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速公路的英语,作为测速仪的雅思
IELTS。舌上扁平的元音,颚部划过的舌尖,齿间刺出的气流。就是这么一个东西。请允许我在此使用一个比喻,并从「为什么」和「做了什么」两个角度写一写雅思以及英语学习。
学习英语的道路是前往某座城市的高速,雅思考试是高速路上的测速摄像头,或者说测速仪。测速仪旁边立了一个牌子,刻着的大字是「IELTS」,不是「英语」。要想找到漆着「欢迎来到英语」的铁皮,请做好失望的准备,安全地回头望一望。
看,你所通过的这条道路,它,就是英语。
其实通往那座城市的高速很多,测速仪更多。
没有测速仪的路也是有的,可据说进了那座城市后,会有执法大队的人员从角落里冒出来。如果你的车没有经过测速仪,他们就会找你的麻烦。还有这样的说法,说城里那些经过测速仪的人,以及那些找到了工作的人,都歧视这些走小道的家伙。相关的言论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于是听说过此事的人们,为了免去一大堆不必要之事,都决定挤一挤那几条高速,测一测速度,守一守交规。
这似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以上的文字,对于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并不够。我还需要解决这一复合问题下面的两个因式问题:
a)我当初为什么要来这座城市?
b)我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路过这一个特定的测速仪?
先说a。
对于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学习某种东西的人们来说,功利的「为什么」,即功利的原因,是不存在的,以至于说是虚伪的。法律的制定者似乎早已明白,小孩子是没有什么自主性的,他们犯的错,其原因不能在他们的身上找。同理,他们取得的东西,其原因也不能在他们身上找。或许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一些事物的喜爱,可但就这一点便认定他们会长久地爱好这件事情,以及他们有除却纯粹喜好之外的原因,是不可取的。远见,规划,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成为儿童学习的原动力。
一个从未见过或者听说过钢琴的孩童,基本上不会张口要学钢琴。一个认为英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上世纪青年,除却要去革命的想法之外,八成是不会念叨着留学的。无知和误解局限着我们的行动。可惜人类的婴儿出生时,大脑还不如同龄黑猩猩的大脑发达,直到六个月后方可反超。还好,人类拥有父母和祖父母,能够让我们自无知奔向误解,再从误解艰难地跋涉到真知。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兴趣被培养出来。它们的原因是神圣的,因为那是自发的。可它又是可鄙的,因为那是无知和误解的恶魔所引诱我们做出的选择。
那么我们所谓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是我们在学习步入正轨后、自由意志萌芽后,为之前已经发生的运动,所作出的安慰性的解释。它将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一大动力,因为「纯粹喜好」总是会遭到外部的和内部的质疑。
英语学习没有脱离上述内容的范畴。因此,如果说我,作为一个从八岁起正式开始学英语的人,要解释自己学习英语的原因,那么它绝对不会是「为了出国留学」或者「将来工作时要用」。它更有可能是「父母让我学」或者「学校开设了很棒的英语课」等等。
我的实际情况是:八岁那一年,母亲的博士论文进入了攻坚阶段,故带着我前往英国,在那里呆了半年。就在这半年里,我住在一个英国人家庭里,上着当地的一所公立小学,渐渐学会了英语。
而之后呢?半年后回国时,英语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和当地人交流。在国内,我继续进行英语学习。其「原因」很简单:要保持这个英语水平。可为什么要保持?我无言以对。
总之,事情就是发生了。
而后,为了保持这个英语水平,为了满足义务教育所无法满足的英语学习胃口,我不断进行稍后会详细解释的英语学习,并提高了英语水平,撑到了胃口。这时,英语本身变为了目的。英语不再是达到一个既定目标的手段,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最终,有氧读写课程、CAE课程以及雅思的检验,都与英语本身融为一体,而没有突兀地屹立在前进的道路上。当时,没有小升初的压力来鞭策(学校是九年一贯制的),也尚未确定下出国留学的梦想。或许,在那股动力中,可以剥离出「想要和外国友人交流」、「读懂更多的书籍」、「体验不同思考方式」这样的话语来。可何必呢?不需用语词来局限发展,只要能顺着激流自然而行。
再谈b。
如果说,我考雅思的目的是为了出国留学,那么我的数学一定会不及格。在下今年刚刚高一,计划年出国留学,两年有效的雅思考试,帝力于我有何哉?
长大了,15岁了。不老,略年轻,是一个可以谈论目的的年龄。
私以为,参加雅思考试的目的可以分解成两条:向自己证明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向高中国际课程中心的面试老师证明自己的英语水平。
可这两条理由似乎都不怎么「理」。
我已经参加了剑桥五级中的CAE考试,并取得了GradeA的成绩。某位大学教授好像经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剑桥出品的这些英语考试的分数,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着对比的。比如说,你在FCE中拿到了某某成绩,那么你在雅思考试中也会达到某某分数段,因为英语水平就在那里。这个表不是我自己对出来的,是剑桥大学外语考试部对出来的……云云。那么有了剑桥五级的一个成绩,不就证明了自己的英语水平吗?同时,现在鄙人就读的某高中国际课程中心在招生时,对雅思成绩并没有硬性要求,也没有「雅思分数达到8.0就无条件录取」这样大快人心的大好事。帝力于我有何哉?
这是粗糙的。
细致一点来看,后者的功用其实并不大,在录取时看的东西就是中考成绩和面试成绩,而面试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表现,而不是当时出示的东西。然而前者不一样。
军训期间,难得有一阵闲暇的时间,我和另一位同学盘腿坐在地上,仰头望着一颗一颗堂堂出现的星星,等待其他人。不一会儿,他的颈椎病就痊愈了,又正过头来,我也随他的节奏而动。他这时候问我,你考过托福什么的吗?
他问的是我一点儿也不熟悉的托福,于是把我的回路弄乱了。我没有提到雅思,而是说:「考过CAE,GradeA的成绩。」
他歪过头来,说:「CAE是啥?换成托福多少分?」
我成功地从托福所造成的创伤中恢复,十分清醒地答:「托福我不清楚,但我还考过雅思,考了8.0总分。」
他祝贺了我。
通过这个略显冗长的军训杂事,我们可以看出,雅思考试这样的主流标化考试有多么的重要。CAE考试极其冷门,而雅思的考生每年动辄便是几十万。听说过CAE的人寥寥无几,而知道雅思的人数可以以亿作为单位。从这个角度看,雅思是证明自己英语水平的最好方式。
同时,雅思和CAE也是不同的。雅思的阅读和CAE相比篇幅更长,而题型也是各有千秋。雅思听力只放一遍,是全新的体验。口语中,雅思的一对一模式和CAE又有区别。在写作上,雅思的题目对于认知的要求和逻辑性的要求,大概是胜于CAE的。人,作为受到环境影响极重的生灵,注定会因为二者的不同而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并暴露一些问题,增长一些见识。
比如说我,在CAE中仅仅是阅读得分低了一些,其他的几项分数都不错。而在雅思中,我的阅读和听力都得到了满分,而写作和口语却只得到了6.5。雅思是与众不同的,是不可取代的。它之所以能独立为一个考试,必然有其独立之处。而这一点,是超乎「英语水平守恒」考量的,不能简化。
总之,对于a和b,较为简短的答案就是:
a)我就是在前往这座城市的路上。
b)雅思是英语水平的最好证明。
终于到了「做了什么」。
直接一点的说,在雅思考试之前,我仅仅做了大约八九套雅思的模拟题,就奔赴考场。如果说这几套模拟题是在装枪,那么枪的零件和子弹都是哪里来的呢?
三条:
1.八岁时那半年的启蒙
2.广泛而大量的英语阅读
3.体系化的课程学习
先说第一条。
母亲大人原先是教大学生英语的,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个误解:英语大学再学也不要紧。
于是我险些错过了最佳启蒙时间。
然而感谢母亲大人,给了我半年的英国生活经历。就在这个环境下,我完成了英语启蒙。这里面,两件值得深究的东西,恐怕是自然拼读和分级读物。
我还记得,刚到英国的时候,单词穿肠过,愚昧心中留。而这一问题之所以被解决,不是因为我呆久了,而是因为我学会了自然拼读。母亲从学校那里搞到一本单词书,上面没有音标、没有中文,我的信息来源就是图画和母亲作为音频。她指导我学习自然拼读,将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整了个明白。
我还记得,英国的学校里,每天都会让我们借走一本十几页的英文读物。这些读物有明确的级别,以供相应水平的人选择。有了自然拼读武器,我便可以通过这些趣味良多的、通俗易懂的读本,快速学习,将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与所读到的内容结合。
于是,几周之后,我的日记忽然变成了英文的。
再谈第二条。
分级读物好,回到中国后发现竟也找得到。在「牛津阅读树」的中国引进版《典范英语》的陪伴下,我在国内坚持英语阅读,水平暂未退步。
大约一年以后,分级读物变成了「鸢尾花系列」的缩写版名著,而我自编的英语小故事也由《典范英语》风变成了仿唐·吉坷德。再过了半年,原著阅读开始了,同时也有一些电影作为辅助。此时,我写起了不少没有结尾的小说。
最终,所谓「通俗小说」的阅读停止了,更为严肃的书目进入了我的书单。外研社和译林分摊出版的「斑斓阅读」,是更加学术的词汇的来源。
阅读是语言学习和知识面野蛮生长的重要途径,我永远也不会放弃。
终于,第三条。
我在北外青少先后学习了CNN新闻(听力练习)、有氧读写课程、CAE课程和学术英语课程。
有氧读写课程之所以「有氧」,是因为它是基于阅读之上的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将写作独立出来,用范文这样贫乏的东西来喂学生,得不到好的文章。有氧读写里面的阅读,不是范文,更不是各种各样的阅读题。它基于「X计划」系列读物,通过阅读的力量来激发写作的力量。
CAE课程很直接,是以CAE难度为基准来开发的课程。学习了这门课程的同学们,除了一位年龄太小的少侠之外,其他的均通过了GradeC。
学术英语课程所针对的是学术写作,也就是如何用高大上的词汇和过硬的逻辑来写出好文章。雅思烤鸭们一定很熟悉的写作第二部分,所要求的大概就是这一类型的写作。
以上三条或许并不平行。第一条是后两条的基础,而后两条都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同时进行。它们所反映的,是这样的一种学习态度,即「一切为了英语水平的提高,一切为了英语素养的积累」。学习英语,为的是交流,为的是能够理解以英语写就的材料。掌握了这些东西,雅思的成绩,是水到渠成的。
作为测速仪,雅思要求我们保持在一定的速度之内,我们也在尽力要保持在这速度之内。可雅思决然不是我们的指挥棒。我们要这个速度,不是因为雅思,而是因为这是英语学习的规律所在。而这个速度之所以和雅思的标准重合,正是因为雅思是紧密结合着英语学习规律的。
和之前的「英语是目的,而不是为了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相反,雅思不是英语学习的目的,而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英语学习使我的布洛卡区多了一番生机,而雅思让我的其他脑区尊重起了那片区域;英语学习填充起词汇的空白,而雅思则明确了还有多少空白;英语学习灌溉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而雅思则告诉我们还有哪到沟渠没有被滋润。
过程,是神圣的。我不认为在某一时刻,我完完全全是在学习英语。学术英语与模联社文件的融合,振奋人心;CAE课程的教材里,脸盲症prosopagnosia依然回荡在我的脑海;有氧读写中的一个个故事,以及我们所写出的一个个故事,无论是奇葩的校园恐龙还是跑题的神秘之杯,都被珍藏在记忆的扉页;多年以后,当我在BBC的网站上滚动鼠标时,我一定会想起,第一次上CNN课的那个下午……就连虚拟语态的认识,都已经被贴上了「语言学」而不是「英语」的标签。
英语就像一张大饼,被其他种类的记忆列强所瓜分。这不是因为英语很弱,而是因为,纯粹的「英语」是没有灵魂的。英语的灵魂,存在于日常的交流中,存在于平时的写作中——而这些交流与写作,也绝不是纯粹的英语。去赋予语言灵魂,就是去体会一个过程,去抛开机械的例句,打开窗让一整个英语的世界涌进来。
这之后,雅思,真的只是一台测速仪。它为众多的人而存在,但绝不要求人们为了它而活。
最后:测速仪是必要的,但高速公路是自己走的。祝读者们在英语学习之路上越走越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