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组块八八个工业流程
命题点
1.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
3.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4.了解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联点
《选修二(化学与技术)》安排了四个单元,依次是走进化学工业、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发展、化学与技术的发展。突出体现了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使用情况,尤其是绿色化学思想在实现应用过程中得到充分考虑,引导学生在理念、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工业流程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从高考试题看,一般体现在以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或为背景,突出物质间的转化、基本概念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考查。注重对学生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所以,我们从中选取八个典型的工业流程:工业制硫酸、合成氨工业、纯碱的生产、海水提镁、海水提溴、钢铁的冶炼、铝的冶炼、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见下图),其中在必修阶段出现过的内容在此再次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解读,进行必要的补充。
图1八个典型的工业流程
工业流程题不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原理的机械照搬,是结合实际情况的综合应用,倡导的是实际应用能力,理想化、绝对化是思维僵化的表现,应该是原理的适当妥协和平衡。对此类试题处理办法一般有三个方法:
1.首尾分析法:对一些线型流程工艺(从原料到产品为一条龙的生产工序)试题,首先对比分析流程图中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工工艺,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
2.分段分析法:对于用同样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包括副产品)的工业流程题,用分段分析法更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3.交叉分析法:有些化工生产选用多组原材料,先合成一种或几种中间产品,再用这一中间产品与部分其他原材料生产所需的主流产品,这种题适合用交叉分析法。就是将提供的工业流程示意图结合常见化合物的制取原理划分成几条生产流水线,然后上下交叉分析。
在二轮复习中,要求考生对典型化工产品的生产原料、反应原理、重要设备、生产流程、关键技术及其意义作用等有较熟悉的了解,能在具体情境中对工艺流程图示中的物料转化、能量利用及各部分发生的化学反应正确分析,并会运用化学与技术的观念分析问题。
下面对八个工业流程核心内容进行总结。
(一)工业制硫酸
1.核心内容:
原料
硫磺或黄铁矿、空气、水
原理
①S+O2点燃(=====)SO2(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②2SO2+O22SO3
③SO3+H2O=H2SO4
设备
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
净化方法
了防止催化剂中毒,消除对设备和生产的不良影响;净化措施是除尘、洗涤剂干净;净化后的气体主要含有二氧化硫、氧气和氮气。
反应条件
(1)温度: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但温度较低时催化剂活性不高,反应速率低,从综合经济效率考虑,对生产不利。实际生产中采用C~C作为操作温度。
(2)压强: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能提高SO2转化率,但提高幅度不大。考虑加压必须增加设备,增大设资和能量消耗,而常压下C~C时,SO2的平衡转化率已经很高,所以实际采用常压操作。
三废处理
(1)尾气处理:尾气中的SO2可用石灰水处理,发生的反应为:
SO2+Ca(OH)2=CaSO3+H2O
CaSO3+H2SO4=CaSO4+SO2↑+H2O。气体可返回作原料。
也可用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2)污水治理:用石灰乳中和处理。
Ca(OH)2+H2SO4=CaSO4+H2O
(3)废渣利用:制水泥、渣砖,品位高的矿渣用来炼铁。
能量的利用
接触室热交换
2.流程图:
图2工业制硫酸(左图以硫磺为原料,右图以黄铁矿为原料)
可以概括为下面流程:
(二)合成氨工业
1.核心内容:
原料
空气、水蒸气、焦碳(也可用石油、天然气、焦炉气、炼厂气)
原理
N2(g)+3H2(g)2NH3(g)
设备
合成塔
净化方法
(1)用稀氨水吸收H2S杂质:NH3·H2O+H2S===NH4HS+H2O
(2)使CO变成CO2:CO+H2O=CO2+H2
(3)用K2CO3吸收CO2:K2CO3+CO2+H2O===2KHCO3
(4)最后,原料气还需进行精制处理,如用醋酸、铜和氨配制成的溶液来吸收CO、CO2、O2、H2S等少量有害气体。
反应条件
OC~OC、铁催化剂、10MPa~30MPa;循环操作(N2与H2的体积比为
1﹕3)。混合气体通过冷凝器,使氨液化,将氨分离出来,并将没有完全反应的N2和H2经过循环压缩机,再送入合成塔,使其被充分利用。
三废处理
(1)废渣:可用作建材和肥料的原料。
(2)废气:主要是H2S和CO2等有害气体,对H2S的处理,可用直接氧化法(选择性催化氧化)、循环法(用溶剂吸收浓缩),CO2也可用来生产尿素和碳铵等。
(3)废液:主要是含氰化物和含氨的污水,处理含氰化物主要用有生化、加压水解、氧化分解、化学沉淀、反吹回炉等方法。处理氨废水可用蒸馏的方法回收,也可用离子交换法治理。
2.流程图:
图3合成氨工业
(三)纯碱的生产
1.核心内容:
氨碱法
侯氏制碱法
原料
饱和食盐水、氨气、CO2
饱和食盐水、氨气、CO2
原理
NH3+H2O+CO2=NH4HCO3
NH4HCO3+NaCl=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反应条件
将析出NaHCO3的母液选在5℃~10℃加入食盐粉末,使不易结晶的NH4Cl结晶,在加压通入CO2时温度选在C~C左右,因为此时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2.流程图:
图4纯碱的生产(左图是索尔维法又称氨碱法,右图为侯氏制碱法)
(四)海水提镁
1.核心内容:
原料
海水、熟石灰、盐酸
原理
①制备石灰乳
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沉淀Mg2+
Mg2++Ca(OH)2===Mg(OH)2↓+Ca2+
③制备MgCl2
Mg(OH)2+2HCl===MgCl2+2H2O
④电解MgCl2
MgCl2(熔融)Mg+Cl2↑
2.流程图:
图5海水提镁
(五)海水提溴
1.核心内容:
原料
海水
原理
Cl2+2Br-===2Cl-+Br2
Br2+SO2+2H2O===2HBr+H2SO4
2.流程图:
图6海水提溴
(六)钢铁的冶炼
1.核心内容:
炼铁
炼钢
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空气
炼铁厂的铁水、废钢铁
原理
在高温下用还原剂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以赤铁矿为例,用方程式表示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在高温下用氧化剂将生铁中过多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成气体或炉渣除去,再添加硅、锰、铝等其他合金作为脱氧剂,调整钢水的成分。
设备
炼铁高炉
炼钢转炉
净化方法
CaCO3高温(=====)CaO+CO2↑
CaO+SiO2高温(=====)CaSiO3
FeO+C高温(=====)CO+Fe(脱碳)
FeS+CaO高温(=====)CaS+FeO(脱硫)
反应条件
高温
高温
三废
高炉炼铁中产生的废气、废渣的主要成分:废气有CO、CO2、SO2、NO2,炉渣有CaSiO3、少量含C、P、S、Si、Mn的化合物及SiO2等。
棕色烟气(Fe2O3尘粒、CO等)
2.流程图:
图7钢铁的冶炼(左图为炼铁示意图,右图为氧气顶吹炼钢示意图)
(七)铝的冶炼
1.核心内容:
原料
铝土矿
原理
Al2O3+2NaOH===2NaAlO2+H2O
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2Al(OH)3△(=====)Al2O3+3H2O
2Al2O~℃4Al+3O2↑
设备
电解槽
2.流程图:
图8铝的冶炼
(八)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核心内容:
石油
煤
原料
原油
煤
原理
分馏、裂化、裂解
干馏
产品
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重油、润滑油、凡士林、乙烯、丙烯、丁烯等
2.流程图:
图9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设问点
1.原料处理阶段的考点
(1)加快反应速率
(2)溶解: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
(3)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4)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5)碱浸:是用强碱的水溶液作浸出剂的矿物浸出工艺。主要浸出氧化铝或二氧化硅等
(6)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更多转化)
(7)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2.控制反应条件考点
(1)调pH值除杂
①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例如: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
Fe(OH)3
2.7
3.7
Fe(OH)2
7.6
9.6
Mn(OH)2
8.3
9.8
若要除去Mn2+溶液中含有的Fe2+,应该怎样做?
提示:先用氧化剂把Fe2+氧化为Fe3+,再调溶液的pH到3.7。
②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
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值增大;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2)加热: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
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氏制碱中的NaHCO3;还有如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
(3)降温: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分解)、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
(4)萃取
3.获得产品阶段的考点
(1)洗涤(冰水、热水)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2)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水解:如从溶液中析出FeCl3、AlCl3、MgCl2等溶质时,应在HCl的气流中加热,以防其水解。
(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如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
(4)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如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
(5)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
集训点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工业上生产硫酸,回收尾气中SO2气体,选用的试剂是( )
A.NH3·H2OB.NaOHC.Ca(OH)2D.浓H2SO4
2.下列工业生产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用侯氏制碱法合成纯碱B.用二氧化硫制硫酸
C.工业合成氨D.从海水中提取单质溴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4.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生产步骤有:①浓缩结晶 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 ④过滤 ⑤熔融电解,正确的生产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①②C.②④③①⑤D.③④②①⑤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产普通玻璃和普通水泥的原料中都含有石灰石
B.生产陶瓷和普通玻璃的原料中都含有石英
C.某些合成橡胶可用做生产黏合剂的主要原料
D.生产水玻璃和玻璃的原料中都含有烧碱
6.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硫酸常用接触法生产硫酸D.炼油厂用分流阀生产汽油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上合成非氧化物陶瓷氮化硅(Si3N4)需要在高温、空气气氛中进行
②金刚石硬度很大,不可能利用人工制造
③建设三峡大坝需要使用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④夏天人们佩戴由添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眼睛
⑤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
8.(9年安徽理综)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B.0.12g石墨烯中含6.02×个碳原子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D.石墨烯中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9.某混合气体通过溴水(使其褪色),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使其由黑色变红色),再通过无水CuSO4白色粉末(使其变蓝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再变澄清),最后剩余气体在空气中点燃,火焰呈蓝色,这种混合气体是( )
A.水煤气B.焦炉煤气C.石油液化气D.高炉煤气
10.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A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Ⅱ: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B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B.溶液A和B均可以是NaOH溶液
C.溶液A和B均可选用稀硝酸D.实验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二、填空
11.硫铁矿烧渣的主要成分为Fe2O3、Fe3O4,以及少量SiO2、Al2O3等。由硫铁矿烧渣制备铁红(Fe2O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还原焙烧时,大部分Fe2O3、Fe3O4转化为FeO。
几种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所示: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2+
7.0
9.0
Fe3+
1.9
3.2
Al3+
3.7
5.2
(1)“酸浸、过滤”步骤中所得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填离子符号)。
(2)Fe粉除调pH外,另一个作用是;Fe粉调节溶液的pH为。
(3)“沉淀、过滤”步骤中生成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所得滤液的主要溶质是(填化学式)。
(4)高温条件下,“氧化”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江苏高考)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1)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渣2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4+C℃(=====)2MgO+2SO2↑+CO2↑
MgSO4+C℃(=====)MgO+SO2↑+CO↑
MgSO4+3C℃(=====)MgO+S↑+3CO↑
利用下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①D中收集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②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填字母)。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c.稀硝酸d.KMnO4溶液
③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能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的最高价态为+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解析
1
A
尾气中的SO2用氨水吸收,生成的(NH4)2SO4作化肥,SO2循环利用。2NH4HSO3+H2SO4=(NH4)2SO4+2SO2↑+2H2O
(NH4)2SO3+H2SO4===(NH4)2SO4+SO2↑+H2O
2
A
联合制碱法利用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碳酸氢钠,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C、D中都有氧化还原反应。
3
D
选项A,Ca(HCO3)2和NaHCO3在水溶液中不发生反应;选项B,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Na2CO3+HCl===NaHCO3+NaCl,理论上没有CO2生成;选项C,注意等质量和足量的稀盐酸的异样;选项D,NaHCO3溶解度比Na2CO3小,若Na2CO3全反应则生成NaHCO3质量比Na2CO3多,反应消耗水,则有大量晶体析出。
4
C
海水中含有Mg2+,加入Ca(OH)2可生成Mg(OH)2沉淀:Mg2++2OH-===Mg(OH)2↓,过滤可得到Mg(OH)2固体。如何由Mg(OH)2制取金属镁?根据金属的冶炼方法知应电解含Mg2+的熔融化合物。若直接加热Mg(OH)2,则Mg(OH)2发生分解生成MgO:Mg(OH)2△(=====)MgO+H2O,MgO熔点高,很难熔融;工业上不采用电解熔融MgO的方法,而是将Mg(OH)2转化为MgCl2,MgCl2熔点低,电解熔融MgCl2可得金属镁:MgCl2(熔融)电解(=====)Mg+Cl2↑。
5
D
黏合剂的基本成分是黏料,常见的黏料有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合成橡胶以及混合型黏料。水玻璃是能溶于水的硅酸盐,一般用石英和强碱做原料,例如用石英和氢氧化钠制取硅酸钠水玻璃。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石灰石和纯碱,生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
6
D
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采用蒸馏法将沸点不同的馏分分离出来,属于物理变化。
7
D
本题考查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①生产Si3N4陶瓷若在空气气氛中会生成SiO2等;②金刚石可以利用石墨转化而成;④添加Cu2O的玻璃呈红色,不具有变色性能。
8
D
A,同位素指原子,石墨烯与石墨是单质,应互为同素异形体;B,0.12g石墨烯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所含碳原子个数为0.01NA;C,石墨烯为单质,有机物指化合物。
9
B
水煤气主要成分为CO、H2等,焦炉煤气主要成分为H2、CH4、C2H4、CO等,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为C3H4、C4H10,高炉煤气主要成分为CO2、CO、N2等。能符合题意的气体只有焦炉煤气。
10
C
硝酸与铜、铝都能反应,不能用硝酸。
11
(1)Fe2+、Fe3+、Al3+
(2)将溶液中Fe3+还原为Fe2+,便于与Al3+分离
6(5.2~7.0或其之间的任意数值)
(3)Fe2++2HCO3-=FeCO3↓+CO2↑+H2O
(NH4)2SO4
(4)4FeCO3+O2高温(=====)2Fe2O3+4CO2
(1)在硫铁矿烧渣中含有Fe2O3、Fe3O4,以及少量SiO2、Al2O3等,当加酸时,Fe2O3、Fe3O4、Al2O3发生反应变为Fe2+、Fe3+、Al3+存在于溶液中;而SiO2不能溶解在酸中,被过滤除去。
(2)由于Fe3+、Al3+形成沉淀时的溶液的pH接近,不容易分离,所以加Fe粉除调pH外,另一个作用是将溶液中Fe3+还原为Fe2+,便于与Al3+分离;由于Al3+沉淀完全的溶液的pH=5.2,而Fe2+开始沉淀时的pH=7.0,所以Fe粉调节溶液的pH为5.2~7.0或其之间的任意数值。
(3)根据题意在“沉淀、过滤”步骤中生成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CO3-=FeCO3↓+CO2↑+H2O;由于在过程中加的是硫酸和NH4HCO3,所以所得滤液的主要溶质是(NH4)2SO4。
(4)高温条件下,FeCO3和O2发生反应产生Fe2O3和CO2,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可得该“氧化”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高温(=====)2Fe2O3+4CO2。
12
(1)MgCO3+2H+=Mg2++CO2↑+H2O
(2)2FeSO4+H2O2+H2SO4=Fe2(SO4)3+2H2O
(3)Fe(OH)3
(4)①CO②d
③3S+6OH-△(=====)2S2-+SO3(2-)+3H2O
(1)MgCO3与稀硫酸反应时,MgCO3微溶于水,在写离子方程式时要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MgCO3+2H+=Mg2++CO2↑+H2O。
(2)因为菱镁矿中有FeCO3,在酸溶时产生Fe2+,除去Fe元素需将Fe2+氧化为Fe3+,通过调节溶液的pH生成Fe(OH)3从而除去Fe3+,所以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成Fe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H2O2+H2SO4=Fe2(SO4)3+2H2O。
(3)调pH≈4时发生的反应为Fe3++3NH3·H2O=Fe(OH)3↓+3NH4(+),所以经过滤所得滤渣2为Fe(OH)3。
(4)由题给反应可知,煅烧后的气体为CO2、SO2、CO和S蒸气的混合物。S蒸气很容易转化为S固体,所以A的目的是收集S,B的作用是吸收SO2,可用KMnO4溶液将SO2氧化吸收,C中装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产生的CO2,CO最后用排水法收集。S与热的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6OH-△(=====)2S2-+SO3(2-)+3H2O。
注意点
1.从知识层面上:
(1)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不是CaCO3和MgCO3,原因是Mg(OH)2的溶解度小于MgCO3的溶解度,加热煮沸和石灰纯碱法除去Mg2+时都转化为更难溶的Mg(OH)2。
(2)石灰纯碱法软化后的硬水,仍然会有一定的硬度,原因是生成的钙镁化合物仍然有一定的溶解度。
(3)离子交换树脂不只有阳离子交换树脂,也有阴离子交换树脂。
(4)陶瓷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如红色Cu2O。
(5)石膏的作用是调节水泥硬化速度。
(6)农药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农药应根据病虫害的起因和发生条件,对症下药;②应混合和交替使用不同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保护害虫天敌;③注意农药间隔期,严格按照使用说用使用;④注意个人防护。
(7)药剂法软化硬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HCO3)2+Ca(OH)2=2CaCO3↓+2H2O
Mg(HCO3)2+2Ca(OH)2=2CaCO3↓+Mg(OH)2↓+2H2O
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
Mg(HCO3)2+2NaOH=Mg(OH)2↓+Na2CO3+2H2O
Ca2++CO32-=CaCO3↓
(8)尿素的生产原理:
2NH3+CO2H2NCOONH4;
H2NCOONH4△(=====)H2NCONH2+H2O
(9)硝酸铵的生产原理:
4NH3+5O2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NH3+HNO3=NH4NO3
2.从能力层面上:
(1)电渗析淡化海水是使用一种特别制造的薄膜实现的。在电力作用下,海水中盐类的阳离子穿过阳膜跑向阴极方向,不能穿过阴膜而留下来;阴离子穿过阴膜跑向阳极方向,不能穿过阳膜而留下来。这样,盐类离子被交换走的管道中的海水就成了淡水,而盐类离子留下来的管道里的海水就成了被浓缩了的卤水。
(2)新型陶瓷材料从化学组成上来看已经不属于传统硅酸盐陶瓷材料了,只是它们多数也具有一般硅酸盐材料的耐高温、强度高、耐腐蚀的特性,并且从外观上与传统的硅酸盐陶瓷一样不具有金属光泽,都属于脆性材料,容易碎裂等。广义上陶瓷是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统称,所以新型陶瓷材料按照陶瓷的广义定义来看仍然属于陶瓷材料。
(3)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此外还有K2SO4和KCl。草木灰溶于水时显碱性,遇铵盐发生如下反应NH4(+)+OH-NH3·H2ONH3+H2O,从而使肥效降低。
(4)波尔多液的杀菌原理:病菌本身是一种蛋白质,而波尔多液是由重金属盐硫酸铜和强碱石灰混合而成,它们都能使菌体蛋白质凝固而变性,从而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的目的。
(5)在硬水中肥皂去污效果不好,原因在于肥皂为一种有机钠盐(RCOONa),包括亲油基及亲水基两部分,亲油基与油污相互作用,而亲水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通过用手揉搓,使油污悬浮水中,从而除去油污。当肥皂溶在硬水中会生成灰白色不溶性高级脂肪酸钙(或镁)的沉淀,使肥皂不起泡沫,降低肥皂洗涤效果。
Ca2++2C17H35COO-→(C17H35COO)2Ca↓
Mg2++2C17H35COO-→(C17H35COO)2Mg↓
3.从应试层面上:
硅酸盐的表示方法: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形式来表示。氧化物的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氧化物之间以“·”隔开,系数配置出现分数时应化为整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