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http://m.39.net/pf/a_4365492.html
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word下载:
链接:
)A.纸张燃烧B.玻璃破碎C.石蜡熔化D.水的蒸发2.(?泰州)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干冰升华C.光合作用D.煤气燃烧3.(?泰州)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钨制作灯丝B.用铝制作导线C.石墨制铅笔芯D.用焦炭冶炼铁4.(?金昌)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A.试管B.量筒C.集气瓶D.烧杯5.(?内江)下列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黑火药爆炸B.湿法炼铜C.高粱酿酒D.指南针指引航海6.(?金昌)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面包发霉C.纸张燃烧D.钢铁生锈7.(?枣庄)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8.(?南宁)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味B.滴加蒸馏水C.引燃酒精灯D.装入MnO2粉末9.(?沈阳)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干冰升华C.光合作用D.石蜡熔化10.(?锦州)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动物呼吸B.金属生锈C.食物腐烂D.海水晒盐11.(?贵港)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B.活性炭用于净化饮用水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12.(?长春)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给固体加热C.给液体加热D.熄灭酒精灯13.(?东营)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14.(?吉林)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水银制温度计B.石墨制铅笔芯C.干冰作制冷剂D.天然气作燃料15.(?包头)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B.保持社交距离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D.出门配戴口罩16.(?长春)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成果卓著,下列成果的应用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司南指示方向B.高温烧制陶瓷C.古代湿法炼铜D.谷物酿造美酒17.(?恩施州)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水的电解C.干冰升华D.铁的冶炼18.(?海南)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酒精挥发C.汽油燃烧D.铁丝弯曲19.(?永州)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钢铁生锈C.冰雪融化D.干冰升华20.(?恩施州)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活性炭用作除味剂B.氧气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D.碳酸氢钠可用于糕点焙制21.(?毕节市)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2.(?毕节市)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景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丹桂飘香B.煮豆燃萁C.激浊扬清D.草船借箭23.(?广州)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炭黑制墨B.粮食酿酒C.胆矾炼铜D.燃放烟火24.(?宜昌)量取液体并加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25.(?怀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6.(?天水)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27.(?绥化)下列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使用火药B.指南针用于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冶炼金属28.(?东营)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风干成葡萄干B.葡萄榨成葡萄汁C.葡萄酿成葡萄酒D.葡萄脱皮29.(?鄂州)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石蜡融化B.粮食酿酒C.食物腐败D.矿石炼铁30.(?云南)下列中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B.手工剪纸C.粮食酿酒D.烧制陶瓷31.(?通辽)酒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稀释酒精C.碘溶于酒精D.酒精消毒32.(?张家界)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化技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泥塑B.扎制风筝C.编中国结D.烧制瓷器33.(?宜昌)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纸张燃烧C.冰雪融化D.粮食酿酒34.(?湖北)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事例是( )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石蜡熔化D.酒精挥发35.(?益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钻木取火B.破釜沉舟C.聚沙成塔D.买椟还珠36.(?遂宁)下列各选项对颜色的描述,体现物质真实物理性质的是( )A.大量塑料垃圾导致的“白色污染”B.含有丰富资源的“蓝色海洋”C.健康卫生无污染的“绿色食品”D.青少年要坚决抵制有害身心健康的“黄色书籍”37.(?宜昌)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氮气作保护气B.干冰作致冷剂C.金刚石裁玻璃D.石墨制作电极38.(?攀枝花)下列现象中,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干冰升华C.蜡烛熔化D.酸雨侵蚀39.(?株洲)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高粱酿酒C.积雪融化D.矿石粉碎40.(?青海)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青稞酿酒B.滴水成冰C.铁钉生锈D.红磷燃烧41.(?随州)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沸腾B.动植物的呼吸C.石油炼制D.海水晒盐42.(?威海)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B.用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D.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43.(?营口)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雪糕融化B.电灯泡通电发光C.吃进的食物被消化D.晾晒衣物44.(?扬州)扬州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45.(?咸宁)下列做法或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流动的水洗手B.戴一次性防护口罩C.酒精厂用玉米生产出75%的医用酒精D.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46.(?潍坊)下列语言描述不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A.凡海盐,见水即化B.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D.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47.(?青岛)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极难溶于水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D.具有可燃性48.(?广东)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汽油挥发C.大米酿酒D.玻璃破碎49.(?郴州)下列现象或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酒的酿制B.冰雪融化C.钢铁生锈D.水的电解50.(?眉山)物质世界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B.将矿石研磨成粉末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燃放烟花爆竹51.(?遵义)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煤用于发电B.铜丝作导线C.氮气作保护气D.小苏打用于发酵52.(?孝感)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手工刺绣B.西瓜切块C.露天烧烤D.冰冻凉粉53.(?宁夏)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共同决定的是( )A.炭黑用于制墨B.氦气用于充气球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54.(?湘西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用高梁酿造高梁酒B.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55.(?鸡西)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56.(?荆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冰雪融化C.汽油挥发D.玻璃破碎57.(?白银)下列发生在身边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粮食酿酒C.酒精挥发D.钢铁生锈58.(?淮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汽油挥发C.铁钉生锈D.玻璃破碎59.(?鸡西)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B.天然气燃烧(化学变化)C.食物发霉(物理变化)D.汽油挥发(化学变化)60.(?黄冈)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去异味B.干冰升华C.铁制品锈蚀D.石蜡融化61.(?凉山州)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于谦的《石灰吟》您一定熟悉,其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B.烈火焚烧若等闲C.粉身碎骨浑不怕D.要留清白在人间62.(?本溪)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加入块状药品C.点燃酒精灯D.倾倒液体63.(?抚顺)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用铜作导线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氢氧化钠去除油污64.(?长沙)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具有可燃性B.易挥发C.有特殊气味D.易溶于水65.(?本溪)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B.密度、硬度C.熔点、沸点D.氧化性、可燃性66.(?巴中)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蒸发水的凝固B.海水制碱海水晒盐C.葡萄酿酒葡萄腐烂D.火药爆炸车胎爆炸67.(?福建)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A.夯筑土屋B.结绳记事C.磨制石器D.烧制彩陶68.(?陕西)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柏油路面曝晒变软B.水放冰箱结成冰块C.铜器锈蚀颜色变绿D.电流过大灯丝熔断69.(?湘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铜丝弯曲C.湖水结冰D.酒精燃烧70.(?盐城)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葡萄酿酒C.火药爆炸D.干冰升华71.(?岳阳)美丽生活劳动创造,小明喜爱劳动,做下列家务劳动时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对垃圾进行分类B.用自来水淘米C.用清水擦洗家具D.用醋清洗水垢72.(?邵阳)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固体取用C.量筒读数D.加热液体73.(?河北)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气体膨胀B.石蜡熔化C.火药爆炸D.光的色散74.(?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银用于制作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赤铁矿用于炼铁75.(?邵阳)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海水晒盐D.火药爆炸76.(?菏泽)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太阳能供热B.冰雪融化C.活性炭净水D.粮食酿酒77.(?天津)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石蜡熔化C.酒精挥发D.湿衣晾干78.(?南京)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气味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D.熔点、沸点79.(?临沂)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倾倒液体80.(?临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蜡烛燃烧C.海水晒盐D.干冰升华81.(?齐齐哈尔)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水结成冰C.汽油挥发D.玻璃破碎82.(?齐齐哈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B.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C.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83.(?大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红磷转化为白磷C.活性炭净水D.葡萄酿酒84.(?黑龙江)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85.(?衡阳)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B.菜刀生锈C.瓷碗破碎D.湿衣晾干86.(?连云港)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菜刀生锈C.丹桂飘香D.电灯发光87.(?达州)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炼铁B.石油分馏C.海水制镁D.烧制陶瓷88.(?自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谷物酿酒C.蔗糖溶解D.酒精挥发89.(?苏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衣服晾干C.冰雪融化D.食物腐败90.(?黑龙江)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91.(?哈尔滨)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92.(?自贡)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93.(?甘孜州)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煤用作燃料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94.(?甘孜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B.石蜡熔化C.木材燃烧D.酒精挥发95.(?成都)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D.天然气用作燃料96.(?济宁)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除味剂C.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作干燥剂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作制冷剂97.(?乐山)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粮食酿酒C.玻璃破碎D.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98.(?滨州)下列变化中,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冰雪融化C.煤炭燃烧D.葡萄酿酒99.(?安徽)《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河南)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南阳玉雕B.洛阳剪纸C.开封汴绣D.汝州瓷器.(?南充)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液氮用作制冷剂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风力发电D.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德阳)下列生活中的有关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服用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B.“新冠”疫情期间出门佩戴口罩C.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D.燃烧天然气或柴火煮饭、烧菜.(?重庆)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蒸发B.矿石粉碎C.路面结冰D.钢铁锈蚀.(?重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春风化雨B.火上浇油C.叶落知秋D.滴水成冰.(?泸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冰糕融化C.蔗糖溶解D.钢铁生锈.(?铜仁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水铸成锅B.纸张燃烧C.水蒸气变成水D.汽油挥发.(?黔东南州)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千姿百态,而且时刻发生着各种变化,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树枝燃烧B.海水晒盐C.裁剪窗花D.盐酸挥发.(?上海)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读体积D.测水温.(?湖州)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显微镜调焦D.称量液体的质量.(?衢州)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试剂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台州)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B.腐蚀性C.不助燃D.沸点高.(?绍兴)科学研究常采用转换、模型、分类和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下列采用转换的是( )A.模拟月相的形成B.探究种子萌发的部分条件C.纯净物的类别D.测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黔南州)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B.司马光砸缸C.刻舟求剑D.铁杵磨成针.(?新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海水晒盐C.石蜡熔化D.高粱酿酒.(?襄阳)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B.溶解性C.可燃性D.导电性.(?东莞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石块粉碎C.蜡烛融化D.镁条燃烧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营口)请你分析如图图示的操作可导致的后果:图1 ;图2 。.(?营口)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的化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兴趣小组想深入探究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活动: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向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CO2。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前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50mL,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液体后,注射器内的液体开始被自动吸入锥形瓶,充分反应后,注射器内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小亮同学提出疑问:锥形瓶内CO2是否反应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设计实验并证明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NaOH,得出锥形瓶内CO2已反应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③ ,④ 。无色溶液中含有NaOH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 。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及玻璃管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①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②在操作中如何判断装置中的O2是否反应完?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为16%。活动三所用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三.解答题(共2小题).(?广州)取用药品应注意操作规范。(1)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 ,用 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2)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 。.(?青岛)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具有重要意义。某机械厂金属废料的成分是Zn、Cu、ZnO和CuO,某化学小组利用该金属废料回收铜并制取氧化锌和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回收铜并制取氧化锌,实验方案如图:(1)步骤Ⅰ所得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 (填写化学式)。(2)步骤Ⅲ加入试剂甲的名称是 。(3)步骤Ⅳ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利用活动一回收的铜制取硫酸铜,设计方案如下:方案A:CuCuOCuSO4方案B:Cu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4)方案A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小组同学从绿色化学的视角分析方案B不合理,理由是 (写出一条即可)。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小题)1.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2.A、食物腐败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3.A、用钨制作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铝制作导线是利用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焦炭冶炼铁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4.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故选:A。5.A、黑火药爆炸包含着黑火药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湿法炼铜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高粱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只是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6.A、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面包发霉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A。7.A、由图示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21%,反应后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氧气被消耗,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8.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9.A、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10.A、动物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金属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食物腐烂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11.A、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利用小苏打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活性炭用于净化饮用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12.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13.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酒精能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更多,选项说法正确;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利用火柴燃烧放热使酒精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操作安全,而不是提高酒精的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而灭火,选项说法正确;D.将灯芯拨得松散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酒精灯燃烧更旺,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4.A、水银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受热膨胀遇冷冷缩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具有深灰色,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升华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15.A、酒精杀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保持社交距离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配戴口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16.A、司南指示方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湿法炼铜包含着金属铁与铜的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盐溶液,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谷物酿造美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A。17.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铁的冶炼,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18.A、矿石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铁丝弯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19.A、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20.A、活性炭用作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氧气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的吸水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碳酸氢钠可用于糕点焙制是利用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属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21.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22.A、丹桂飘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煮豆燃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激浊扬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草船借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23.A、炭黑制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胆矾炼铜,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燃放烟火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24.A、用试剂瓶向量筒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量筒要倾斜,试剂瓶口与量筒口紧挨着,瓶塞没有倒放,故错误;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悬空垂直滴加,故正确;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正确;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正确;故选:A。25.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26.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食物霉变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27.A、使用火药,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指南针用于航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用泥土烧制陶瓷,陶瓷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冶炼金属,金属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28.A、葡萄风干成葡萄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葡萄榨成葡萄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成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葡萄脱皮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9.A、石蜡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食物腐败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30.A、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手工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31.A、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稀释酒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碘溶于酒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酒精消毒是酒精与蛋白质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32.A、制作泥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扎制风筝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编中国结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烧制瓷器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33.A、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34.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35.A、钻木取火,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破釜沉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聚沙成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买椟还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36.A、大量塑料垃圾导致的“白色污染”,是塑料造成的污染的说法,不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说法错误,B、含有丰富资源的“蓝色海洋”描述的是海水的颜色,属于真实的物理性质,说法正确;C、“绿色食品”不是描述的物质的颜色为绿色,绿色是指食品不受污染,说法错误;D、“黄色书籍”不是描述的书籍的颜色,是指书籍的内容不健康,说法错误;故选:B。37.A、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干冰作致冷剂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石墨制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38.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酸雨侵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39.A、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高粱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是化学变化,故正确;C、积雪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错误;D、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B。40.A、青稞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铁钉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41.A、水的沸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动植物的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石油炼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42.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用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消毒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43.A、雪糕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电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吃进的食物被消化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晾晒衣物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44.A、玉石雕刻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纸张裁剪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木料打磨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腐乳发酵生成乳酸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45.A、用流动的水洗手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戴一次性防护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酒精厂用玉米生产出75%的医用酒精,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46.A.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B.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说明金高温受热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是指煤炭具有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47.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描述的是颜色、气味、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极难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描述的是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具有可燃性,描述的是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48.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49.A、酒的酿制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水的电解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50.A、食物腐烂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将矿石研磨成粉末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与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燃放烟花爆竹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51.A、煤用于发电是利用碳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小苏打用于发酵是利用小苏打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52.A、手工刺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西瓜切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露天烧烤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冰冻凉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53.A、炭黑用于制墨是利用碳的稳定性和颜色,是由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共同决定;故选项错误;B、氦气用于充气球是利用氦气的稳定性和密度比空气小,是由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共同决定;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是由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共同决定;故选项错误;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利用的盐酸的化学性质,不是由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共同决定;故选项正确;故选:D。54.A、用高梁酿造高梁酒属于高粱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石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55.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地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标签没有对准手心,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固体药品(粉末状)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操作正确。故选:D。56.A、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57.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错;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C、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故选:C。58.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59.A、玻璃窗破裂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C、食物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在汽油挥发过程中,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B。60.A、木炭去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铁制品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石蜡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61.A、千锤万凿出深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高温煅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粉身碎骨浑不怕,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要留清白在人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62.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B、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图中瓶塞没有倒放,试管没有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63.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氢氧化钠去除油污是利用氢氧化钠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64.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酒精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酒精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65.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熔点、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氧化性、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66.A、水的蒸发、水的凝固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海水制碱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葡萄酿酒、葡萄腐烂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67.A、夯筑土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结绳记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磨制石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烧制彩陶,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68.A、柏油路面曝晒变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水放冰箱结成冰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铜器锈蚀颜色变绿,铜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电流过大灯丝熔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69.A、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铜丝弯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湖水结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70.A、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71.A、对垃圾进行分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用自来水淘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用清水擦洗家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用醋清洗水垢生成醋酸钙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72.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73.A、气体膨胀,只是体积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石蜡熔化,灼烧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火药爆炸,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光的色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74.A、银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热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赤铁矿用于炼铁,是利用了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利用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75.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76.A、太阳能供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活性炭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77.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B、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A。78.A、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密度、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氧化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熔点、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79.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80.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81.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82.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利用碳酸氢钠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83.A、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红磷转化为白磷,白磷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活性炭净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84.A、点燃酒精灯,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图示实验操作正确;B、取用液体时,瓶塞没有倒置,标签没有向着手心,瓶口没有紧挨着容器口,图示实验操作错误;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超过了试管体积的,图示实验操作错误;D、利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砝码与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图示实验操作错误;故选:A。85.A、西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菜刀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瓷碗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湿衣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86.A、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菜刀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丹桂飘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87.A、工业炼铁,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海水制镁,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烧制陶瓷,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88.A、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谷物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89.A、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食物腐败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90.A、制作叶脉书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B、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C、比较硬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酸雨的腐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C。91.A、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B、白磷放入冷水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C、电解水实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B。92.A、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把橡皮塞慢慢地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以免压破容器。操作正确;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悬空垂直于试管上方,操作正确;C、洗涤试管时,应该左右方向振荡试管,操作错误;D、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使瓶口紧挨着容器口,操作正确。故选:C。93.A、煤用作燃料是利用煤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生石灰与水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水利用干冰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94.A、石墨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95.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属于氦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96.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除味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作制冷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97.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98.A、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99.A、烧裂矿石,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粉碎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淘洗矿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取泥制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A、南阳玉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洛阳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开封汴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瓷器的烧制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A、液氮用作制冷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只把气体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没有产生新物质。错误;D、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A、服用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是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新冠”疫情期间出门佩戴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生成醋酸钙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燃烧天然气或柴火煮饭、烧菜,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A、海水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矿石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路面结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钢铁锈蚀,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A、春风化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火上浇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叶落知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A、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冰糕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钢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A、铁水铸成锅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水蒸气变成水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A、树枝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B、海水晒盐只是氯化钠从海水中析出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裁剪窗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盐酸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A。.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浸入液体中,操作正确;故选:D。.A、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以防污染试剂,操作正确;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操作错误;C、显微镜调焦时,头侧观察,防止物镜压碎玻片,但眼睛看物镜的角度不对,操作错误;D、托盘天平应该左物右码,操作错误;故选:A。.A、倾倒液体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故A操作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操作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手握试管夹的长柄,故C操作错误;D、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引起火灾,故D操作错误。故选:A。.由于七氟丙烷可以做灭火剂,所以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助燃。故选:C。.A.该图是利用了人对小球在不同位置,对光的观察现象进行转化模拟月相的形成,采用了模型法,不合题意;B.探究种子萌发的部分条件是利用了控制变量法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不合题意;C.该图是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对物质进行分类,不合题意;D.该实验中,小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这里采用了转换的方法,符合题意。故选:D。.A、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司马光砸缸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刻舟求剑只是将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A。.A、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高粱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A.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B.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C.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D.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石块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蜡烛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图1操作可导致的后果为所量液体体积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少于30mL,图2操作可导致的后果是打破试管底部;故答案为:所量液体体积偏小;打破试管底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向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CO2.故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在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时,要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所以①取少量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或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钡或碳酸钙白色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钠;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无色溶液中含有NaOH;故填: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③产生白色沉淀,④溶液变红色。无色溶液中含有NaOH注射器内减少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即为二氧化碳的体积,即:50mL﹣30mL=20mL,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4%;故填:4%;①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为了让氧气充分反应;故填:为了让氧气充分反应;②在加热的条件下,氧气能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注射器的读数就会减小,所以反复推拉注射器时,若注射器的读数不再减小,则证明装置内的氧气已完全反应;故填:反复推拉注射器时,若注射器的读数不再减小,则证明装置内的氧气已完全反应;活动三所用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化铜,环保,无污染;该实验装置始终密封,实验结果更精确;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能保证铜粉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等;故填:环保,没有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合理即可)。三.解答题(共2小题).(1)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常用药匙或纸槽,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横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2)倾倒液体的操作是: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量筒稍倾斜,量筒口与细口瓶口紧挨着,缓缓地向量筒中倒入液体,故答案为:(1)横放;药匙或纸槽;(2)瓶塞没有倒放,量筒没有倾斜。.(1)废料中有锌、铜、氧化铜和氧化锌,铜不与硫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铜和氧化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锌和水,硫酸过量,所以滤液a中有生成的硫酸铜、硫酸锌,还有剩余的硫酸;故答案为:ZnSO4、CuSO4、H2SO4。(2)滤渣为锌和铜,在步骤Ⅲ后得到铜和溶液,说明铜不与甲反应,而锌被消耗,得到滤液c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锌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所以滤液c中含有硫酸根和锌离子,因此滤液c为硫酸锌溶液,而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且不与铜反应,所以试剂甲为稀硫酸;故答案为:稀硫酸。(3)滤液c中有生成的硫酸锌,还有过量的硫酸,为了得到氢氧化锌,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将硫酸锌转化为氢氧化锌,为了保证溶液恰好反应,而氢氧化锌又能溶于碱性溶液,因此加入氢氧化钠要适量,控制溶液酸碱性;故答案为:中和过量的硫酸,并将硫酸锌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锌,同时避免氢氧化钠过量,造成氢氧化锌溶解。(4)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为CuO+H2SO4=CuSO4+H2O;故答案为:CuO+H2SO4=CuSO4+H2O。(5)方案B中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重要污染物,所以方案B造成环境污染;故答案为: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