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18.html
真题(选择题)
一、题目类型
单项选择题
二、真题内容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B.果汁C.空气D.海水3.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这说明A.分子的间隔变大B.分子可再分
C.分子质量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
4.下列物质的使用,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A.用食醋作调味剂
B.碳酸钙用作补钙剂C.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防腐
D.用大量防腐剂保鲜牛奶
5.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能将硬水软化
B.不锈钢是一-种合金C.铁制品表面刷漆能防锈
D.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7.右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B.g水最多能溶解30g硝酸钾C.降温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4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
8.根据稀H2SO4的化学性质分析,下列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A.用BaCl2溶液除去废水中的稀H2SO4使其呈中性B.用稀H2SO4和NaOH区分NH4NO3和K2CO3C.用Ba(OH)2溶液区分MgCl2溶液和稀H2SO4D.用稀H2SO4与Fe2O3反应制取FeSO4
答案与解析
B解析:A.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哈气”冷凝是热的气体遇到冷的玻璃片液化,只是气体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冲开瓶塞,只是由于空气压强过大造成的,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A解析:A.氧气,只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果汁中含有水、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A解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隔,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当水分子受热时,运动速率会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就变大,水就由液体变为气态,水分子本身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发生变化.
D解析:A.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故A错误;碳酸钙与胃酸能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氯化钙能被人体吸收,故B错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隔绝氧气,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故C错误;防腐剂含量必须在安全范围内,才能保证对身体无害,故D正确。
C解析: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液体药品时,滴管要悬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口内,也不能接触试管壁,防止污染试剂,故A错误;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故B错误;闻气体的气味时,要用手轻轻煽动集气瓶口,让气体飘入鼻孔,故C正确;取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所以D错误。
A解析:活性炭可以吸附可溶大分子杂质,而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不属于大分子物质,所以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硬水通过蒸馏可以使其软化。故A正确;不锈钢是在普通碳钢的基础上,加入一组铬的质量分数大于12%合金元素的钢材,故B错误;在铁制品表面刷漆能阻止空气中氧气与铁制品接触,使氧气无法氧化,不会发生氧化反应,起到防锈的作用,故C错误;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合成材料包括塑料、纤维、合成橡胶、黏合剂、涂料,故D错误。
C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A错误;由于未指明温度,故无法判断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故B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降温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40℃时小,故D错误。
B解析:显酸性是有H+的原因,与硫酸根无关,故A错误;硫酸与碳酸钾反应产生CO2,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加热反应,产生氨气,故B正确;氢氧化钡溶液与氯化镁溶液和稀硫酸都产生白色沉淀,分别为氢氧化镁硫酸钡,无法直接区分,故C错误;稀硫酸与三氧化二铁反应产物为硫酸铁,而非硫酸亚铁,故D错误。
部分知识点总结与延伸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平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9.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吸满液体的滴管不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13.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
14.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附有不溶的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可用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油脂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5.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6.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及时联系我们,我方将及时撤回。
本期制作:许丽苹
本期校审:史一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