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来的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公元年,早在北宋时期,苏轼所著的《物类相感志》中首次对鱼病的寄生虫病原进行了记载:“鱼瘦而生白点者名虱,用枫树皮投水中则愈”。据我国原生动物学家,中国鱼病学的创始人倪达书先生论证,认为这是我国发现小瓜虫的最早论述,并记录了劳动人民的治疗经验。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日趋严重,养殖中所使用的渔用药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抗生素、促生长剂、杀虫药等的大量使用,既危害人类健康,又污染环境。所以,无残留、无污染的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能让更多的水产养殖从业者了解和学习属于我们国家独有的中草药知识,特此开展此一专栏,分别就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的特点、作用、及常用种类等作简要的介绍,以供参考。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一、中草药的特点:

1、天然性:中草药取自天然的动植物、矿物及其产品。植物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普遍含有蛋白质、糖类、淀粉、纤维素、树脂、叶绿素及无机盐等。有的植物中还含有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有机酸和氨基酸等一些化学成分。

这些成分往往具有一定的生理特性,并保持了各种成分结构的自然状态和生物活性,这些物质原本就是地球上生物机体的组成和维持生态平衡的不可缺少的物质;

2、多功能性:中草药的多功能性有增加营养、增强免疫功能、抗应激、抗微生物、驱杀虫害、双向调节和复合作用等。

当中草药作为全方位饲料添加剂时,它的协同作用和对机体的有利因子的整体调节作用十分明显,这是用化学化合物作添加剂所不能比拟的;

3、无毒副残留性:

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均为天然的生物有机物,即使含有有毒成分的中草药,也可经传统的中草药加工法和科学配伍而使毒性降低或消除。

同时,中草药还可以与化学合成药配合使用,使毒副作用减弱或起协同作用增加疗效,弥补化学合成药的不足;

4、无抗药性:

天然中草药大多来源于能够食用的动植物,不易使水产动物产生抗药性。若与抗生素合用,还具有增效和消除毒性的作用。

二、中草药的功效:

1、促进动物产品产量:

A、补充营养;

B、增进食欲;

C、减少消耗;

D、抗御疾病;

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后,可以减少某些疫病的发生,或减轻疫病对动物产品生产带来的损失,从而达到促进增产的目的。

2、防治传染性疾病:

A、抑制病原的生长和繁殖;

B、增强免疫功能;

C、防治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D、缓解症状,促进病变恢复;

E、减少应激,延缓发病;

3、治疗脾和胃肠病证:

4、治疗体表伤病:

三、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中草药:

1、青蒿:

又名苦蒿,为菊科植物青蒿和黄花蒿的干燥或鲜品全草,本品主要含青蒿酮、侧柏酮、樟脑、青蒿素等。在治疗水产动物疫病时,常与黄芩、丹皮联用,对鱼类的细菌性疾病、纤毛虫类寄生虫、真菌性疾病疗效显著;

2、地锦草:

又名奶浆草、血见愁、铺地红等,一年生匍匐草本。药用全草,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抗菌谱广,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可止血散瘀、清热解毒。主治肠炎、败血症等细菌性疾病;

3、大黄:

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生军、川军等。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肠炎病、烂鳃病、腐皮病及白头白嘴病等;

4、黄芩: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成分。此外,还含有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有抑菌、抗病毒、镇静、利尿、保肝、保胆、解毒、消炎及使血糖上升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烂鳃病、疖疮病、打印病、出血性败血症、肠炎病等;

5、黄连:

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根状茎含黄连素、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味极苦,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6、黄柏:

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别名:檗木、檗皮、黄檗、元柏。落叶乔木,含小柏碱、黄柏碱、木兰碱以及黄柏内脂和黄柏酮等,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可治草鱼出血病。

7、大蒜:

又叫蒜头、大蒜头、胡蒜、独蒜、独头蒜,是蒜类植物的统称。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葱属,以鳞茎入药。大蒜有效成分为大蒜素,为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蒜臭,是一种植物杀菌素。

大蒜素,学名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大蒜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具有消炎、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另外,大蒜素用于畜牧和水产养殖,可以明显提高生产性能,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率,增加养殖效益。

新鲜大蒜头中无大蒜素,而有一种无色无臭的大蒜氨酸,在大蒜酶的作用下,大蒜氨酸变成大蒜素及二硫化丙烯基而发挥作用。有止痢、杀菌、驱虫及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肠炎病、烂鳃病、锚头鳋病等。

8、乌桕:

别名:腊子树,又名油子树、木子树等,落叶乔木。以果、叶入药。含有生物碱、黄酮类、鞣质类、有机酸、酚类等成分,主要抑菌成分为酚酸类物质。有杀菌、消肿作用,在酸性条件下能溶于水并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有增效作用。乌桕叶可防治鱼类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

将1公斤乌桕叶干粉(或鲜叶4公斤)用20公斤2%生石灰水浸泡,并煮沸10分钟,pH应在12以上,全池遍洒,使池水成6.25ppm浓度(乌桕叶的量),可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每50公斤或1万尾鱼种,用乌桕叶干粉半斤,混合在饵料中或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防治烂鳃病。

9、槟榔:

为棕桐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含生物碱,以槟榔碱为主,为驱虫的有效成分。槟榔碱对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使虫体瘫痪,失去其吸附于肠黏膜的能力;又由于本品的拟胆碱作用,能增强胃肠蠕动,有利于虫体排出。但要注意的是,槟榔对鱼体有较大的刺激性,需要注意用量问题。

10、南瓜子:

葫芦科植物,含南瓜子氨酸,为驱虫的有效成分。南瓜子氨酸对虫体有先兴奋后麻痹的作用,由于兴奋作用可使虫体缩短,活动显著增加,甚至引起痉挛性收缩。南瓜子与槟榔合用,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使虫体迅速停止活动,完全瘫痪。

11、艾叶:

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茎叶或新鲜全草。主要含侧柏酮、侧柏醇、杜松烯、水芹烯、VA、VB、VC、KCL、鞣酸等物质,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等作用,可提高鱼体免疫力,抑杀病菌,消炎。

由于艾叶具有特殊馨香味,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性能,节省饲料等。

1.病毒性出血病

1.每亩水深1米,用大青叶2斤、贯众10斤,加水60斤煎沸15分钟,兑水全池泼洒。

2.每亩水深1米,取干大黄5斤,用氨水或碳铵40斤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使用时加上0.5ppm(0.5克/立方米)硫酸铜,疗效更好。

3.每亩水面用烟叶2斤,加水煮2小时,连汁带渣兑水全池泼洒。

4.每亩水深1米,夏枯草、甘草各4斤,用水煎煮3次,每次加水20斤,取药液全池遍洒。1次/日,连泼5天。

5.每亩水深1米,用40克大黄加水6-10斤煎煮半小时,同时将克菜油煮沸,待冷却后将两者混合兑水,全池泼洒,视病情轻重连用2-3次。

2.细菌性赤皮病

1.每亩水深1米,用枫树、杨树枝叶各40斤,分扎成若干小捆,分别投入池中,可以用石头压在水底,每三天翻动一次。

2.每亩水面用蓖麻鲜嫩枝叶30斤,分扎成数小捆浸泡在饲料台周围水底,连用2次。

3.每亩水深1米,用五倍子4斤,捣烂并用热水浸泡12小时后,兑水全池泼洒,1次/天,连用3天。

4.每亩水深1米,用鲜菖蒲10斤,捣烂用人尿40斤浸泡12小时后加食盐2斤,全池泼洒,1次/日,连续3天。

5.亩用2斤乌柏叶干粉(或鲜叶8斤)用40斤2%生石灰浸泡,并蒸沸10分钟全池泼洒,可防治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6.每亩水深1米,第一天用生石灰40-60斤化水全池泼洒;第二天用鲜苦楝树果10斤磨碎后煎煮30分钟,兑水全池泼洒,连用2-3天。

7.每亩水深1米,用干艾叶20斤(鲜艾60斤)加水斤,文火煎至60斤,全池泼洒,1次/天,连用3-5天。

8.每亩用菖蒲5公斤和芝麻叶5公斤切碎,浸泡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

3.细菌性烂鳃病

1.每亩水深1米,用鲜枫树叶60斤,分扎成捆放入池塘四周浸泡;或捣烂后全池泼洒。

2.每亩水面用生姜12斤,枫树叶12斤,桑叶3.6斤,樟树叶10斤,混合煎煮2小时,加猪血1.2斤,食盐2.4斤,全池泼洒(下药前可以先泼洒柴油1斤)。

3.1每亩水深1米,用鲜乌桕(乌柏)叶10斤,捣烂用人尿80斤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1次/天,连续3天。平时也可在发病季节将乌桕叶扎成数捆,放入池中沤水,隔天翻动一次。

3.2将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煮沸10分钟进行提效,连水带渣全池泼洒。或者每亩1米水深用鲜乌桕叶20斤。

4.每亩水深1米,用生姜2斤切碎熬汁,加半斤菜油,兑水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天。

5.每亩水深1米,取干大黄5斤,用氨水(或碳铵替代)40斤,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

6.每亩水深1米,用大青叶10斤、黄连2斤,加水煎成药液,全池泼洒,连用3天。

7.每亩水深1米,用干艾叶20斤(鲜艾60斤)加水斤,文火煎至30公斤,全池泼洒,1次/天,连用3-5天。

8.每亩1米水深,用新鲜松树叶30-40斤,研成细末,兑水50斤(或煎汁),全池泼洒。

点击链接:赛科集团赛有渔产品介绍专业做中药水产动保

如果有需要购买和代理的老板,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yy/7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