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四个大题,满分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Al-27Cl-35.5Fe-56Cu-64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生活用品中,用金属材料制作的是( )
2.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3.下列与金属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铁和钢性能完全相同
B.炼铁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常温下所有金属均为固态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4.金属材料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的材料
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常用于制成发热体
5.下列事实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或铜强的是( )
A.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高
B.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
C.空气中铁比铝更容易被腐蚀
D.铝丝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铜树”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l2+2NaBr===2NaCl+Br2
B.Fe2O3+3CO2Fe+3CO2
C.Zn+CuSO4===ZnSO4+Cu
D.CuO+H2Cu+H2O
7.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Mn+H2SO4===MnSO4+H2↑
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
8.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Ag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l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9.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
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
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10.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X>Y>Z
B.Z>Y>X
C.Y>X、Y>Z
D.X>Y、Z>Y
11.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12.下列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金属选项
溶液
A
B
C
D
ZnSO4溶液
—
Fe
Ag
Fe
FeSO4溶液
Zn
Ag
Zn
—
AgNO3溶液
Fe
—
—
Fe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4分)
13.(8分)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洁净的铁钉在下列情况下容易生锈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在潮湿的空气中
C.浸没在植物油中
(4)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写出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一洁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14.(8分)金属钯是稀有的贵重金属之一,金属钯制成的首饰不仅有迷人的光彩,而且经得住岁月的磨砺。现有银(Ag)、铂(Pt)、钯(Pd)三种金属制成的戒指,某实验小组利用它们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1)把钯戒指放入稀硫酸溶液中,戒指完好无损,可推测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铁之________(选填“前”或“后”)。
(2)如果将钯粉置于盐酸溶液中,边通入氧气边搅拌,钯粉溶解得到二氯化钯(PdCl2)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将银、铂戒指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只有银戒指表面有明显变化,推测甲烧杯中还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判断,银、铂、钯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8分)白铜(Cu、Ni合金)因为光泽好、耐腐蚀、容易加工等优点,常代替银做饰品。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室分离废弃白铜饰品成分的流程(部分反应产物在图中已略去)。
已知溶液B中含有一种二价金属的硫酸化合物,溶液D中只有一种溶质。
分析该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过程Ⅱ中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
(2)过程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Ni、Zn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6.(10分)有一种神奇的蜡烛,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是镁、铁、铜三种金属中的一种。
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呈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________
2.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后的溶液呈______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
(1)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吹灭蜡烛时,烛芯中的金属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的兔首和鼠首(如图)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某些铜器表面呈绿色,这是因为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了铜锈(俗称铜绿)。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梁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________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母编号)。
小风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材质是纯铜,一个材质是青铜)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8分)
18.(8分)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放置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故又称假银箔。
(1)小柯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铝表面的致密保护膜阻止铝与稀盐酸反应;在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3时间后氢气质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柯取1.9g铝箔样品与50.0g稀盐酸充分反应,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51.7g。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保留1位小数)
参考答案与点拨
1.B 2.A 3.D 4.D
5.D 点拨:铝丝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铜树”,是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置换出来的铜附着在铝丝的表面。
6.B 点拨:B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7.C 点拨:锰在锌前,铁在锌后,因此铁不可能把锰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故C错误。
8.D
9.B 点拨:依据该置换反应的过程:Fe+CuSO4===FeSO4+Cu,以及反应的铁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关系可知:该反应发生时,铁置换出铜时反应的铁小于生成的铜。答案选B。
10.A 点拨:由左图信息可知,XHY;由右图信息可知,YAgZ,即XYZ。
11.C 点拨:t2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参加反应的酸的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质量不等,C不正确。
12.C 点拨:C项中,第一行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Zn>Ag,第二行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但是没有证明铁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3.(1)C
(2)Fe+CuSO4===FeSO4+Cu (3)B
(4)Al2O3+3H2SO4===Al2(SO4)3+3H2O
(5)FeSO4 Cu
14.(1)后
(2)2Pd+O2+4HCl===2PdCl2+2H2O
(3)溶液变浑浊 银、钯、铂
15.(1)Cu 过滤
(2)Ni+H2SO4===NiSO4+H2↑
(3)Zn、Ni、Cu
16.铜 无
(1)Mg+2HCl===MgCl2+H2↑
(2)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气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只需答出“隔绝了氧气”或是“氧气不足”等即可) 2Mg+O22MgO
(3)隔绝氧气(或剪除烛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
17.Cu2(OH)2CO32CuO+H2O+CO2↑
水、二氧化碳(或H2O、CO2)
D
在一个干燥试管内放入铜片并通入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并塞上橡胶塞,放置对比观察
不全面,不同地点条件不同,无法比较
点拨: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实验不能很好地说明铜生锈与水有关,最好设计有氧气、二氧化碳而无水的环境作对比实验,说服力才强。不同地点条件不同,无法比较,所以结论也就不全面。
18.(1)稀盐酸的浓度在反应中逐渐降低 稀盐酸已全部反应完
(2)解:生成氢气的质量:1.9g+50.0g-51.7g=0.2g。
设参加反应的单质铝的质量为x。
2Al+6HCl===2AlCl3+3H2↑
54 6
x 0.2g
= x=1.8g
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为×%=94.7%。
答: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为94.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