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59341.html“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历史上也有无数个今天。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从3月11日起,我们开通了“历史上的今天”专题,每天推送一期历年当日国内外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希望我们能吸取教训,时刻保持警惕。”
1
▌突发!!深圳富士康起火,现场火光冲天今日清晨6时许,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富士康鸿观科技园C11栋厂房楼顶突然冒起滚滚浓烟,并伴不断往外冒出明火。
据目击者称,早上6点左右发现着火,消防到达现场后,7点50分左右火势基本扑灭,火灾发生时上夜班的员工还未下班,上白班的员工还未完全进入厂房。着火位置位于C11栋楼顶,该厂房楼顶上架设有许多非常大的管道等装置,着火的就是这些管道。据辖区救援站站长介绍,着火的装置为位于厂房顶部用于处理空气的环保塔装置,其一些塑料或橡胶制品造成了现场的烟雾比较大。
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
2
▌雪佛龙彭布罗克储罐爆炸致4死1伤关键字:潜在点火源;轻烃聚集;储罐爆炸年6月2日,雪佛龙公司彭布罗克郡炼油厂的一个常压储罐发生爆炸,4人不幸遇难,1人受重伤。
事故现场情况:
年6月2日下午6点刚过,雪佛龙Pembroke炼油厂胺再生装置内的一个常压储罐发生爆炸。一个火球炸开了储罐,导致四名工人死亡,1人严重烧伤。
爆炸的力量使这个重达5吨的钢罐顶向飞上了55米的空中。在险些撞到一条多燃料管道后,爆炸飞出的罐顶撞到了一个装有极易燃丁烷的加压球罐上。幸运的是,爆炸飞出的罐顶没有损坏丁烷储罐,否则会导致液化石油气(LPG)大量泄漏。
爆炸是由储罐(17T)内的可燃气体意外点燃引起的,在此过程中,本应进行例行清罐操作,为后续工作做准备。
彭布罗克炼油厂:
该炼油厂建于年,第二年开始运营,最初每天提炼桶原油。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在事故发生时产量已经达到每天桶。原油经过加工,主要生产汽油和柴油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胺再生装置(ARU):
原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但也含有硫化氢,硫化氢有毒,必须脱硫。硫化氢是通过一种涉及二乙醇胺的工艺从原油和其他石油产品中分离出来的。该工艺中涉及的二乙醇胺等化学物质可以去除夹带的硫化氢,然后被循环使用。二乙醇胺的加工和再循环在胺再生装置(ARU)内进行。
ARU向炼油厂内的九个加工装置提供二乙醇胺,加工流程包括在轻微压力下混合二乙醇胺(胺)和石油产品,以便从石油馏分中除去硫化氢。
脱硫的关键在于胺溶液和硫化氢之间的强亲和力。硫化氢与涤气器中的胺发生化学结合,形成富胺,然后被抽回ARU。在ARU中,富胺在再生塔中用蒸汽加热,以除去和分离出硫化氢。生成的无硫化物胺溶液从再生塔底部泵回胺运行罐,在那里暂时储存,然后再泵出用于炼油厂洗涤器。
在洗涤过程中,胺不仅与硫化氢结合,还会吸收一些它所接触到的碳氢化合物。夹带的碳氢化合物随后与富胺一起返回ARU“缓冲罐”。在这个容器中,碳氢化合物会分离,漂浮在含水胺的上方,随后将其输送至ARU火炬分离罐。
ARU火炬筒可以处理不同来源的轻烃物质,不仅仅是ARU。大部分碳氢化合物会如预期的那样蒸发并进入炼油厂火炬系统。残余物包括各种碳氢化合物和一些受污染的胺,会积聚在火炬筒的下部一个称为“保护罩”的地方。最初,这些残渣会被自动泵送到炼油厂其他地方的原油污水处理系统,或者ARU上的专用油污水分离罐。然而,在年,该公司决定将ARU作为一个“封闭系统”运行,这意味着火炬罐残留物最终都会自动泵送到胺运行罐。
这一变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正常ARU操作后转移到ARU火炬桶的任何液态烃都保留在装置上,最终积累在ARU17T运行罐中。
ARU储罐:
ARU有两个立式处理罐,分别为17T和17T。两者的直径和高度都是9.7米,每个罐中液体上方的蒸汽空间通过自动压力真空阀与大气相连。随着罐内液位的上升,罐内的空气被挤出容器(呼气)。同样,当水位下降时,为了防止形成真空,周围的空气将进入储罐蒸汽空间(吸气)。
这两个储罐被设计成两种不同的用途。17T罐针对废物流的分离进行了优化,17T罐设计用作贫胺工艺储罐。与最初设计的意图相反,这些年来这两个储罐被交替使用。一个罐被指定为“运行罐”,温度保持在40℃,用于储存胺并将其再循环至炼油厂洗涤器,而另一个罐用于将“污水”物质分离成其组成部分。为了防止胺的氧化,两个罐都配有毫米厚的“柴油”,漂浮在含水胺的上方,以抑制氧气进入。17T储罐建于年,在事故发生前,自年以来一直作为运行罐运行。
▲事故发生前,ARU储罐位置
轻烃的聚集:
返回ARU的富含胺的大部分碳氢化合物的挥发性相对较高,在丙烷到壬烷的范围内。它们统称为“轻烃”,大部分是己烷到辛烷。这些物质在正常大气条件下会产生大量的蒸汽。自年以来,在ARU缓冲罐中从富胺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轻烃最终会积聚在胺运行罐中。由于还有一条通过ARU火炬罐到达胺运行罐的路线,其他轻质烃源有可能迁移到运行罐中,造成进一步污染。胺运行罐在约40℃的温度下运行。在这些温度下,这些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形成的蒸汽量远远高于在顶部空间形成可燃气氛所需的最低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柴油”覆盖层被积聚的轻烃污染,显著增加了覆盖层的厚度,所以需要去除柴油层中过量的烃物质。年,油箱最初装有毫米的“柴油”。到年1月,这层覆盖层的深度增加了三倍,达到毫米,由于其成分的变化,不再被视为“柴油层”——它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为“碳氢化合物层”,虹吸设备可以用来去除柴油层中过量的烃物质。在年6月,碳氢化合物的深度达到了毫米,使用真空罐移除了大约23立方米的碳氢化合物液体。
事故发生前:
年4月23日至年5月14日期间,17T号储罐停止使用,进行日常维护。在此期间,17T罐作为胺再生装置的运行罐和废液罐运行。维修后,17T储罐作为运行储罐重新投入使用,向储罐充入新的柴油覆盖层(毫米深),在年5月14日至17日期间,17T内的大部分胺液通过低位连接管道转移至17T。17T内的碳氢化合物层留在储罐内,没有转移。年5月17日,一名工厂操作员对17T号储罐进行了手动倾斜试验,并记录碳氢化合物层的深度为0.55米。
爆炸事件经过:
18时19分,17T储罐内发生爆炸。在初始点火点之后,容器内膨胀的燃烧气体产生的超压将罐壳从底部撕裂,随后从顶部弹出。一个火球从船的底部喷射出来,吞没了南面紧邻的区域,包括真空罐车。
爆炸冲击力将5吨重的油罐顶部向东北方向炸飞约55米,与地面碰撞后,翻滚并与丁烷球罐碰撞,导致球罐支腿和支撑结构损坏。
▲储罐17T顶部爆炸时被炸飞到球罐附近,导致球罐支腿和支撑结构损坏
爆炸成分–ARU储罐内容物:
17T储罐内碳氢化合物层的闪点为54℃,与柴油类物质的闪点相似,但随后更详细的分析表明,它含有柴油燃料中通常不存在的成分。同一罐的排放管线中的材料闪点低得多,为15℃,在40℃的正常工艺条件下,很容易产生潜在的易燃蒸汽。这种材料代表17T罐先前排放时的材料特性。
通向17T罐的排水管线用于将罐内容物排入胺槽。对排水管道中发现的这种材料的闪点分析代表了年5月从17T罐中排出的最后一种已知材料,以及爆炸事件之前罐中存在的材料,这种材料的闪点非常低,为-1℃至-3℃,具有极高的易燃性,即使在环境温度下也有可能产生易燃蒸汽浓度。
▲事发现场监控画面
潜在火源:
■静电
点燃蒸汽云所需的点火能量极小,单位为毫焦耳(mJ)。碳氢燃料的最小点火能量(MIE)在25°C和大气压下为0.2-0.3mJ。材料表面的运动会产生电荷。如果产生的电荷不能及时导出,那么大量的势能就会在材料上积累。当不同带电状态的材料相互靠近时,结果可能会产生火花。这种放电的能量可能远远超过点燃爆炸性大气所需的MIE。
为了提高机动性,BA承包商通常会用一段钢制脚手架杆将非导电性PVC吸水管的一端压沉。尽管它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介质,但任何这样的电极都将通过软管本身的材料与地面隔离。因此,聚氯乙烯软管上积累的任何势能(通过输送内部不导电的碳氢化合物流体)都可以作为高能火花从钢杆表面迅速释放出来。在储罐17T的易燃顶部空间内使用此类设备将成为潜在的火源。
■自燃材料
自燃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自燃。没有采取积极行动来确认潜在自燃物质的存在或防止其点燃。
事实上,调查取样和分析确实在17T罐的残留物中发现了大量硫化铁化合物(一种潜在的自燃物质)。虽然在测试的硫化铁样品中没有观察到自燃活动,但一些硫化铁可能在事故发生前就有自燃的可能性,这一风险不容忽视。
为了发生自燃,这种材料必须变得非常干燥并暴露在大气中的氧气中。在事故发生之前,油箱中的液位已经下降,暴露出加热器线圈的表面。然而,没有气流来促进残留物的干燥,因此不确定罐中的任何自燃材料是否足够干燥以至于发生点火。
爆炸发生时,BA承包商正在施工。然而,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点火是静电火花还是自燃。所以两种点火源都存在引起爆炸的可能。
安全管理原因:
导致爆炸发生的因素,还有以下几点: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存在缺陷:没有包含关于胺罐内存在易燃碳氢化合物或自燃物质的说明或警告,风险信息仅集中在有毒硫化氢的存在上,
?作业许可
作业许可不完善:BA监督员在工作开始的当天早上为17T号油罐签发了工作许可证,这项工作只花了7分钟就完成了。BA储罐上的所有清洗活动都登记在该许可证内,该工作包括三项具体任务——将真空储罐引入受限工艺区、拆除可被描述为破坏安全壳的顶部人孔,以及最后从储罐中抽取液体。每一种都涉及不同的风险,需要不同的控制措施。
?对承包商管理
彭布罗克炼油厂认为BA是一个很好的承包商,在-年期间,该公司被评定并授予“A”级,这是雪佛龙合同、健康、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中可达到的最高等级。BA成功地与其他承包商竞争,并于年12月赢得了一份为期四年的合同,为雪佛龙公司提供储油罐清洗服务。雪佛龙和BA之间的合同涉及一系列标准和指南,其中最相关的是BS《不良静电的控制》,但没有包括与安全相关的具体储罐清洗标准。
?风险评估
年的内审结果显示,雪佛龙彭布罗克炼油厂的风险评估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具体的现场条件。
?员工技能
雪佛龙员工缺乏相关知识。调查显示,炼油厂员工没有经过足够的培训就开始上岗操作。
根本原因:
(1)缺乏关于17T罐中轻烃的知识
雪佛龙彭布罗克炼油厂掌握的信息涉及ARU储油罐被轻烃污染。公司员工并不知道这一事实或污染的程度。
(2)风险隐患识别不足
在年决定将ARU作为一个封闭系统来运行之后,发生了一些事件,这些事件本应引发对单位风险评估的重新评估,特别是需要反复清除积聚在运行槽内的多余轻烃材料,但雪佛龙公司没有进行隐患识别,也识别在可燃环境中运行的储罐的风险。
(3)没有安全控制装置
两种潜在点火源(静电火花和自燃材料自燃)造成的风险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或控制。
3
▌辽宁大连石化三苯罐区动火爆炸致4死关键字:违章动火;甲苯年6月2日14时27分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大连石化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小罐区#杂料罐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物料着火,并引起#、#、#三个储罐相继爆炸着火,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事故发生经过:
年3月15日,1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由于效益原因停工。自年4月开始,大连石化公司对1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对配套的三苯罐区进行检修。
年4月15日,大连石化公司与中石油七建公司签订《炼油化工装置检修合同》及《炼化装置检修工程服务安全生产合同》,合同期限为年4月15日至年12月30日。
年5月15日,中石油七建公司与林沅公司签订《1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停工检修、技措、改造合同》《安全协议》,双方未在合同上盖章、签字,合同期限为年5月19日至年12月31日,合同分包方式为劳务作业分包。工程开工时间为年5月19日。
发生事故的#罐施工作业的计划单(工单号)内容为更换锈蚀严重的罐顶侧壁仪表维护小平台板。
年6月1日(星期六),大连石化公司第一联合车间设备主任邓某峰安排设备员李某辉下达#罐仪表维护小平台板更换、消防水线加导淋作业票。李某辉和林沅公司施工人员到现场确认后,为其办理了#罐施工作业票。9时左右,监护人三苯罐区外操工邵某庆到#罐顶时,闻到罐顶气味较大,将罐区工艺员韩某叫到罐顶进行确认,韩某确认罐顶气味较大,并发现罐顶呼吸阀没有加盲板,即告知林沅公司现场施工人员不加盲板不得动火作业。因林沅公司未及时清理5月31日在该车间作业现场遗留的杂物,安全员王某庆告知该公司施工人员停止其在小罐区的所有动火作业,故当日办理的#罐更换维修仪表小平台板的动火作业许可证(第号)未下发。当天未进行#罐维修仪表小平台板更换作业。
6月2日,第一联合车间早调度会后,王某庆将6月1日未下发的#罐动火票(第号)动火作业有效期改为6月2日,并安排三苯罐区外操工慈某对#罐进行现场动火作业监护。慈某到达小罐区现场时,林沅公司的领班张某伟、电气焊工陶某海、姚某利及力工石某泉(负责现场卫生清扫和监护)已在现场。
9时30分左右,慈某与王某庆一起登上#罐顶,王某庆闻到很重的油气味,但无法确定泄漏源,慈某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对观察孔处可燃气体浓度进行了检测,王某庆检查检尺口,并将卡扣卡好后用防火布盖上,确认呼吸阀盲板已加上。因泡沫发生器附近油气味道大,随即要求施工单位将泡沫发生器用黄泥堵上、将仪表小平台护栏用防火布围上。王某庆将动火票交给慈某,随后离开#罐施工现场。
10时30分左右,慈某将动火票交给林沅公司现场作业人员,施工人员使用气焊等工具对腐蚀的仪表小平台板进行拆除。
13时40分,林沅公司4名作业人员开始#罐作业,1人在罐下清扫地面,1人在维修仪表小平台铺设新花纹板,2人在罐顶进行动火作业。
14时27分53秒(工厂监控视频显示时间),#罐突然发生爆炸着火,罐体破裂,着火物料在防火堤中漫延(各罐之间无隔堤),小罐区防火堤内形成池火。14时28分01秒、14时28分29秒、14时30分43秒,#罐、#罐、#罐相继爆炸着火。
事故直接原因:
林沅公司作业人员在罐顶违规违章进行气割动火作业,切割火焰引燃泄漏的甲苯等易燃易爆气体,回火至罐内引起储罐爆炸。
事故间接原因:
1.中石油七建公司大连项目部在承揽#储罐仪表维护平台更换项目后,非法分包给没有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林沅公司,以包代管、包而不管,没有对现场作业实施安全管控。
2.林沅公司未能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取得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就非法承接项目;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动火;未对现场作业实施有效的安全管控。
3.大连石化公司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认真不严格,检维修管理、动火管理和承包商管理严重缺失。
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大连石化公司“6·2”爆炸火灾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4
▌0602山东高密海屹精细化工火灾致2死2伤关键字:静电积聚;爆炸性气体年6月2日16时45分,高密市海屹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吨对苯二酚建设项目在新工艺实验时发生火灾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万元。
工艺概况:
该公司位于潍坊市高密建滔化工工业园内,其年产吨对苯二酚建设项目采用北京一公司研发成功的苯酚催化氧化法制取对苯二酚生产技术,主要原料为甲醇、苯酚,年初取得潍坊市安监局设立安全审查批准手续,未取得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批准手续,发生事故时项目正在建设中。
后来该公司技术负责人刘某田在网上发现某大学副教授胡某才发表的论文,论文称该工艺可提高苯酚的转化率。公司决定采用其技术试试,于是联系胡某才并与他签订技术转让协议,购买其研发的技术。协议中规定胡某才向高密市海屹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转让两步法制对苯二酚技术中的第一步(苯酚氧化制对苯醌)实验室研究成果,高密市海屹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场所、仪器、原料等必备条件,在胡某才指导下完成小试工作。
事故经过:
年5月31日晚上,该公司开始在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进行试压,压力达到35公斤后,保持到6月2日上午8时,压力当时为31公斤,然后将压力卸掉。试压结束后,在胡某才的现场指导下,利用高压反应釜及氧气钢瓶根据胡某才提供的工艺,将小试的原料(甲醇和苯酚)数据简单放大了倍进行实验。
当天上午8时至12时,用蒸汽将公斤固体苯酚加热融化,12时先用真空泵将一桶甲醇(约公斤)吸入到反应釜中,再将化成液体的苯酚抽进去,13时将剩余的4桶甲醇(约公斤)全吸到反应釜中。
大约15时左右,开始加入10公斤氯化钠(工业用盐)和15公斤硫酸铜两种固体催化剂,同时开启搅拌,并将投料口密封,反应釜保持常温30-35度之间。胡某才带领2名工人在氧化反应釜平台上操作。
16时开始用氧气瓶通入氧气。
16点30分左右,胡某才要求电工把变频器的速率由10赫兹调快到15赫兹。
16时45分左右,反应釜周围突然喷出火球,现场岗位操作人员王某、高某祥,陪同胡某才来公司并在现场查看的4人被反应釜中喷出的物料烧伤,后经抢救无效,王某、胡某才死亡。
事故直接原因:
反应釜加入物料甲醇、苯酚,通入氧气后,反应釜内形成甲醇与富氧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在搅拌的过程中,反应釜的搅拌速率增快,加速了反应釜内静电的集聚,虽然该反应釜有静电导除设施,但在加速搅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难以及时导除,发生静电局部集聚,引发反应釜火灾事故。
事故间接原因:
一是技术工艺不具备在生产装置进行实验的条件,实验前未进行风险评估,这次实验没有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操作规程和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胡某才研发的技术仅在实验室实验成功过,未经任何部门认定,不具备在生产装置进行实验的条件。
二是违反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的有关规定,不采用设立报告批准的成熟工艺,而是购买实验室工艺在生产装置上进行新工艺实验。
三是项目的设备、设施未安装完毕,实验时没有使用必要的远程控制安全设施如压力、温度、液位、流量集中检测、控制、报警,反应釜加料量的连锁控制,反应釜的压力、温度与氧气加入阀连锁、与冷却水阀连锁等自动控制设施。
5
▌0602某公司RTO炉底着火关键字:废气洗涤不充分年6月2日12:21分许,某工厂操作工对3期RTO装置湿式洗涤器循环水进行置换时,RTO装置C床底层温度发生高高报而停产,造成RTO装置C床底部着火。操作工马上对RTOC床及管线冲水冷却,同时关闭尾气进气风机和尾气进口阀,调整C床底层温度高高报设定值,进行冷却半小时后,RTO装置温度恢复正常,重新投入使用。
事故直接原因:
在进行湿式洗涤器循环水置换时,排水速度过快,造成进入RTO装置的有机废气洗涤不充分,有机物固体颗粒带入到陶瓷体内,在床体的温度最高点引起燃烧,引起C床体底部着火。
▲RTO(非本次事故图片),蓄热式热力焚化炉,又称为蓄热式氧化炉,英文名:RegenerativeThermalOxidizer,简称为“RTO”。其原理是把有机废气加热到摄氏度以上,使废气中的VOC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氧化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特制的陶瓷蓄热体,使陶瓷体升温而“蓄热”,此“蓄热”用于预热后续进入的有机废气。从而节省废气升温的燃料消耗。陶瓷蓄热体应分成两个(含两个)以上的区或室,每个蓄热室依次经历蓄热-放热-清扫等程序,周而复始,连续工作。蓄热室“放热”后应立即引入部分已处理合格的洁净排气对该蓄热室进行清扫(以保证VOC去除率在95%以上),只有待清扫完成后才能进入“蓄热”程序。6
▌0602广西柳州盛强化工有限公司双氧水槽车爆炸关键字:超压爆炸;双氧水分解年6月2日19时和6月3日凌晨2时,一辆装载双氧水的双罐体槽车在国道广西鹿寨县寨沙路段,2个贮罐先后发生爆炸,造成事故车辆损坏、交通中断9小时的恶果。
事故概况:
年6月2日上午9时58分,司机陈某某、押运员兼司机张某开槽车到柳州盛强化工有限公司装双氧水。灌装工按常规对车辆的“三证”及罐体外观进行了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因为该车是第一次来装双氧水,为慎重起见,灌装工吩咐押运员用水分别对2个罐体进行灌水冲洗。之后开始灌装双氧水,2个集装箱罐共装了39.6t50%浓度的双氧水。13时33分槽车离开柳州运往深圳。
下午17时,槽车行驶到国道鹿寨县寨沙路段一坡顶处,司机陈某某从后视镜中看到拖车上靠近驾驶室的第一个罐体顶部的人孔盖有液体溢出,即将车子停靠到公路右侧检查,与押运员张某爬到罐顶上,打开快开式人孔盖查看,发现里面的液体在冒气泡,如开水般沸腾并溢出,流到地面冒起白烟,且越来越激烈,两人不知如何处理,束手无策。约18时叫过路的司机向报警。
约18时10分,鹿寨县交警来到现场实施交通封锁。
19时左右,第1个罐体发生剧烈爆炸,罐体全部解体,挂车大梁弯曲变形,牵引车车头损坏,大量双氧水喷出。第1个罐体发生爆炸后,司机陈某某又到现场查看第2个罐体,发现第2个罐体内的液体也在沸腾。
此时,柳州市及鹿寨县安监、公安、消防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先后到达现场,消防中队用消防水车对第2个罐体进行冷却。
约21时20分,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应急救援中队的第1批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此时,罐体下部左右2个排料阀橡胶垫片因高温软化并在罐内压力下被挤出,罐内双氧水从阀门喷出。为了排出罐内的双氧水,防止因反应压力过高发生爆炸,2名救援人员在消防水炮掩护下,将罐体下部2个出料球阀打开,排出罐内的双氧水。
至6月3日凌晨2时左右,当第2个罐体内的双氧水快排放完时,罐体突然发生爆炸,罐体中部鼓胀变形,人孔盖板被炸飞。此次事故除运输车辆及罐体损坏外,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直接原因:
罐体无测温装置,排气孔过小且无防尘罩等;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罐体未经固熔处理,内表面未经抛光和钝化处理。
装入双氧水后,因腐蚀作用溶出的金属离子和附着在表面的焊渣等杂质可对双氧水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因排气孔太小,分解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和氧气不能及时有效排放,导致罐体超压爆炸。
事故间接原因:
1.集装箱罐系按工作介质为轻质燃油技术标准设计、制造,材质和制造工艺及罐体结构均);
2.集装箱罐左右两侧的出料阀及人孔盖密封垫均采用普通橡胶垫。普通橡胶为高分子可燃有机物质,可诱发双氧水发生连锁放热分解反应,导致爆炸不适合装载双氧水。
3.该集装箱罐在此前曾装载过粗苯和32%烧碱,在此次装入双氧水前仅采用灌水方法冲洗,因冲洗不彻底(如法兰连接处),残余的碱性物质与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爆炸。
7
▌中石化南化公司氮肥厂中毒致3死关键字:人员失误;中毒年6月2日,江苏南化公司氮肥厂硝酸车间发生一起氧化氮中毒事故,造成3人中毒死亡。
事故经过:
年6月2日,某化学工业公司氮肥厂硝酸车间停车进行年度计划大修。停车后需要对2台碱洗塔进行酸洗,酸洗前需在5号碱洗塔和2号循环槽回流管间插盲板。检修人员在午饭前插好了盲板。下午开始工作后,插其他几个位置的盲板。在插盲板过程中,2名检修人员在未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又将上午插好的盲板抽了出来。
16时15分,开启酸泵,将20%稀硝酸送往碱洗塔。
16时20分,有人发现碱吸收循环槽处冒出棕黄色的氧化氮气体,急忙通知有关人员停了酸泵,并打开鼓风机放空阀,关出口阀。此时冒出的氧化氮气体己飘向下风侧的硝酸钠工段厂房及其厂房内的女浴室。此时在女浴室有3名女工在洗澡,因吸入氮氧化物而发生急性中毒。
事故直接原因:
硝酸车间停车大修置换时,作业工人错抽盲板,导致氧化氮气体从碱吸收循环槽逸出,导致中毒。
事故间接原因:
检修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如插盲板作业管理混乱,没有把责任落实到人,布置任务不到位,印发的盲板图没有给直接从事盲板抽插作业的检修人员,且在插盲板处没挂牌,插盲板后没检查等。此外,浴室距生产现场太近,在有毒害气体产生的生产区域设置浴室等生活设施是不适宜的。
8
▌某市炼油厂汽油爆炸致14死40伤关键字:汽油;电火花年6月2日14时35分,某市炼油厂研究所中型工厂发生汽油爆炸事故,死亡14人,轻重伤40人。
事故经过:
年6月2日约8时,该中型工厂在生产成份为磺酸钡盐的添加剂时,操作工徐某某为了观察汽油流量,用36伏不防爆低压行灯照明,行灯不慎坠落,碰在盛汽油的桶口上,灯泡震破后产生火花,致使桶内挥发的油气燃烧,蔓延到周围的20桶添加剂,同时发生燃烧。经过广大干群和消防人员的奋力抢救,火炎延续了20分钟左右后被扑灭,未伤人。
火灾后,厂里组织清理现场,因添加剂粘度大,水冲不掉,有人建议用黄沙或木屑搓,中型组副组长何某提出用汽抽洗,研究所江副主任对这一建议虽表示怀疑,但未加制止。于是,参加清理的同志就一桶一桶地提着号汽油进行清洗,用了汽油约至千克,致使室内油气浓度达到了爆炸极限。这时,该厂工人卫某见大家一桶一桶的提油较累,就用电瓶铲车装了一大桶号汽油送进工厂。汪副主任见状,叫立即退出现场,就在电瓶铲车倒车发动时,火花引起汽油如雷击一般的强烈爆炸,室内全部被烈火所围,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分析:
该厂使用大量汽油擦洗地面,致使室内油气浓度达到了爆炸极限,当非防爆电瓶车起动时,电火花引爆汽油气体发生爆炸事故。
9
▌北京钢厂冲天炉爆炸致7死21伤关键字:设备缺陷;人员失误;冲天炉爆炸年6月2日22时52分,北京钢厂转炉炼钢车间六号冲天炉,由于出水阀门关闭,冷却水不能够正常循环,造成冲天炉温度升高,导致冲天炉爆炸,使冲天炉除了底盘和前炉座以外其他设施全部炸毁,生产厂房部分屋面板及梁毁坏,天车的大梁砸下,造成28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重伤9人、轻伤12人。
事故原因分析:
1.发生爆炸事故的冲天炉,循环水箱排水阀设计不合理,设备本身有缺陷。
2.北京钢厂炼钢车间的企业管理不善,使用循环水箱设计不合理的冲天炉,对其冷却循环水管理制度不健全,而操作工人又错误操作形成冷却循环水障碍,由于出水阀门关闭,造成冷却循环水不能正常循环带走热量,导致冲天炉温度升高,发生爆炸。
综合编译整理:小雪;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
6.1历史上的今天
Flixborough灾难、人遇难-“东方之星”号沉没、违规动火引发爆燃事故、装置断电尾气泄漏
5.31历史上的今天
喀麦隆SONARA炼油厂史上最大爆炸、美国DIDION研磨厂粉尘爆炸、萃取塔故障、反应釜火灾...
5.30历史上的今天
VALERO炼油厂球罐满溢爆炸7死、工艺容器闪爆、沼气爆炸致3死、危化品仓库火灾、制衣厂火灾致72死
关于我们
岙山应急管理学院是中国中化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从事安全、应急培训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也是舟山市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安全管理与特种作业取证培训)和定点职业培训机构(消防员、应急救援员)。学院致力于过程安全管理、安全应急专业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等维度专业化服务,构建“五中心一平台”的培训平台,致力于为政府、危化品企业、专业机构提供安全与应急整体解决方案。五中心一平台一、石油储运仿真培训中心:共2平方米,包含工艺仿真、设备维护、模拟操作、风险体验、应急响应五大功能区,可开展理论+仿真+实操相结合的培训。二、危险作业实训中心:共1平方米,可开展针对施工监管人员、项目经理、安全监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各类危险作业实操培训和考核。三、应急预案推演中心:通过应急预案及推演系统,对应急人员开展协同作战推演、救援设备仿真操作、储罐火灾辅助决策等培训。四、工业绳索救援技能实训中心:面向石油化工行业高空作业人员、消防队伍指战员、专业应急救援小组等人员,系统开展IRATA国际绳索技术培训、消防绳索技术及救援培训、高空作业及受限空间培训等多项绳索技术培训。五、水域救援实训中心:水域实训中心由开放式和室内场地组成,可面向消防队伍指战员、水域救援技术骨干、特警、专业应急救援小组开展人员溺水、水上交通事故等各类水域救援技能训练。六、线上学习平台:学院建有在线学习平台(空中课堂),现有专业类课程(石油储运、HSE管理、应急管理等)、综合类课程共0余门,可以实现PC端、移动端分别使用,具备多元化功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