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空气的成分与用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指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要记清,莫与质量混一起;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可做保护气的是(A)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C)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价值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考点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物质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就是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装置3.化学方程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4.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2)在集气瓶内加入适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3)用弹簧夹夹紧连接导管的胶皮管。(4)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胶塞。(5)待红磷熄灭,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5.实验现象(1)红磷在集气瓶内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6.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7.实验成功的关键(1)红磷要过量。(2)装置必须密封。(3)导管内先注满水。(4)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5)容器底部放少量水。9.药品的选用原则(1)红磷替代品应满足的两个条件①物质在空气中容易燃烧,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消耗其他气体。②物质与氧气反应时生成固体,生成气体容易被吸收。(2)能否用其他药品代替红磷?10.实验改进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无论怎样变化,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物质与氧气反应,将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1.如图所示是教材中“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你认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B)A.利用电热棒加热避免了燃烧匙放入时瓶内气体逸出B.火焰熄灭是由于瓶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C.反应完成后未打开止水夹前瓶内物质质量不变D.反应完成后不应该马上打开止水夹考点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D)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可吸入颗粒物2.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行动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D)A.积极治理沙漠、荒山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C.有条件的地区大量使用太阳能D.露天焚烧固体垃圾考点4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无色、无味、气态,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氧气具有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能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1)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所以氧气不能燃烧。(2)氧气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不是与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化学反应,比如与金不能发生反应。(3)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4)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比如铁。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B)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变黑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火焰,生成白色粉末2.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考点5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氧气(1)用固-固加热型装置进行实验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目的是使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3)从制取氧气的速率、节能等方面优先选择过氧化氢制取氧气。(4)这三种药品都可以用来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中都出现了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在高锰酸钾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三种药品制取氧气所涉及的物质中,只有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因此这三个反应都可以回收利用二氧化锰,方法是溶解(用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要这一步)、过滤、洗涤、干燥。2.工业制氧气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控制温度,蒸发液态空气,可分离出气态氮和液态氧。分离(蒸发)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考点6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起催化作用。(1)“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2)催化剂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3)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1.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向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些二氧化锰,立即产生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B.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都分解产生氧气C.二氧化锰做催化剂D.该反应过程中只有氧气一种产物产生2.下列有关二氧化锰的说法正确的是(D)A.二氧化锰可以在任何反应中做催化剂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只能做催化剂D.不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也能分解出氧气3.将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受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像(图中a表示纯净的氯酸钾,b表示加入了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正确的是(D)1.“烟”≠“雾”“烟”是大量细小固体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如碳不完全燃烧产生黑烟。“雾”是小液滴聚集而成的,如浓盐酸挥发产生白雾。2.“光”≠“火焰”“光”是固体物质直接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火焰”是固体物质熔化产生的蒸气或气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蜡烛燃烧产生火焰。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B)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不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