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4214.html
酢浆草:别名:酸浆草、酸酸草、三叶酸。
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酢浆草Oxαlis
corniculαtαL.的全草。
多年生草本,高15~22cm。茎细而柔软,下部斜卧地面呈匍匐状,上部稍直立,绿色,微带紫色,在节处生不定根,全体被毛。掌状复叶互生,总叶柄纤细,被毛;小叶3枚,无柄,倒心脏形,长0.5~1.3cm,宽0.6~1.5cm,先端凹入,基部楔形,全缘,背面沿叶脉及小叶片边缘有短毛,春季开黄色小花,腋生伞形花序,具花2~6朵,花序梗纤细,带紫色,有毛;萼片与花瓣均为5片,雄蕊10,花丝下部连合;子房上位,5室;蒴果近圆柱形,有5纵棱,具毛,熟时自行开裂,弹出种子。
生于路旁、田园、住宅及沟边较湿润处。广布于全国各地。
四季可采(但以夏、秋季有花果时采集药效较好),除去泥沙残根及杂质,洗净,切断,晒干。
全草含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丙酮酸、乙醛酸、牡荆素、异牡荆素、牡荆素-2"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
抗菌作用:50%酢浆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卡塔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酸,寒。归肝、肺、膀胱经。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适用于湿热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湿疹,疥癣,痔疮,麻疹,烫火伤,蛇虫咬伤。
9~15g,鲜品30~60g,或研末,或鲜品绞汁饮。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敷或煎水漱口。
(1)急性腹泻:
酢浆草(鲜)60g,洗净,取冷开水半碗,擂汁,一次炖服。《江西草药》。
(2)湿热黄疽:
酸浆草15g,土大黄15g,泡开水当茶喝。(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3)妇女经漏,淋漓不断:
鲜酸浆草60g。捣烂取汁,酌加红糖炖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酢浆草
酢浆草:异名:酸箕、三叶酸草、酸母草、鸠酸草、酸浆、赤孙施、酸啾啾、田字草、酸浆草、酸饺草、小酸苗、酸草、三叶酸、三角酸、雀儿酸、酸味草、酸迷迷草、三叶酸浆。
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酢浆草的全草。
7~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抗菌作用:酢浆草煎剂在平板挖沟法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取原药材,除去残根及杂质,抢水洗净,切段,干燥。
酸,寒。归肝、肺、膀胱经。
《得配本草》:入手阳明,兼太阳经。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湿疹,疥癣,痔疮,麻疹,烫火伤,蛇虫咬伤。
1.《新修本草》:主恶疮(病)瘘,捣敷之;杀诸小虫。解热渴。
2.《本草图经》:治妇人血结不通。
3.《履巉岩本草》:治妇人赤白带下,血淋,热淋。
4.《滇南本草》:止久泻滑痢,赤白痢疾或休息痢。
5.《纲目》:主小便诸淋、赤白带下……治沙石淋。煎汤洗痔痛脱肛甚效。捣涂汤火、蛇蝎伤。制砂、汞、硇、矾、砒石。
6.《医林纂要》:补肺,泻肝,除热气,去瘀血,敛阴出治节。治吐血,衄血,去一切逆血瘀血及血热痈毒。
7.《岭南采药录》:治麻疹,蛇毒,疥疮。
8.《贵州民间药物》:行血止痛,清热利尿,接骨。治尿结,黄疸。
9.《湖南药物志》:活血行气,通经活络,止呕,消食。主治发热,咳嗽,心胃气痛。
10.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安神。治脚癣,皮肤湿疹。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研末;或鲜品绞汁饮。
外用:煎水洗、捣烂敷、捣汁涂或煎水漱口。
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陕西中草药》:内服后忌油腻。
1.治急性腹泻:
酢浆草(鲜)60g,洗净,取冷开水半碗,擂汁,一次顿服。《江西草药》。
2.治痢疾:
(酢浆草)全草研末,每次15g,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3.治湿热发黄:
酸浆草15g,土大黄15g。泡开水当茶喝。(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4.治小便赤涩疼痛:
酸浆草,上一味,采嫩者,洗研绞取自然汁,每服半合,酒半盏和匀,空心服之,未通再服。《圣济总录》。
5.治妇人赤白带下:
三叶酸草,阴干为末,空心酒下三钱匕。《千金方》。
6.治妇女经漏,淋漓不断:
鲜酸浆草60g。捣烂取汁,酌加红糖炖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7.治咽喉肿痛:
(酢浆草)鲜全草30~60g,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或煎汤漱口,并治口腔炎。《闽东本草》。
8.治乳痈:
酸浆草30g,马兰30g。水煎服。药渣捣烂,敷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9.治瘰疬:
(酢浆草)鲜品30g(切碎),鸡蛋1个,共煮熟服
食;另取鲜品捣烂调鸡蛋白涂敷患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10.治二便不通:
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捣汁,入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再服。(《纲目》引《摘玄方》)。
11.治妇人产后子宫脱出:
用酸浆草煎汤,用草坐不开孔,才熏收一半,稍温下手洗,并收入而安。《普济方》。
12.治产后腹痛:
(酢浆草)鲜全草30g,鸡蛋3个,酒适量。水煎,分3次服。《壮族民间用药选编》。
13.治腰带疮:
(酢浆草)全草同石胡荽捣烂,香油调搽。《湖南药物志》。
14.治痔:
酢浆草(雀林草)1大握,粗切,以水2大升,煮取1升,顿服尽,重作一剂,无不瘥者。《外台》引崔氏疗痔方)。
15.治跌打损伤:
酸浆草捣烂,用烧酒调匀外搽。《贵阳民间药草》。
16.治咳喘:
鲜酢浆草30g,紫菀9g。煎服。《安徽中草药》。
17.治梅毒:
(酢浆草)全草捣烂,用布包绞汁搽。《湖南药
物志》。
18.治毒蛇咬伤:
(酢浆草)鲜全草30g,车前草30g,积雪草30g。
捣敷患处。《闽东本草》。
1.治疗急性咽炎:取新鲜酢浆草30g或其干品9g(以鲜品为好),加水煎服,少量多次频饮当茶,小儿可加白糖、蜜糖或冰糖。共观察40例,结果:全部病例于2日内好转(热度降低,咽痛减轻,咽及扁桃体充血减轻)。32例于3日内基本痊愈(体温正常,咽痛基本消失,咽部及扁桃体充血明显减轻,淋巴结无压痛);5例于4日内痊愈;3例于5日内痊愈。
2.治疗血栓性静脉炎:取芦荟和酢浆草按2:1比例加少许冰片,捣烂敷于病变部位,并包扎,属湿热瘀滞型的采用凉敷法,气滞血瘀型的采用热敷法(即把药膏放在砂锅中加热后敷之)。每日
换药1次,30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86例,结果:1个疗程后痊愈(局部疼痛和条索状硬结消失,静脉恢复正常)64例,好转(疼痛消失,条索状硬结消失2/3以上)17例,无效5例,总有效
率94.2%。
《医林纂要》:(酢浆草)能煮红铜为白,其去瘀血可知。味酸数三,则肝木也。开合应晨夕,则肺金之出治节也。酸立收敛,而开合以时,故能补肺金而清肝火,使气静而血不妄行。治吐血、衄血,去一切逆血瘀血及血热、痈毒、汤火伤,毋以贱而忽之。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草药对症图谱》酢浆草
酢浆草:别名:黄花酢浆草、小本盐酸仔草、盐酸仔草。
四季可采集,夏秋采为佳。洗净鲜用或晒干。
全草。
味酸,性凉。入大肠经。
降火清肝,清心安神,止渴,凉血散淤,利尿。
???本品与红花酢浆草同科属,性味功效相同。
痢疾,腹痛,胃痛,小便不利,尿路感染,尿道刺痛,尿血,咽喉痛,解热,神经衰弱失眠,跌打淤抻,龋齿疼痛,腮腺炎,荨麻疹,丹毒,急性淋巴腺炎,高血压症,急慢性肝炎。
干品?11.3~37.5克,水煎服。
胃酸多者、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忌用。
1.膀胱炎:
黄花酢浆草37.5克,羊带来头30克,稻草根37.5克,车前草18.8克,笔仔草18.8克,白茅根18.8克。
用法:水8碗煎3碗,加冰糖炖溶化后当茶饮。
2.尿频腹胀:
酢浆草(黄花盐酸仔草)30克,炮仔草30克,半枝莲18.8克,车前草18.8克,虎耳草15克。
用法:水6碗煎3碗,分3次服之。
3.大便不通:
黄花酢浆草37.5克,雷公根(积雪草)30克,遍地锦30克。
用法:水2碗半,酒2碗半,煎成2碗,早晚各服1次。
4.神经衰弱失眠:
黄花酢浆草(鲜品)56.3克,红枣10粒,马尾松叶
18.8克。
用法:水3碗煎1碗,渣以水2碗半煎8分,分2次服。
备注:马尾松叶为松科植物马尾松的叶,俗称松针。
5.小便尿道刺痛、尿中带血:
黄花酢浆草37.5克,珍冬毛仔30克,乌蔹莓18.8
克,金钱草18.8克,凤尾草18.8克,金丝草18.8克。
用法:水6碗,煎成3碗,当茶饮。
6.跌打损伤淤肿:
鲜黄花酢浆草.5克,鲜香附克,鲜铁马鞭93.8克,食盐少许酒适量。
用法:将三味青草捣烂,加入食盐及酒,炒热揉敷患部。有活血祛淤作用。
7.骨鳗喉:
鲜黄花酢浆草56.3克(用清水洗净)。
用法:捣烂加适量水,取汁缓缓吞咽。
8.乳房肿瘤:
黄花酢浆草30克,蒲公英93.8克,见笑草56.3克。
用法:水8碗,煎3碗,分3次服之。
9.经行腹痛:
黄花酢浆草75克,(用清水洗净)食盐少许。
用法:绞汁加盐少许服。
10.腮腺炎:
鲜黄花酢浆草18.8克,食盐少许。
用法:合用捣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并以鲜酢浆草37.5克,煎水服。
11.跌打重伤、真气脱失者:
鲜酢浆草75克(洗净)。
用法:捣烂绞汁半碗灌服,即可转气回生。
12.跌打伤肿痛:
鲜酢浆草15克,鲜薄菜37.5克?米酒50毫升。
用法:将二味青草洗净,绞汁冲热酒服,并将渣敷患处。
13.皮肤红如涂丹、热如火灼(又名丹毒):
鲜黄花酢浆草56.3克,鲜野薄荷30克,鲜青蒿30克,麻油少许。
用法:将三味青草共捣烂,榨汁,调麻油涂患处。
14.过敏性皮肤疹(荨麻疹):
鲜酢浆草56.3克,纱布1小块。
用法:将鲜酢浆草捣烂,用纱布包裹成小球状,揉搓荨麻疹处。
15.痈疖:
鲜酢浆草18.8克,鲜紫花地丁18.8克。
用法:共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每天换药2次。
16.扭伤、挫伤:
鲜酢浆草18.8克,鲜骨碎补18.8克,鲜天胡荽18.8克,米酒少许,白糖少许。
用法:先将三味药洗净,捣烂,加米酒及白糖调匀,外敷伤处。每日换药1次。
17.痈肿疔疮、刀伤出血(外敷方):
鲜酢浆草15克,鲜一枝黄花叶37.5克,鲜紫花地
丁15克。
用法:三味青草洗净,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
18.急性淋巴管炎:
酢浆草18.8克,枸骨根皮26.3克,乌药15克,苦栋子11.3克、苦参根11.3克。
用法:水5碗煎2碗,分2次服。
19.蜈蚣咬伤、毒虫螫伤、黄蜂螫伤:
鲜酢浆草37.5克,鲜半边莲37.5克(洗净用)。
用法:共捣烂、外敷患处。
20.感冒喉咙痛:
鲜酢浆草75克,伤寒草75克,冰糖30克。
用法:水6碗煎2~3碗,去渣,加冰糖溶化,分2~3次。
21.肝阳上亢引起头晕痛(高血压病)。
酢浆草37.5克,夏枯草37.5克,一枝香37.5克,野菊花11.3克。
用法:水5碗煎2碗,分2次服。
22.急性肝炎:
酢浆草18.8克,茵陈15克,夏枯草18.8克,车前草15克,马兰30克,小号一枝香30克。
用法:水5碗,煎2碗,加白糖1两,调溶化,分2次服。
23.支气管炎:
酢浆草30克,无头土香30克,黄荆子11.3克,蒲公英18.8克,矮地茶18.8克。
用法:水煎2次服用。
成分:酢浆草含有大量酒石酸、草酸,并含有苹果酸柠檬等成分。
药理: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茵、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止作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