下。噎和膈两个症状往往并见,故噎膈并称,总之,病人水饮可进。食物不可进。病情上有气结、血结的不同。反胃,称翻胃,以食物入胃,良久复出。或为早吃晚吐。或晚吃早吐。主要由于脾胃虚寒。饮食不能运化所致。
(1)膈食:
①干榕叶、碗畔花、白花蟛蜞草各25克,水煎服,若咽喉不畅者,加用曼陀罗花卷制成烟,吸之(据献方人云,有治疗食道癌之效,供临床参考)。
②鸡角过、山鸡绸各25克,涂藤头克,水煎冲白糖服。
(2)饮食胸膈作痛:韩信草、白花茶匙红各25克水煎取汤,和猪喉头适量,再煮服食,连服五天。
(3)胃癌:正品白花蛇舌草(鲜)克、碗畔花(鲜)50克、刺江亩25克,水两碗煎存八分,冲白糖服,每天两次,常服(据献方人云,有疗效,供临床参考)。
9.药物及食物中毒
误食了脚莽枯(钩吻,也称断肠草、大王根)、鱼藤、乖鱼(河豚)后,肚子痛得很厉害,并呕吐、泄泻、口唇青紫、手脚冰冷、抽筋、不省人事,须及时抢救,否则易出危险。
(1)抢救大王根(脚莽枯)中毒或鱼藤中毒:
①蚶壳草克,捣汁或和鸡蛋清调灌。
②鲜羊血或鹅血或番鸭血,灌,鸭毛蘸花生油扫咽催吐,或以生明矾5克、胆矾(硫酸铜)5克,调醋催吐,然后再用花生油或调鸡蛋清服下。
③蕹菜捣汁,加入红糖,或和蚶壳草汁灌。
④马尾松叶(松柏须)捣烂和淘米水绞汁,调入生硼砂10克、明矾10克,灌下。
⑤仙甘藤克,煎水灌服。
(2)抢救河豚中毒(乖鱼中毒):疑鹅叶克,水煎灌之。可连服多剂,反复进行。
10.肾炎
肾炎:分急性肾炎及慢性肾炎。
(1)急性肾炎,症见小便减少,眼睑及局部水肿,以后全身浮肿。尿呈棕红色,化验时内含有血球和蛋白质。如伴发高血压,有头痛,呕吐,昏迷,无尿等。
(2)慢性肾炎,多起病慢,时发时止,发作时症状似急性者,以后症状消退,但有反复,可致死亡。临床以水肿,高血压,贫血为常见症状。
(1)急性肾炎:
①山油麻、金狮藤各15克,金芽江、一枝香各25克,生薄荷10克,水煎服,肿而小便不通者加滑石20克、通草25克、黄芩10克,小儿减半,连服两至三次。
②葫芦茶50克、白刺苋克、叶下珠25克,水煎服。
(2)慢性肾炎:
①内服:冲天白、毛挑根、牛喫埔各25克,牛母窝40克,生薄荷10克,疑鹅根、赤豆各50克,水煎服,连服三至四次,小儿减半。忌盐。
②外洗:毛射、牛喫埔、冲天白、生薄荷各适量,水煎取汤加酒熏洗。
(3)肾炎水肿:分初、中期用药。
①初期,白花虱母头、猫毛草各25克,山葡萄、瓜册各50克,水煎服。
②中期,牛喫埔、溪黄草各30克,猫毛草20克,马鞭草15克,水煎服;如目白发黄加茅根、过江龙各25克,水蟹适量,同煮汤服。
11.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急性发热、烦躁,呕吐腹泻,小便次数多,尿急,尿痛,尿浊,腰痛等。
(1)急性:车前草、叶下珠、葫芦茶、猫毛草各25克,金香草15克,水煎服。
(2)慢性:白花蛇舌草、犁壁藤、土银花各50克,咸酸鸡、牛母窝各25克,水煎服。
12.尿血
尿血:就是小便下血,下血时不感到尿道疼痛。一般情况多因火盛灼伤血脉所致,也有因气虚不能约束血液而起的。
(1)车前草20克、黄枝子25克、倒吊榕根15克、乌豆50克,水煎服,连服三至五天。
(2)尿血或败身赤尿:葫蝇翼50克、上树芽江克、瓜册50克,水煎服;若热败加黄枝根25克,寒败加金钟根25克。
(3)损伤尿血:水竹草、白东枫、白花蟛蜞草、瓜册各25克,水煎服。
13.砂淋
砂淋:砂淋有膀脒结石及肾结石两种:
(1)膀胱结石:小便时尿道刺痛,或血尿,或有小砂石从尿道排出,砂石堵塞膀胱下口时则小便不通,腰酸,下腹胀闷而疼痛。
(2)肾结石:石小则常见腰部发生间歇性暗痛,小便暗红;石大就会刺伤肾盂引起剧烈绞痛,并放射到输尿管,阴囊或大阴唇,心闷、呕吐、出冷汗等。
(1)膀胱结石:
①涂藤头25克,鳖别葱、黄枝根各50克,水煎服,小便急痛加车前草25克。
②生石祈蛇(去毛)克、石橄榄50克,水煎冲冰糖服。
③砂淋或败身赤尿:猫毛草50克、鲎壳刺头克,水煎服,如日久有血尿,加通草15克、乌豆25克,同煎服。
(2)肾结石:
①咸草头6个、苦刺根50克、钉地金钱25克,水煎取汤和猪肉,连服六天。
②砂淋、石淋均可服:马蹄香、龙舌芼各50克,生茅根30克,咸草头、车前草各25克,水煎服,三剂之后,若砂淋不出,加杉柴目三个同煎服。
14.肾结核
肾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肾脏,致肾脏发生实质性损坏,出现蛋白尿,血尿,四肢无力,腰背酸痛,潮热等。
红花猪母菜、香包草各50克,马蹄香克,土黄连25克,葫芦茶克,水煎服,连服多次。
15.肾虚腰酸痛
肾虚腰酸痛:多见于过度疲劳气血虚弱的人,头晕眩,身酸倦,欲睡,腰脊部疼痛,小便赤浊,久置出现絮状、凝块或沉淀,尿化验无特殊发现。
(1)白花石榴根、甜金钟根、五爪毛桃根、金英根、山甘草、软枝埔苾、白花鼓首头各15克,水煎取汤和猪排骨再煮,加盐少许,服三至五剂。
(2)疑鹅根克,仙茅根、金钟根各50克,煨白果5枚,水煎服,三至五剂。
16.糖尿病
糖尿病有轻重程度不同的多饮、多食、多尿及尿有甜味,而肌体日见消瘦,化验尿液,尿糖阳性。
(1)春草头卵、猫毛草各50克,鲎壳刺头克,水煎常饮。
(2)虎姆刺根、白花鼓首花头各克,水煎常饮。
(3)鲎壳刺头克,虎姆刺根克,咸梅两粒,水煎常服。
17.疝气
疝,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指腹中攻撑作痛;一指小腹痛,并引睾丸肿痛之病,疝症论述,历代互有出入。常见的以狐疝(小肠疝),癫疝(睾丸肿大),溃疝(核痈),寒疝等。
狐疝,小腹在下腹旁髀罅之上方腹股沟处,被小肠坠下成一肿块,胀坠疼痛,卧时则缩上,也称还纳性疝。严重的则下坠的肿块(小肠)使阴囊突然胀大,痛得很厉害,四肢冰冷,大汗出。如卧时不会回缩,称为嵌顿性疝。一定要小肠回缩原位,疼痛才会停止。否则,嵌顿时间太久,医院抢救。
癫疝,一侧睾丸肿大,明显偏坠胀大,平时局部顽麻不知痛苦,如遇过劳或其他原因影响睾丸时,会有酸痛或热疼感。
溃疝,睾丸发炎肿大,阴囊肿胀,甚至局部化脓出脓血,有恶寒发热,头痛身酸,小便不利等症状。
(1)狐疝:
①水荖根克,浸米酒克,每次50克饮服,化葱、姜母捣烂敷。
②三角火旺,撕去表皮,剥除边缘刺突,剖开去心骨,切片,用米泔水洗五次,晒干,取25克,蛇舌草克,共捣烂,浸酒斤半,按量饮。
③鲜荖叶半斤,生姜50克,捣烂绞汁,泡温开水适量,局部浸洗。
(2)癫疝:
①六苏根(茄根)50克、鹅仔不食草15克,水煎取汤和猪肾子煮服。
②灯笼草50克、柑皮15克,水煎冲白糖服。
(3)溃疝:生毛英仔草克,猪肾子、水煎服,连服三至四次。
(4)寒疝(阴囊硬结清冷,或睾丸疼痛):鲎壳刺头、牛筋草头各克,荔核20克,水煎服,每天两次。
(5)小肠溃(阴囊睾丸大小核):
①掌牛奴根克、六苏根克,水煎取汤和猪肾子煮食。
②角树根25克,煎水煮猪肉服,属热者用灯笼草15克烙青皮鸭卵服。
来源潮人健康作者
陈妙奎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往期精彩好文推荐,点击题目即可查看:
▲“你好,我来自汕头”
▲李嘉诚砸15亿建佛寺防弹设备曝光!
▲49年前的惊天动地牛田洋7.28飓风,那天刚好是潮汕风俗五谷母生
▲聿怀阿舍仔,海滨雅娘仔...那些年被编成歌谣的汕头早期中学如今怎样了?
▲原来省尾国角的潮汕古代是这么赴京的!只可惜到现在汕头都没有一趟直达首都的列车...
▲这位潮汕人在抗战时赴前线,建国后变身外交官,曾与撒切尔夫人讨论香港回归问题
▲慈禧太后和康有为都为这座潮阳园林“打call”,神秘园主却鲜为人知
▲中国电影之父是汕头人!纪录片《中国电影先驱郑正秋》获省一等奖
▲比鲍参翅肚更难得的海鲜竟是它?潮菜绝味名不虚传
▲潮汕美食历史性突破亮相央视CCT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