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
置换反应
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酸碱盐
01酸碱盐定义
1.酸:氢头酸尾(电离时产生的正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
2.碱:金头碱尾(除一水合氨)(电离时产生的负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
3.盐:金头酸尾(酸式盐、碱式盐、铵根盐)
02酸
盐酸
硫酸
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工业盐酸为黄色,因为含三价铁离子等杂质)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挥发性:瓶口处有一层白雾(HCl的小液滴)
①吸水剂(物性):干燥剂(干燥酸性/中性气体)
②脱水性(化性):碳化
③腐蚀性
浓度:37%~38%,密度:1.19g/mL
浓度:98%,密度:1.84g/mL
腐蚀性(胃酸)
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引酸入水)
敞口久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减小,浓盐酸是因为挥发性,浓硫酸是因为吸水性
酸的通性—氢离子
与指示剂反应
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指示剂变色
*指示剂检验酸碱性(变红的溶液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
与金属反应
酸+金属→盐+氢气
现象:固体消失,产生气泡,溶液颜色,发热
注:稀酸,除硝酸
??金属由强到弱
??等量金属足量酸,氢气由多到少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与碱反应
酸+碱→盐+水
既能与可溶性碱反应,又能与不溶性碱反应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
与盐反应
酸+盐→新盐+新酸
既能与可溶性盐反应,又能与不溶性盐反应
强酸制弱酸
03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俗称:熟石灰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具有强腐蚀性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随温度上升溶解度减小,具有较强腐蚀性
①潮解:干燥剂(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干燥中性/碱性气体)
②变质:
应用:
①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②改良碱性土壤
用途:肥皂、造纸、印染
碱的通性—氢氧根
与指示剂反应
可溶性碱
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非基本反应类型)
碱+非金属→盐+水
可溶性碱
??除去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与酸反应
酸+碱→盐+水
既能与可溶性碱反应,又能与不溶性碱反应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
与盐反应
碱+盐→新盐+新碱
均要可溶
??强碱制弱碱
??生成沉淀
04盐
物质
性质
用途
氯化钠
(食盐)
白色固体、能溶于水
①生理盐水:0.9%
②农业:选种
③腌制食品、防腐
碳酸钙
(大理石/石灰石)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生成物的量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用途:建筑材料、补钙剂
碳酸钠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呈碱性
??工业制烧碱
用途: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
碳酸氢钠
(小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显碱性
用途:发酵粉、胃药
硫酸铜
(蓝矾/胆矾)
①硫酸铜粉末:白色
②五水合硫酸铜/硫酸铜溶液:蓝色
①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②杀菌剂
盐的通性
与金属反应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可溶性盐
??可溶盐
与酸反应
酸+盐→新盐+新酸
??硫酸根离子检验:用含钡离子的溶液
(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氯离子检验:用含有银离子的溶液
(加入硝酸盐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硝酸)
与碱反应
盐+碱→新盐+新碱
均可溶性
与盐反应
盐+盐→新盐+新盐
均可溶性盐
有沉淀生成
离子检验
1.氢离子检验:
①石蕊
②pH试纸
③金属:镁、锌、铁、铝→氢气
④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二氧化碳
2.氢氧根检验
①石蕊、酚酞
②pH试纸
③铜离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三价铁离子→氢氧化铁红色沉淀、镁离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
3.碳酸根检验
①遇酸生成二氧化碳
②钙离子→碳酸钙沉淀、钡离子→碳酸钡沉淀
4.氯离子
银离子与稀硝酸
5.硫酸根
钡离子与稀盐酸
物质的共存
不能共存
1.氢离子:
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2.氢氧根离子:
氢离子、铜离子、铁离子、镁离子、铵根离子
3.碳酸根离子:
氢离子、钙离子、钡离子
4.氯离子
银离子
5.硫酸根
钡离子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只有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END
编辑
小枼蓂
图片
网络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