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心理健康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对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来说更加重要。护士直接面对的是有疾病的弱势人群,承担的是病人的救治和护理,体会着疾病的危重、生命的脆弱、责任的重大,这些都给护理人员心身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十分必要。
负性心理在护理队伍中具有普遍性
多项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且某些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护士的主要心理问题有: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恐惧。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感到心身疲倦,尤以心理疲倦甚;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有睡眠障碍,活力下降。另外,50%的护士存在无价值感问题。同时,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有年龄、性别、地域差异倾向。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忙——护士既要完成平凡、琐碎、繁重的护理工作,又要与患者、家属、探视人员打交道,每天接触不同性格、脾气、知识、经济背景的患者与家属,需要经常应对患者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
累——随着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层次的提高及临床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医疗机构规模扩展很快,而护理队伍规模扩增相对较慢。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不科学,护理人力超负荷工作、不堪重负。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使护士长期精力透支,身心疲惫。
恐——由于护士知识的局限性,护理纵向知识结构设计不合理,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律知识的缺乏,对潜在的问题和一些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当发生医疗纠纷时,护士首当其冲成为攻击目标,患者对护士发脾气、辱骂甚至殴打的现象偶有发生,造成护士心理健康问题。
忧——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因为护理学是临床医学,存在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进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愁——倒班工作模式是护理工作的常态,其对健康有着诸多不良影响,如睡眠问题、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其中睡眠问题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健康,护士长期处于慢性睡眠剥夺状态,导致机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随之引起情绪改变、食欲下降、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心理应激反应。长期倒班必将成为大龄护士离职的重要因素,成为职业成长的不确定因素。
维护心理健康从提高自身做起
护理工作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双重劳动。因此,如何排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已成为当前护士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是加强心理知识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护士应积极参与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知识的辅导培训,掌握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等心理保健方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学会放松;善于在紧张环境中、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有效调节情绪;建立合理客观的自我期望值,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最佳的工作心态。
二是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提高专业水平。护士要加强自身职业意识,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塑造健康的职业心态,提高工作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要熟练掌握专科病种的临床表现,常用药物的作用、剂量、观察要点,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而减少工作中的被动局面,降低心理紧张的程度。
三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乐观情绪。在身体上,保持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有2~3次规律运动,每次至少30min。规律的运动不但可以增强肌肉的张力,还可以减轻压力和促进肌肉放松,有效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在心理上,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有效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内控感,以及在护理实践中的成功体验和自我成就感。
四是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作中,护士应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在医疗纠纷时有效保护自我。首先,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只有懂法、守法,才能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自我保护、自我约束;其次,护士实行医疗活动的依据是医嘱,必须严格、准确、及时、完整、科学、严肃无误地执行医嘱;再次,认真仔细地书写各类护理文件,做到准确、及时、完整、规范书写,与医疗文件相符、同步并妥善保管;最后,执行每一项护理工作都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遵守护理制度和规范,避免过失操作的发生。
来源:现代护理报护士高薪选择-好课推荐-美国注册护士RN
国际护士证ISPN
国际泌乳顾问IBCLC
国际护理英语
雅思
HS公众急救
BLS(CPR+AED)
ACLS
健康管理师
心理咨询师
营养师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学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