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八辑

  我们的农大,美的不像话,而这些种类繁多的植物们更是为她的美锦上添花~

  哈喽小伙伴们~这里是农大植物王国的第八辑!本期   黄栌(学名CotinuscoggygriaScop),又名红叶、红叶黄栌、黄道栌、黄溜子。漆树科黄栌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是中国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黄栌也是良好的造林树种。

  黄栌(CotinuscoggygriaScop.)别名红叶、红叶黄栌、黄道栌、黄溜子、黄龙头、黄栌材、黄栌柴、黄栌会等,是中国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叶片秋季变红,鲜艳夺目,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就是该树种。其在园林中适宜丛植于草坪、土丘或山坡,亦可混植于其它树群尤其是常绿树群中。黄栌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呈粉红色羽毛状在枝头形成似云似雾的景观;黄栌也是良好的造林树种。

  植物文化

根、茎: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无黄疸肝炎,麻疹不出。

枝叶:能清湿热、镇痛疼、活血化瘀,可抗凝血、溶血栓、抗疲劳,具有抗菌消炎、退热消肿等功效,可治疗感冒、齿龈炎、高血压等病症,对黄疸型肝炎具有不错的疗效,也可用于丹毒、漆疮。

1、《本草拾遗》:除烦热,解酒疸,目黄,水煮服之。

2、《日华子本草》:洗汤、火、漆疮及赤眼。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冠圆形,高可达3-5m,木质部黄色,树汁有异味;单叶互生,叶片全缘或具齿,叶柄细,无托叶,叶倒卵形或卵圆形。圆锥花序疏松、顶生,花小、杂性,仅少数发育;不育花的花梗花后伸长,被羽状长柔毛,宿存;苞片披针形,早落;花萼5裂,宿存,裂片披针形:花瓣5枚,长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度为花萼大小的2倍;雄蕊5枚,着生于环状花盘的下部,花药卵形,与花丝等长,花盘5裂,紫褐色;子房近球型,偏斜,1室1胚珠;花柱3枚,分离,侧生而短,柱头小而退化。核果小,干燥,肾形扁平,绿色,侧面中部具残存花柱;外果皮薄,具脉纹,不开裂;内果皮角质;种子肾形,无胚乳。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

黄栌性喜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瘠薄和碱性土壤,不耐水湿,宜植于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快,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秋季当昼夜温差大于10℃时,叶色变红。

分布范围

原产于中国西南、华北和浙江;南欧、叙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北部亦产。

红栌

  红栌(学名Cotinuscoggygria‘RoyalPurple’),又名红叶树、烟树。漆树科黄栌属,落叶灌木或乔木。适生于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

  落叶灌木或乔木。树冠圆形或伞形,小枝紫褐色有白粉。单叶互生,宽卵圆形至肾脏形,叶柄细长,紫红色。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与两性共存而同株,花瓣黄色,不孕花有紫红色羽毛状花柄宿存。核果小,肾形。美国红栌叶色美丽,一年三季之中,叶色变化:初春时树体全部叶片为鲜嫩的红色,娇鲜欲滴,春夏之交,叶色红而亮丽;至盛夏时节,树体下部叶片开始渐惭转为绿色,但顶梢新生叶片始终为深红色,远看彩色缤纷,而入秋之后随着天气转凉,整体叶色又逐渐转变为深红色,秋霜过后,叶色更加红艳美丽。

  植物文化

  红栌是中国重要的观赏树种,树姿优美,茎、叶、花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特别是深秋,叶片经霜变,色彩鲜艳,美丽壮观;其果形别致,成熟果实色鲜红、艳丽夺目。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济南红叶谷、山亭抱犊崮的红叶树就是该树种。红栌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呈粉红色羽毛状,在枝头形成似云似雾的景观,远远望去,宛如万缕罗纱缭绕树间,历来被文人墨客比作“叠翠烟罗寻旧梦”和“雾中之花”,故红栌又有“烟树”之称。夏赏“紫烟”,秋观红叶,加之其极其耐瘠薄的特性,更使其成为石灰岩营建水土保持林和生态景观林的首选树种。

  形态特征

  当年苗平均生长量可达-cm,株高大者可达cm。美国红栌叶色美丽,一年三季之中,叶色变化:初春时树体全部叶片为鲜嫩的红色,娇鲜欲滴,春夏之交,叶色红而亮丽;至盛夏时节,树体下部叶片开始渐惭转为绿色,但顶梢新生叶片始终为深红色,远看彩色缤纷,而入秋之后随着天气转凉,整体叶色又逐渐转变为深红色,秋霜过后,叶色更加红艳美丽。入冬前美国红栌叶片挂树时间长于普通黄栌,观景时间更长。

  生态习性

  喜光、耐半荫,耐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土,不耐水湿,在深厚肥沃偏酸性的沙壤土上生长良好,

  分布范围

  适生区域: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

紫丁香

  紫丁香(学名SyringaoblataLindl.),又名丁香、华北紫丁香、百结、情客、龙梢子。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庭园裁种的著名花木。

  紫丁香(学名:SyringaoblataLindl.)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丁香、华北紫丁香、百结、情客、龙梢子。紫丁香原产中国华北地区,在中国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贵花卉。

  高1.5-4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初被短柔毛。后渐脱落。嫩叶簇生,后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披针形,圆锥花序,花淡紫色、紫红色或蓝色,花冠筒长6-8mm。花期5-6月。

  生长习性喜阳,喜土壤湿润而排水良好,适庭院栽培,春季盛开时硕大而艳丽的花序布满全株,芳香四溢,观赏效果甚佳。是庭园裁种的著名花木。

  植物文化

  花语:光辉(Bright)丁香花拥有天国之花的光荣外号,也许是因为它高贵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视。因此丁香花的花语,也是配得上天国之花外号的光辉。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辉的人生。由于太聪明,而有喜欢走捷径的毛病。希望在追求的过程中,别忘了最终的目的。

  1、光荣、不灭、光辉

  2、爱情萌芽

  3、友谊

  4、美丽

  5、喜欢寂静

  6、青春时的回忆、想起年轻时

  7、初恋、初恋的刺痛、初恋的感激、想起初恋的她

  8、纯洁

  9、记忆

  10、秋思不解

  11、羞怯

  形态特征

  紫丁香属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叶两面以及叶柄均无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较粗,疏生皮孔。

  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圆形至肾形,宽常大于长,长2-14厘米,宽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萌枝上叶片常呈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

  圆锥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形或长圆形,长4-16(-20)厘米,宽3-7(-10)厘米;花梗长0.5-3毫米;花萼长约3毫米,萼齿渐尖、锐尖或钝;花冠紫色,长1.1-2厘米,花冠管圆柱形,长0.8-1.7厘米,裂片呈直角开展,卵圆形、椭圆形至倒卵圆形,长3-6毫米,宽3-5毫米,先端内弯略呈兜状或不内弯;花药黄色,位于距花冠管喉部0-4毫米处。

  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长1-1.5(-2)厘米,宽4-8毫米,先端长渐尖,光滑。

  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生态习性

  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米。中国长江以北各庭园普遍栽培。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很多种类也具有一定耐寒力。落叶后萌动前裸根移植,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处种植。

  喜光,稍耐阴,阴处或半阴处生长衰弱,开花稀少。喜温暖、湿润,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耐瘠薄,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洼地种植,积水会引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

  分布范围

  分布以秦岭为中心,北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四川,朝鲜也有,南到云南和西藏均有。广泛栽培于世界各温带地区。

  产于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米。长江以北各庭园普遍栽培。

木槿

  木槿(学名HibiscussyriacusLinn),又名无穷花。   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木槿种子入药,称“朝天子”。

  木槿(学名:HibiscussyriacusLinn.):落叶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叶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木槿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萼钟形,长14-20毫米,密被星状短绒毛,裂片5,三角形;花朵色彩有纯白、淡粉红、淡紫、紫红等,花形呈钟状,有单瓣、复瓣、重瓣几种。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蒴果卵圆形,直径约12毫米,密被黄色星状绒毛;种子肾形,背部被黄白色长柔毛。花期7-10月。

  木槿是一种在庭园很常见的灌木花种,中国中部各省原产,各地均有栽培。在园林中可做花篱式绿篱,孤植和丛植均可。木槿种子入药,称“朝天子”。木槿是韩国和马来西亚的国花。

  植物文化

  木槿是夏、秋季的重要观花灌木,南方多作花篱、绿篱;北方作庭园点缀及室内盆栽。木槿对二氧二硫与氯化物等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抗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滞尘功能,是有污染工厂的主要绿化树种。

  木槿花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以及还原糖、维生素C、氨基酸、铁、钙、锌等,并含有黄酮类活性化合物。木槿花蕾,食之口感清脆,完全绽放的木槿花,食之滑爽。

  利用木槿花制成的木槿花汁,具有止渴醒脑的保健作用。高血压病患者常食素木槿花汤菜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木槿的花、果、根、叶和皮均可入药。具有防治病毒性疾病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木槿花内服治反胃、痢疾、脱肛、吐血、下血、痄腮、白带过多等,外敷可治疗疮疖肿。

  木槿花含肥皂草甙、异牡荆素、皂甙等,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可治疗肠风泻血。

  形态特征

  木槿是落叶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叶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有明显三主脉,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叶柄长5-25毫米,上面被星状柔毛;托叶线形,长约6毫米,疏被柔毛。

  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长4-14毫米,被星状短绒毛;小苞片6-8,线形,长6-15毫米,宽1-2毫米,密被星状疏绒毛;花萼钟形,长14-20毫米,密被星状短绒毛,裂片5,三角形;花钟形,色彩有纯白、淡粉红、淡紫、紫红等,花形呈钟状,有单瓣、复瓣、重瓣几种。直径5-6厘米,花瓣倒卵形,长3.5-4.5厘米,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雄蕊柱长约3厘米;花柱枝无毛。

  蒴果卵圆形,直径约12毫米,密被黄色星状绒毛;种子肾形,成熟种子黑褐色,背部被黄白色长柔毛。花期7-10月。

  生态习性

  木槿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较耐干燥和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尤喜光和温暖潮润的气候。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修剪、耐热又耐寒,但在北方地区栽培需保护越冬,好水湿而又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重黏土中也能生长。萌蘖性强。

  分布范围

  中国黄河流域及东部各省均有栽培,仅秦岭有野生;自然分布在海拔米以下之山地,在黄河流域该种系优良的行道树和庭园树。

无花果树

  无花果树(学名FicuscaricaLinn.),又名天仙果、明目果、映日果。桑科榕属,落叶灌木。属亚热带落叶小乔木。

  无花果树(学名:FicuscaricaLinn.)属于桑科,为榕属落叶灌木,属亚热带落叶小乔木。又名天仙果、明目果、映日果等。无花果已知有几百个品种,绝大部分都是常绿品种,只有长于温带的才是落叶品种。果实呈球根状,尾部有一小孔,花粉由黄蜂传播。无花果树主要生长于热带和温带的地方,无花果生长势强,并有多次生长习性,幼树新梢及徒长枝当年生长量可达2m以上;萌芽力、发枝力都较弱,骨干枝生长明显,其上潜伏芽较多,且寿命很长,可达数十年。无花果耐旱、耐荫、耐盐碱,具有速生、早果、丰产的优点。果实呈球根状,果实有扁圆形、球形、梨形或坛形数种,尾部有一小孔,花粉由黄蜂传播。果皮色泽亦有绿、黄、红、紫红之分,但多为黄色。果肉多呈黄色、浅红色或深红色。

  长期生长于热带和温带。无花果生长势强,并有多次生长习性,幼树新梢及徒长枝当年生长量可达2m以上;萌芽力、发枝力都较弱,骨干枝生长明显,其上潜伏芽较多,且寿命很长,可达数十年。无花果耐旱、耐荫、耐盐碱,具有速生、早果、丰产的优点。

  植物文化

  无花果大约在汉代传入中国,除东北、西藏和青海外,中国其他省(区)均有无花果分布。以长江流域和华北沿海地带栽植较多,北京以南的内陆地区仅见有零星栽培。

  日本科学家从无花果汁中提取苯甲酫、佛手柑内脂、补骨酯素等抗癌物质,这些物质对癌细胞抑制作用明显,尤其对胃癌有奇效。原苏联专家曾用小白鼠作试验,抑癌率为43%~64%。据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肿瘤防治研究所的试验,无花果对EAC瘤株、S瘤株、Lewis瘤株和HAC瘤株的抑癌率分别为53.8%、41.82%、48.85%和44.4%。胃癌病人服用无花果提取液后病情明显好转,镇痛效果也十分明显。

  在中药学中,无花果性味甘平,擅长清热解毒消肿,且具健胃清毒润肺的功效。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无花果的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果实的药材名聚花果。

  形态特征

  高3-10米,多分枝;树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直立,粗壮。叶互生,厚纸质,广卵圆形,长宽近相等,10-20厘米,通常3-5裂,小裂片卵形,边缘具不规则钝齿,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细小钟乳体及灰色短柔毛,基部浅心形,基生侧脉3-5条,侧脉5-7对;叶柄长2-5厘米,粗壮;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红色。

  雌雄异株,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壁,雄花生内壁口部,花被片4-5,雄蕊3,有时1或5,瘿花花柱侧生,短;雌花花被与雄花同,子房卵圆形,光滑,花柱侧生,柱头2裂,线形。

  榕果单生叶腋,大而梨形,直径3-5厘米,顶部下陷,成熟时紫红色或黄色,基生苞片3,卵形;瘦果透镜状。花果期5-7月。

  无花果实际上也是有花的,只是它的花器构造和开花过程比较特殊。在百花争艳,招蜂引蝶的季节,无花果却把它的花朵深深地埋藏在它那肥大的囊状花托里。花托顶端又凹陷进去,把雌雄花包在其内。我们食用时‘果实”,实际上是它那膨大成肉球的花托以及雌蕊、雄蕊等花器官。在植物学上称为隐头花序。古代的人们只看到它的浆果从叶片下钻出来,却没有看到它开的是什么样的花,因而误认为它是不开花的,就给它取名“无花果”。

  生态习性

  无花果喜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喜光、喜肥,不耐寒,不抗涝,较耐干旱。在中国华北内陆地区如遇-12℃低温新梢即易发生冻害,-20℃时地上部分可能死亡,因而冬季防寒极为重要。

  分布范围

  中国的主要分布地区为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新疆、山东、贵州等地。

蝟实

  蝟实(学名KolkwitziaamabilisGraebn.),又名猬实。忍冬科蝟实属,多分枝直立灌木。是中国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蝟实(KolkwitziaamabilisGraebn.)是中国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忍冬科,蝟实属多分枝直立灌木,高可达3米;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叶片上面深绿色,两面散生短毛,花梗几不存在;苞片披针形,花冠淡红色,花药宽椭圆形;花柱有软毛,果实黄色,5-6月开花,8-9月结果成熟。

  蝟实欧美各国都有栽培.中国秦岭至大别山区的古老残遗成分,在忍冬科中处于孤立地位,它对于研究植物区系、古地理和忍冬科系统发育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在园林中可于草坪、角坪、角隅、山石旁、园路交叉口、亭廊附近列植或丛植,也可盆栽所赏或作切花。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木。北京地区园林中多丛植于草坪,路边及假山旁,也可盆栽或做切花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年引种并推广。

  植物文化

  蝟实是华北植物区系古老的残遗成分,也是忍冬科残遗属种,与忍冬科其他物种的差异较大,起源于古北大陆南部,远在第三纪以前即已形成和发展,成为分类上孤立、形态上特殊的种类,对研究华北植物区系的发生和与临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分类学及植物系统学上有一定研究价值,对于研究我国植物起源和古代植物区系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形态特征

  多分枝直立灌木,高达3米;幼枝红褐色,被短柔毛及糙毛,老枝光滑,茎皮剥落。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8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圆或阔楔形,全缘,少有浅齿状,上面深绿色,两面散生短毛,脉上和边缘密被直柔毛和睫毛;叶柄长1-2毫米。

伞房状聚伞花序具长1-1.5厘米的总花梗,花梗几不存在;苞片披针形,紧贴子房基部;萼筒外面密生长刚毛,上部缢缩似颈,裂片钻状披针形,长0.5厘米,有短柔毛;花冠淡红色,长1.5-2.5厘米,直径1-1.5厘米,基部甚狭,中部以上突然扩大,外有短柔毛,裂片不等,其中二枚稍宽短,内面具黄色斑纹;花药宽椭圆形;花柱有软毛,柱头圆形,不伸出花冠筒外。

  果实密被黄色刺刚毛,顶端伸长如角,冠以宿存的萼齿。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生态习性

  分布区属冬春干燥寒冷,夏秋炎热多雨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极端最低温可达零下21℃,年平均温12-15℃,年降水量-毫米,多集中于7-8月。

  土壤多为褐色土,呈微酸性至微碱性反应。在土层薄、岩石裸露的阳坡亦能正常生长,湿地则侧根易腐烂而逐渐枯死。

  猬实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在相对湿度过大、雨量多的地方,常生长不良,易患病虫害。

  蝟实为喜光树种,在林荫下生长细弱,不能正常开花结实。常与土庄绣线菊(SpiraeapubescensTurcz.)、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Turcz.)、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茅莓(RubusparvifoliusL.)等组成稀疏灌丛。

  猬实的果实可借山羊、獾等动物传播,但因种皮坚硬,果刺常钩悬在其它植物体上,或虽果实落地而因土壤干燥,种子常不易发芽,所以一般天然更新苗极少。

  分布范围

  为中国特有种。产中国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及安徽等省。模式标本采自陕西华山。[3]生于海拔-米的山坡、路边和灌丛中。

金银木

  金银木(学名Loniceramaackii(Rupr.)Maxim.),又名金银忍冬、胯杷果。忍冬科忍冬属,落叶性小乔木。金银木是园林绿化中最常见的树种之一。

  金银木为落叶性小乔木,常丛生成灌木状;花是优良的蜜源,果是鸟的美食,并且全株可药用。金银木是园林绿化中最常见的树种之一,常被丛植于草坪、山坡、林缘、路边或建筑周围观果,老桩可制作盆景。金银木与与金银花不同,前者为木本,后者为草本植物。

  植物文化

  枝条繁茂、叶色深绿、果实鲜红,观赏效果颇佳。

  花果并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春天可赏花闻香,秋天可观红果累累。春末夏初层层开花,金银相映,远望整个植株如同一个美丽的大花球。花朵清雅芳香,引来蜂飞蝶绕,因而金银木又是优良的蜜源树种。金秋时节,对对红果挂满枝条,煞是惹人喜爱,也为鸟儿提供了美食。在园林中,常将金银木丛植于草坪、山坡、林缘、路边或点缀于建筑周围,观花赏果两相宜。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达6米,茎干直径达10厘米;凡幼枝、叶两面脉上、叶柄、苞片、小苞片及萼檐外面都被短柔毛和微腺毛。冬芽小,卵圆形,有5-6对或更多鳞片。叶纸质,形状变化较大,通常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稀矩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更少菱状矩圆形或圆卵形,长5-8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柄长2-8毫米。

  花芳香,生于幼枝叶腋,总花梗长1-2毫米,短于叶柄;苞片条形,有时条状倒披针形而呈叶状,长3-6毫米;小苞片多少连合成对,长为萼筒的?至几相等,顶端截形;相邻两萼筒分离,长约2毫米,无毛或疏生微腺毛,萼檐钟状,为萼筒长的?至相等,干膜质,萼齿宽三角形或披针形,不相等,顶尖,裂隙约达萼檐之半;花冠先白色后变黄色,长1-2厘米,外被短伏毛或无毛,唇形,筒长约为唇瓣的1/2,内被柔毛;雄蕊与花柱长约达花冠的?,花丝中部以下和花柱均有向上的柔毛。果实暗红色,圆形,直径5-6毫米;种子具蜂窝状微小浅凹点。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

  生态习性

生于林中或林缘溪流附近的灌木丛中,海拔达0米(云南和西藏达0米)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东部,河北、山西南部、陕西、甘肃东南部、山东东部和西南部、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河南、湖北、湖南西北部和西南部(新宁)、四川东北部、贵州、(兴义),云南东部至西北部及西藏(吉隆)。朝鲜、日本和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红王子锦带

红王子锦带(学名Weigelafloridacv.RedPrince)。忍冬科锦带花属,落叶开张性灌木,主要分布我国浙江、山东、江苏、河北等地。

红王子锦带(拉丁名:Weigelafloridacv.RedPrince),为忍冬科,锦带花属落叶开张性灌木,叶椭圆形,嫩枝淡红色(杭州地区为绿色),老枝灰褐色。夏初开花,花朵密集,花冠胭脂红色,艳丽悦目,开花盛期从5月到7月(长江以南为4月上旬-7月上旬),花序到10月份仍陆续不断。修剪一次,发一次芽,花更旺,抗寒、抗旱适应性强,被评为迎绿色奥运的优良品种。

植物文化

红王子锦带生长势强,花色鲜艳,花期长,绿化效果好。孤植:突出红王子锦带本身观赏特性的应用方式。在建筑物前,广场中心,草坪上单独栽植,可以青松翠柏为背景,或与连翘、珍珠梅等相配合。群植、丛植表现:红王子锦带整体性的应用方式,既可观花,又可观形。可在广场、草坪上3—5株高低错落分布;10株以上按固定株行距成片栽植;建筑物前作基础种植;路旁作行列式栽植。花篱: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应用方式。红王子锦带适应性强、耐修剪、可观叶又可观花,是一种很好的绿篱材料。在北方可与紫叶小檗、朝鲜黄杨、金叶女贞、水蜡、桧柏等配合。

形态特征

落叶开张性灌木,株高1~2米,枝条扶疏,嫩枝淡红色,老枝灰褐色,单叶对生,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叶缘有锯齿,幼枝及叶脉具柔毛,花冠五裂,漏斗状钟形,花冠筒中部以下变细,雄蕊5枚,雌蕊1枚,高出花冠筒,聚伞花序生于小辣顶端或叶腋,茹果柱状,黄褐色,果期8一9月。

红王子锦带花是优良的夏初开花灌木,花朵密集,花冠胭脂红色,艳丽夺目,花期长达一月之久,从5月初始花,可延续到7月上旬。花序上有盛开的花朵,也有许多小花蕾,象月季花一徉,先开的花已经凋谢,小花蕾又继续开放。

生态习性

阳性树种,耐庇荫,生态幅度大,抗性强,耐寒。萌蘖力强,生长迅速。喜深厚、湿润而腐殖质丰富的土壤,怕水涝。栽于窝风向阳处,花数增多。

红王子锦带属温带落叶树种,有较强的适应性。

1.温度喜温暖环境,温度适宜时植株生长正常、健壮。能耐高温,温度短时间超过40℃,会出现植株萎蔫,叶缘焦枯。温度低于一38℃发生冻害。

2.光照喜光,当光照强时,叶色浓绿,枝条粗壮,花芽形成好,花枝多,开花节位多,花色鲜艳。但也能耐一定的荫蔽环境,当光照不足时,色叶黄绿,节间长,植株开张,植株内部易出现细小的枯枝,开花较少。

3.水分较耐旱,但多年栽培易出现根系上浮现象,应及时根部培土。忌积水,根皮较软,生长旺盛,长期积水会导致根系窒息死亡。

4.土壤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粘重土壤生长良好,稍耐盐碱和瘠薄土壤。

分布范围

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余树勋教授从美国引进,自余先生引进后,在我国浙江、山东、江苏、河北等地广为引进及应用。

荚蒾

荚蒾(学名:ViburnumdilatatumThunb.),又名檕迷、檕蒾。忍冬科荚蒾属,落叶灌木。荚蒾是中国原产种,主产浙江、江苏、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等省。

荚蒾(拉丁学名:ViburnumdilatatumThunb.)是忍冬科,荚蒾属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叶纸质,倒卵形,复伞形式聚伞花序稠密,花生于第三至第四级辐射枝上,花冠白色,辐状,花药小,乳白色。果实红色。椭圆状卵圆形,核扁,卵形,5-6月开花,9-11月结果。

荚蒾中国原产种,主产浙江、江苏、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等省。地栽盆栽均可,管理粗放。荚蒾韧皮纤维可制绳和人造棉。种子含油10.03-12.91%,可制肥皂和润滑油。果可食,亦可酿酒。

枝叶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疔疮发热,风热感冒;外用治过敏性皮炎。根:辛、涩,凉。祛瘀消肿。用于瘰疬,跌打损伤。祛瘀消肿。

植物文化

各家论述:《唐本草》:主三虫,下气,消谷。煮树枝汁和粥以饲小儿,杀蛔。荚蒾枝叶稠密,树冠球形;叶形美观,入秋变为红色;开花时节,纷纷白花布满枝头;果熟时,累累红果,令人赏心悦目。如此集叶花果为一树,实为观赏佳木,是制作盆景的良好素材。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5-3米;当年小枝连同芽、叶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黄色或黄绿色开展的小刚毛状粗毛及簇状短毛,老时毛可弯伏,毛基有小瘤状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几无毛,有凸起的垫状物。

叶纸质,宽倒卵形、倒卵形、或宽卵形,长3-10(-13)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至钝形或微心形,有时楔形,边缘有牙齿状锯齿,齿端突尖,上面被叉状或简单伏毛,下面被带黄色叉状或簇状毛,脉上毛尤密,脉腋集聚簇状毛,有带黄色或近无色的透亮腺点,虽脱落仍留有痕迹,近基部两侧有少数腺体,侧脉6-8对,直达齿端,上面凹陷,下面明显凸起;叶柄长(5-)10-15毫米;无托叶。

复伞形式聚伞花序稠密,生于具1对叶的短枝之顶,直径4-10厘米,果时毛多少脱落,总花梗长1-2(-3)厘米,第一级辐射枝5条,花生于第三至第四级辐射枝上,萼和花冠外面均有簇状糙毛;萼筒狭筒状,长约1毫米,有暗红色微细腺点,萼齿卵形;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5毫米,裂片圆卵形;雄蕊明显高出花冠,花药小,乳白色,宽椭圆形;花柱高出萼齿。

果实红色,椭圆状卵圆形,长7-8毫米;核扁,卵形,长6-8毫米,直径5-6毫米,有3条浅腹沟和2条浅背沟。花期5-6月,果熟期9-11月。

生态习性

荚蒾温带植物,喜光,喜温暖湿润,也耐阴,耐寒,对气候因子及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最好是微酸性肥沃土壤,地栽、盆栽均可,管理可以粗放。

分布范围

产中国河北南部、陕西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四川、贵州及云南(保山)。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生于山坡或山谷疏林下,林缘及山脚灌丛中,海拔~米。

郁李

郁李(学名Cerasusjaponica(Thunb.)Lois.),又名爵梅、秧李。蔷薇科樱属,灌木。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

郁李(Cerasusjaponica(Thunb.)Lois.)别名爵梅,秧李,蔷薇科、樱属灌木,高1-1.6米。小枝灰褐色,嫩枝绿色或绿褐色,无毛。桃红色宝石般的花蕾,繁密如云的花朵,深红色的果实,都非常美丽可爱,是园林中重要的观花、观果树种。宜丛植于草坪、山石旁、林缘、建筑物前;或点缀于庭院路边,或与棣棠、迎春等其他花木配植,也可作花篱栽植。

植物文化

①《本经》:主齿断肿,龋齿,坚齿。

②《别录》:去白虫。

③《药性论》:治齿痛,宣结气,破积聚。

④《日华子本草》:治小儿热发作汤浴。风蚛牙,浓煎含之。

生态习性

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或栽培,海拔-米。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或栽培,海拔-米。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

  农农的植物王国第八辑就介绍到这里啦~小伙伴们是不是感觉意犹未尽啊?别担心!我农的植物种类繁多,数目巨大,后面还有很多种植物等你来了解!

  对了,如果你在校园里看到了精致的树牌们,别忘了拿起手机扫一扫哦~

  期待着和你下期相见~

往期回顾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一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二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三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四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五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六辑)

特别策划|农大的植物王国(第七辑)

河南农业大学

hau

统筹监制:周红飞

责任编辑:张骐飞

图文编辑:?张亚玲

本期校对:陈 莹

????河南农业大学新媒体与音像发展中心欢迎您提供文字/摄影/视频/创意作品投稿邮箱:ihenau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zb/9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