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流程题解析

(三)核心素养考查: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宏观辨识Fe3+检验及氨气产生的实验现象、探析微观反应实质,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分析NH4+水解平衡移动的原因,揭示“溶浸”过程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预测可

能生成的气体。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正向和逆向梳理流程,推断“滤渣1”成分并加以证实;建立化学工艺流程认知

模型,培养运用模型解答相似题型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通过分析判断工艺流程目的和“母液”中(NH4)2SO4的作用,加深对“绿色化学”观

念的理解;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四)试题解析:

①根据流程图知硼镁矿粉中加入硫酸铵溶液产生的气体为氨气,用碳酸氢铵溶液吸收、

反应方程式为:NH3+NH4HCO3=(NH4)2CO3。

②滤渣I为不与硫酸铵溶液反应的Fe2O3、Al2O3、SiO2;检验Fe3+,可选用的化学试剂为KSCN,

③由硼酸的离解方程式知,硼酸在水溶液中是通过与水分子的配位作用产生氢离子,而

三价硼原子最多只能再形成一个配位键,且硼酸不能完全解离,所以硼酸为一元弱酸;

在“过滤2”前,将溶液pH调节至3.5,目的是将B(OH)-4转化为H3BO3,并促进H3BO3

析出,

④沉镁过程中用碳酸铵溶液与Mg2+反应生成Mg(OH)2●MgCO3,沉镁过程的离子应为

2Mg2++2H2O+3CO32+=Mg(OH)2·MgCO3↓+2HCO3-;母液加热分解后生成硫酸铵溶液,

可以返回“溶浸”工序循环使用:碱式碳酸镁不稳定,高温下可以分解,故由碱式碳酸

镁制备轻质氧化镁的方法是高温焙烧。

(五)个人看法

化学工艺流程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通常以化工生产流程图的形式,以陌生元素或陌生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步骤的分析、通过化工原理的分析判断流程中残渣或废液的成分、反应条件的控制与选择、产率的计算、Ksp的应用、绿色化学思想的体现等,可以说是真正的学科内综合题,无所不考。

四、备考建议

1.提高在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实际上就是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的提示性信息和隐含信息的过程。训练做题时要养成细读材料的习惯,不要怕费时,老师集中讲评试题时,自己要认真研究答案与材料。看有哪些关联,必要时可以同学讨论并相互补充。比如:

题头: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

题干:用框图的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

题设:主要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设计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

2.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xt/7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