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去治疗白癜风 http://www.bflvye.com/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辨证论冶:
此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1.急性湿疹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本病中医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应内服药和外用药同用。
1.湿热证:
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宜清热祛湿,可选用:
①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④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⑤鲜马鞭草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
⑥鲜马齿苋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2虚实夹杂证:
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
①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②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另一治法:
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活血养血为主,参考药方如下:荆芥12克,防风12克,白藓皮15克,丹参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金银花15克,土茯苓18克,薏苡仁24克,白芷9克,鸡血藤20克,赤芍10克,白术15克,党参18克,淮山18克,乌梢蛇15克,水煎服。
湿疹外用药洗方:
败酱草50g,苦参15g,蛇床子30g,川柏10g,明矾6g,马尾连10g,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约剩药液~0ml,即可用之熏洗患处,每日2次。对外阴湿疹效果尤佳。
虞氏中医针灸治疗湿疹:
湿疹除了内服、外用药物之外,选择一些有效穴位进行按摩或者施灸,可取到一些辅助治疗的作用,有利于缓解湿疹不适症状,缩短湿疹病程。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特效穴的选择也不同,如在面部时,取百会、天柱、肩髃等;在手部时,取曲池、阳池、手三里等;在肩或胸部时,取中府、肩井等;在足部时,取太溪等足部穴位。特别指出,手部的合谷穴可以治疗各型湿疹。
经常按压或者艾灸、针刺上述穴位,都可以有效治疗湿疹。
虞氏中医推荐湿疹食疗:
1.绿豆海带粥:
材料:绿豆30克,水发海带50克,红糖适量,糯米适量。
做法:水煮绿豆、糯米成粥,调入切碎的海带末,再煮3分钟加红糖即可服食。
功效:有清热利湿之功效。
2、冬瓜皮薏苡仁粥:
材料:冬瓜皮30克,车前草20克,薏苡仁20克。
做法:三种食材同时放入砂锅中煮成粥,每天食用一次,通常连续食用一周方可见效。
功效:消肿、祛湿、清热,能够有效预防并缓解病情。
3、淮山茨实薏米汤:
材料:淮山、芡实、炒薏米、炒扁豆、北芪、炒白术各15克,猪排骨克。
做法:扁豆、薏米、白术炒至微黄,先用水浸透全部汤料,将洗净斩件的猪排骨放进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后调味。
功效:健脾除湿。
4、鱼腥草绿豆猪肚汤:
材料:鱼腥草60克、绿豆克、猪肚克、姜15克、葱10克、盐少许。
做法:将已阴干鱼腥草浸泡30分钟,洗净,去老根;绿豆淘洗干净;猪肚洗净,切块;姜切片,葱切段。把鱼腥草、猪肚、绿豆放入炖锅内,加水0毫升。把炖锅置于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1小时,加入姜、葱、盐,再煮10分钟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尿,健脾胃。
日常注意事项:
1.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
3.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
4.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