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大师“千利休”曾经说过“使用温暖的器物就能感觉温暖......”????,“黄濑户”基本上可以称为实践利休这条茶道原则的器物表现。
东瀛的美浓地区在桃山时代(-年)除了志野、织部也有烧制黄濑户陶器,这个名称经常会跟邻近的濑户窑连想在一起,而事实上这个釉调和古濑户的灰釉带有一点黄色调相似。
黄濑户在桃山美浓的陶器当中,是在早期就已经定型,比起其它陶瓷,诸如左右不对称的织部形,“黄濑户”大多是端正完整的器形,这也是从受到中国陶磁影响的“古濑户”风格中发展而成。
“汤吞”(大口杯)、“小猪口”(小杯)等和常见的古濑户灰釉相近,像是具透明感的“ぐい呑手”、向付、菖蒲文的钲钵等等器型都是常见表面有著细微凹凸,像是油豆腐的表肌,这种被称呼为“あやめ手”(あぶらげ手),而轮花菊皿的表面黄色光泽的被称为“菊皿手”。这类都属于黄濑户中的常见皮壳。
最能代表黄濑户特徵的则是“あやめ手”,“あやめ手”除了阴刻、铁绘、还有使用铜釉的绿色斑文称呼为“胆矾”;菊皿的器物会在口缘的周围挂上绿釉以作为装饰效果。
黄濑户的“黄”并非色彩强烈的黄,而是有气质的淡黄色。当时在桃山时代黄濑户的器形几乎都是食器,食器以外只有二三个抹茶碗和数件花入,随著美意识提高,美浓陶作为食器来使用越久,越是被茶人们发现它是能感受到充满特殊美感滋味的器物。于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利休传世的一件鼓型黄濑户花器,也是桃山时代遗存的精品茶道器物。
(千利休的黄濑户花器)
黄濑户之器有着淡黄色特征,那种沉静品格也能感到自然力量,它的色调以木灰和长石质的石粉调合釉药烧成,铜绿色的胆矾点出的白萝卜和菖蒲文、铁绘和黄釉搭配组合的作法经常出现。茶道大师“千利休”喜好黄濑户初期的作品,器物挂上厚釉呈现像海鼠釉的表面,黄濑户柔软的黄色令心灵得到温润,被称呼为“油扬手“的肌理效果,在暗淡的光泽下有着其他器物所没有的独特亲近感。
北大路鲁山人烧製了许多黄濑户食器,由此可以了解黄濑户作为食器的价值是受到肯定,因为是能够感受到温度的器皿,所以黄濑户是属于冬天的器物。它的常规器形比起市面上“平皿”,大多是“深钵”的器物形式。
今天抽空,讲讲“黄濑户”与小店“蒹葭堂”茶友分享,感恩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厚爱,这里是蒹葭堂,我在东京为大家讲述茶道的故事......??。小店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