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2月6日,中考化学网络教研

国务院办公厅于1月26日发布了关于延长年春节假期的通知,中小学、幼儿园将推迟开学。开学虽然推迟了,但孩子们的学习任务不能放下。

“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杨老师教研学习工作坊,为全区初三师生提供中考化学总复习系列课程,实现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的目标,能够让师生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的学习资源。

根据教学进度,目前我们还有10、11和12三个单元的新授课,中考化学总复习,中考化学复习是初中化学教学一个压轴环节,而第一轮化学复习又是重中之重。如何克服传统复习模式的刻板、乏味的现象,激活课堂,保证复习质量,提高复习效率?杨老师教研学习工作坊陆续为老师们提供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资源中考知识点、思维导图、微课、录像课、中考真题及针对性的中考试题演练,可以自行下载使用。

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1

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1

可以“吃”的盐--食盐

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去除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知识讲解

1

可以“吃”的盐——食盐

2

粗盐中难溶杂质的去除

3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的考点练习与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可验证生活用水中含钙、镁物质的多少

B、纯净水干净、卫生,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C、向公路的积雪上撒些食盐,能使积雪加快融化

D、在水中滴入洗洁精易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考点: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肥皂水可以检验水的软硬进行分析;

B、根据纯净水中的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加盐可以改变冰的凝固点进行分析;

D、根据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钙镁离子的多少决定了水的软硬,肥皂水在软水和硬水中的选项不同,故A正确;

B、纯净水由于缺少人体必需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对人体不利,故B错误;

C、积雪中撒盐可以改变冰的凝固点,故C正确;

D、洗洁精具有乳化油污的功能,可以将油污乳化成细小的液滴,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选项中应用的原理,然后结合学过的常识进行分析解答。

2.我国某地曾发生把白色工业用盐误作食盐食用引起的中毒事件,这种工业用盐可能含有(   )

A、KMnO4B、Na2CO3

C、NaNO2D、MgSO4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白色工业用盐主要成分是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外观与食盐相似,有咸味,但是它有毒,不能食用.

解答:解:A、KMnO4是暗紫色的固体,工业用盐是白色,所以错误.

B、Na2CO3有苦涩味,无咸味,所以错误.

C、亚硝酸钠外观与食盐相似,有咸味,但是它有毒,能使人中毒,所以正确.

D、MgSO4无咸味,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食品安全不容忽视,要了解甲醛、亚硝酸盐、黄曲霉素、三聚氰氨、二氧化硫等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3.年冬天,威海市遭遇到了建国50多年来罕见的大雪,公路上大量积雪,妨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了避免引发交通事故,交通部门在公路上撒了大量的食盐使积雪融化.其主要原因是(   )

A、食盐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B、食盐溶于水放热使冰雪融化

C、食盐溶于水使水的沸点降低D、食盐与水反应放热使冰雪融化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根据食盐溶于水后的作用答题.

解答:解:B、C、D、食盐溶于水属于溶解,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不会放热,也不会使水的沸点降低.故BCD都不适合;

A、食盐溶于水后食盐的分子打破了水分子之间的联系,使得本来可以形成有序的氢键,进而产生晶体的水分子被打破了连接,不得不继续无规则的热运动,直到温度降得更低.故食盐溶于水可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食盐溶于水后的作用的认识。

4.山西河东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那里有一个被称为“中国死海”的湖泊﹣﹣运城盐池.该湖每年可生产大量的NaCl,下列关于Na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②氯化钠是常用的调味品,还可以用于做融雪剂

③氯化钠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关,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

④氯化钠是白色晶体,溶于水时放热

⑤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海水晒盐是用蒸发的方法使氯化钠结晶的.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②⑤D、③④⑤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常用盐的用途;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①根据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②根据氯化钠的作用进行分析,

③根据氯化钠的生理作用进行分析,

④根据氯化钠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进行解答,

⑤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一般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物质时,都是由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①错误,

②、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炒菜时如果不放盐,菜将食之无味,公路上的积雪可用氯化钠来消除,故②正确,

③、氯化钠在维持人的体液之间离子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故③正确,

④、氯化钠是白色的晶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故④错误,

⑤、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要得到晶体,需要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⑤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对氯化钠的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考查,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知道应用的理论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选项的叙述进行判断。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5.要从不饱和食盐水中获得食盐晶体,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A、无水硫酸铜能够和水结合成五水硫酸铜晶体;

B、在外界条件不变时,食盐不能从饱和食盐水中析出;

C、饱和食盐水加热时,水不断蒸发,有食盐析出;

D、过滤不能从饱和食盐水中获得食盐.

解答:解:A、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无水硫酸铜时,无水硫酸铜能够和水结合成五水硫酸铜晶体,水减少,有食盐析出,得到的是硫酸铜晶体和食盐晶体的混合物.错误;

B、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把饱和食盐水从一个烧杯转移到另外一个烧杯中时,食盐不能析出.错误;

C、蒸发饱和食盐水时,能够获得食盐晶体.正确;

D、过滤饱和食盐水时,食盐和水都能通过滤纸,不能得到食盐晶体.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从各种操作的过程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   )

A、醋B、生石灰C、纯碱D、烧碱

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解答:解:

A、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B、生石灰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盐的概念,解答时要分析各种物质的组成,然后再根据盐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

A、不可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B、小孩经常咬铅笔芯,会导致铅中毒

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D、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对人体有害;

B、铅笔芯中含有石墨和粘土,不含有铅;

C、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是指碘元素;

D、纯碱属于盐,显碱性,能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从而把显酸性的物质除去.

解答:解:A、不可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因为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对人体有害.故选项错误;

B、小孩经常咬铅笔芯,不会导致铅中毒.故选项正确;

C、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故选项错误;

D、纯碱属于盐,显碱性,能够中和显酸性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粗盐中混有少量Mg2+、Ca2+、SO42﹣和泥沙,为了除去杂质,在实验室中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适量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④②①③B、①②③④⑤

C、⑤④③②①D、⑤②④①③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镁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钙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生成沉淀,加入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过滤可以除去生成的沉淀和泥沙,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除去镁离子,加入适量的盐酸可以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可以除去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加入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

A、经故⑤④②①③除杂后,既可以出去杂质的离子,也会出去反应中剩余的物质,最后就只剩氯化钠,A正确,

B、过滤可以将泥沙除去,但是后面生成的沉淀就不会除去了,故B错误,

C、、加适量盐酸,又将生成的碳酸钙重新溶解生成氯化钙,故C错误,

D、经过⑤②④①③顺序除杂质后,既会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也会除去反应中过量的部分,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后。

二、填空题

9.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________.

(2)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________.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________(填化学式).

(4)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________.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1)可以从粗盐溶解过程中的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2)从加入的物质中的离子角度分析.

(3)从④步前的溶液中的离子角度分析.

(4)可以从复分解反应得原理以及加入的物质引入的离子角度分析.

解答:解:(1)用玻璃棒搅拌,加速了液体的流动,使固体很快溶解.

故答案为:加速溶解;

(2)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离子对氯化钠来说不是杂质,钡离子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第④步加入过量的碳酸钠以后,其他的离子都沉淀了,对氯化钠来说,杂质只剩下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了,加入盐酸是为了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转化为氯化钠.

故答案为:过量的NaOH和Na2CO3;(3)第二步后溶液中剩下没有反应的氯化钡,第四步加入碳酸钠,除了将氯化钙沉淀以外,还可以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故答案为:CaCO3、BaCO3.(4)氢氧化钾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钾对氯化钠来说就是杂质了,故答案为: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粗盐提纯过程中的除杂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强,双基要求高。

10.回答粗盐提纯过程的实验问题:

(1)粗盐溶解时,必须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______;

(2)若用如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指出错误之处: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蒸发滤液时,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__,当蒸发皿中________就应停止加热,以免固体烧焦.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玻璃棒在溶解中的作用是加快溶解;

(2)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3)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

解答:解:(1)在溶解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故填:加快溶解;

(2)观察图示可知,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故答案为: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3)蒸发滤液时,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为防止固体烧焦,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时,就应停止加热.

故答案为: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较多量固体时.

点评: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

天津市河东区教育中心化学组

.02.06

分享学习乐趣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zb/5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