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复习物质的分离

一、物质的结晶

1.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是指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1)蒸发溶剂。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等。

(2)冷却热饱和溶液。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等。

注意点:(1)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方法综合使用,即先通过加热溶液使溶液浓缩,再将溶液冷却,从而使溶质结晶。

(2)蒸发时在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即可撤去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目的是节约能源,防止过干时晶体飞溅。

3.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则这种物质就叫做结晶水合物,如五水硫酸铜(俗称胆矾)、二水硫酸钙(俗称石膏)。有些结晶水合物会在空气中失去水分,产生风化现象,有些则会吸收水分变得潮湿,产生潮解现象。

二、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1.沉淀法是指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常加入明矾、活性炭等凝聚剂,使水中悬浮的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加速沉淀。

2.过滤法是指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与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1)使用漏斗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的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3)常用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等固体对水进行过滤,不仅能滤掉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能吸附部分可溶性杂质和异味分子。

3.蒸馏法是指利用液体里各种成分的沸点不同,控制一定的温度,使某组成成分汽化成气体分离出来,经冷凝获得纯净物的方法。

(1)蒸馏可以把沸点不同的液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也可把挥发性液体与溶解在液体中的不挥发性杂质进行分离。例如蒸馏水、从酒精与水的混合液中提纯酒精。

(2)蒸馏装置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等。烧瓶中应放几粒沸石(或碎片),防止加热时暴沸,冷凝管的水流方向是由下而上。

三、物质分离的应用

1.粗盐的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玻璃棒在三个步骤中的作用分别是:加速食盐溶解、引流、搅拌液体使液体受热均匀而防止液体或固体飞溅。

2.水的净化: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实际应用中可单项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如在自来水厂)。

考点解析

考点一物质的结晶

例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备的较大颗粒的硫酸铜晶体。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的物质,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先在较高温度下制得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然后使它冷却即可得相应的晶体。

(2)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快速冷却热饱和溶液,那么得到的是颗粒(填“较小”或“较大”,下同)的结晶;如果缓慢冷却热饱和溶液,那么得到的是颗粒的结晶。

思路点拨: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其前提是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制备结晶时,由于快速冷却热饱和溶液生成晶体的速度快,晶体颗粒间不容易附着,故晶体的颗粒较小,且纯度较低;相反则晶体的颗粒较大,形状美观一致且纯度较高。

参考答案:(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2)较小较大

方法归纳:掌握两种物质结晶方法的原理,即可知晓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

易错误区:注意结晶的快慢与晶体颗粒大小的关系。

考点二结晶法的应用

例2.认真阅读下表内容并仔细思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若将溶液A一次性恒温蒸发20g水,则析出晶体5g

B.若将溶液B2再恒温蒸发10g水,则析出的晶体质量大于2g

C.溶液C1、C2、C3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D.溶液B1、B2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液C2、C3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

思路点拨:恒温蒸发没有析出晶体说明原溶液不饱和,分两次各蒸发掉10g水时与一次蒸发20g水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相同的。两次蒸发10g水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故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因此恒温蒸发水的质量相同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溶液在恒温蒸发过程中晶体未析出、溶剂减小,是浓缩过程,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对溶液B来说,因两次蒸发10g水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故原溶液是饱和溶液,蒸发后溶液还是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溶液C2变成溶液C3本身未发生变化,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

参考答案:AD

方法归纳:本题涉及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需要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答。

易错误区:要注意分清溶液变化时的状态,理清解题思路。

考点三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

例3.下列几种分离方法中,对水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B.

C.D.

思路点拨: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钙镁化合物等,不是纯水。蒸发结晶不用于净化水。通过蒸馏除去了水中所有的杂质,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是纯水。

参考答案:C

方法归纳:掌握过滤、结晶、蒸馏、吸附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易错误区:要注意结晶法不适用于水的净化。

考点四水的净化

例4.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自来水厂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

D.②①④

思路点拨:加明矾吸附是为了把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颗粒,有利于沉降,不同于活性炭的吸附。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得到的蒸馏水比生活用水纯净得多,成本高,因此一般不用于自来水的净化。

参考答案:D

方法归纳:净化水的过程中要先简单后复杂,先除大后除小,先除不溶性杂质,后除可溶性杂质,每一步都要减轻下一步的净化压力,同时考虑净化的成本。

易错误区:题目要求的是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而不是纯净的水,如果不仔细审题就容易误选B。

探究提升

例.如图所示为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适用于分离混合物。

(2)过滤的操作要领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一贴”指,否则会。

(3)如果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那么后果是。

(4)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在烧杯,作用是。

(5)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思路点拨:过滤适用于分离液固混合物;过滤的操作要领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否则会因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的气泡阻碍液体向下流动,使过滤的速度变慢;如果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那么其后果是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流进烧杯,使滤液浑浊;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在烧杯内壁,这样可防止液体迸溅,同时加快过滤速度;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参考答案:(1)液固(2)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使过滤的速度变慢(3)滤液浑浊(4)内壁防止液体迸溅并加快过滤速度(5)引流

方法归纳:解答此类题目时,掌握“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即可正确答题。

易错误区: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除了防止液体迸溅外还有加快过滤速度的作用,答题时缺一不可。

考点范围:物质分离方法中的过滤法及其操作。

八年级:水与水的组成

八年级:水的浮力

八年级:物质的溶解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jb/69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