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化学提分攻略01化学与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要免费试题,请   )

A.商代后期铸造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其熔点高于纯铜

B.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C.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D.唐代后期出现的黑火药,它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

A、青铜制品中含有铜元素、锡元素、铅元素等,也就是铜合金制品,合金熔点低于纯金属,错误;B、制作瓷器主要原料为黏土等矿物原料,正确;C、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为Cu2(OH)2CO3,溶于酸性溶液,故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正确;D、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硫黄(S)、硝石(KNO3)和木炭(C),黑火药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1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薪柴之灰”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可增强肥效。

B.玻璃钢和压电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不同

D.《泉州府志》: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

D

A.“薪柴之灰”中含有K2CO3,若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则会因CO32-和NH4+相互促进水解导致氮肥的损失,错误;B.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压电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C.柳絮和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错误;D.“去土而糖白”说明塌了的墙土具有吸附作用,将红糖中的色素吸附而脱色变白,正确。

14.《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

A.甘油B.油漆C.石油D.乙醇

C

“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可知,石脂水难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且颜色呈黑色,燃烧时火焰明亮。A、甘油易溶于水,在自然界不存在,错误;B、油漆不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错误;C、石油在自然界天然存在,不可食用,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呈黑色,可以燃烧且火焰明亮,符合上述所有特点,正确;D、乙醇易溶于水,在自然界不存在,错误。

15.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已经有相当大的成就,以下对古代文献中有关记载的化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

化学解释

A

《开宝本草》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制取KNO3可“煎炼而成”是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B

《格物粗谈》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C

《本草纲目》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

D

《徐光启手迹》

“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

“强水”主要成分是硝酸

A

制取KNO3要利用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性质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乙烯有催熟果实的作用;分离沸点不同的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A项,“煎炼而成”涉及蒸发结晶操作,是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来制取KNO3,错误;B项,成熟木瓜能够释放乙烯,促进未成熟红柿成熟,正确;C项,烧酒的酿造方法为:加热浓酒和糟,利用沸点不同,将酒蒸出,然后用器皿盛装冷凝后的馏分,即为蒸馏,正确;D项,根据“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判断“强水”主要成分是硝酸。

更多免费学习资料请加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xz/5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