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甘石
炉甘石为天然的菱铁矿石(碳酸锌)。主产于广西、湖南、四川等地。炉甘石常存在于铅锌矿的氧化带。味甘,性平。归肝、胃经。功效明目去翳、收湿生肌。临床用名有炉甘石、甘石。
《本草纲目》:(《纲目》)
炉先生。
土宿真君曰:此物点化为神药绝妙,九天三清俱尊之曰炉先生,非小药也。
时珍曰:炉火所重,其味甘,故名。
时珍曰:炉甘石所在坑冶处皆有,川蜀、湘东最多,而太原、泽州、阳城、高平、灵丘、融县及云南者为胜,金银之苗也。其块大小不一,状似羊脑,松如石脂,亦粘舌。产于金坑者,其色微黄,为上。产于银坑者,其色白,或带青,或带绿,或粉红。赤铜得之,即变为黄。今之黄铜,皆此物点化也。《造化指南》云:炉甘石受黄金、白银之气熏陶,三十年方能结成。以大秽浸及砒煮过,皆可点化,不减三黄。崔昉《外丹本草》云:用铜一斤,炉甘石一斤,炼之即成鍮石一斤半。非石中物取出乎?真鍮石生波斯,如黄金,烧之赤而不黑。
时珍曰:凡用炉甘石,以炭火煅红,童子小便淬七次,水洗净,研粉,水飞过,晒用。
甘,温,无毒。
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时珍)。
时珍曰:炉甘石,阳明经药也。受金银之气,故治目病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粘也。
新十五。
目暴赤肿:炉甘石(火煅尿淬)、风化硝等分。为末。新水化一粟点之。(《御药院方》)
诸般翳膜:炉甘石、青矾、朴硝等分。为末。每用一字,沸汤化开,温洗,日三次。(《宣明方》)一切目疾:真炉甘石半斤,用黄连四两。锉豆大,银石器内,水二碗,煮二伏时,去黄连为末,入片脑二钱半,研匀罐收。每点少许,频用取效。又方:炉甘石(煅)一钱,盆硝一钱。为末。热汤泡洗。目中诸病:石连光明散:治眼中五轮八廓诸证,神效。炉甘石半斤,取如羊脑、鸭头色者,以桑柴灰一斗,火煅赤研末,用雅州黄连各四两,切片,煎水浸石,澄取粉,晒干。用铅粉二定,以二连水浸过,炒之。雄黄研末。每用甘石、铅粉各三分,雄黄一分,片脑半分。研匀,点眼甚妙。(张氏方)
目暗昏花:炉甘石(火煅,童尿淬七次)、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黄丹(水飞)各四两。为末;白沙蜜半斤,以铜铛炼去白沫,更添清水五、六碗,熬沸下药,文武火熬至一碗,滴水不散,以夹纸滤入瓷器收之。频点日用。(《卫生易简方》)
烂弦风眼:刘长春方:治风眼流泪,烂弦。白炉甘石四两,火煅童尿淬七次,地上出毒三日,细研。每用椒汤洗目后,临卧点三、四次,次早以茶汤洗去,甚妙。又方:炉甘石一斤(火煅),黄连四两,煎水淬七次,为末,入片脑。每用点目。《宣明眼科方》:用炉甘石、石膏各一钱,海螵蛸三分。
为末。入片脑、麝香各少许,收点。《卫生易简方》:用炉甘石二两。以黄连一两煎水,入童尿半盏再熬,下朴硝一两又熬成。以火煅石淬七次,洗净为末,入蜜陀僧末一两研匀,收点之。
聤耳出汁炉甘石、矾石各二钱,胭脂半钱,麝香少许,为末,缴净吹之。(《普济方》)
齿疏陷物:炉甘石(煅)、寒水石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擦牙,忌用刷牙,久久自密。(《集玄方》)
漏疮不合:(童尿制)炉甘石、牡蛎粉,外塞之,内服滋补药。(《杂病治例》)
下疳阴疮:炉甘石(火煅醋淬五次)一两,孩儿茶三钱,为末。麻油调敷,立愈。(通妙邵真人方)
阴汗湿痒:炉甘石一分,真蚌粉半分。研粉扑之。(《直指方》)《本草经疏》:炉甘石,受金气而结。味应甘辛,气温无毒,其性带涩。经曰:荣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甘温能通畅血脉,则肿痛散,血自止,肌肉生也。又目得血而能视,风热上壅则目为赤烂浮翳。甘入脾而益血,辛温能散风热,性涩则能粘物,故同除翳药点目翳,及治目中一切病也。
《本草易读》:内容:红,童便或烧酒淬七次,研粉水飞。
甘,温,无毒。阳明经药也。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止血,消肿生肌。同冰片点目一切
所在金银坑中皆有之,乃金银之苗也,轻白者良。
目猝赤痛,火尿淬,同风化硝,极净,蘸新水点之。(验方第一。)
诸般目翳,同胆矾,白矾亦可,朴硝末,沸水化开,洗之。(第二。)
一切目疾,用半斤,同黄连四两,石器内同煮一日,去黄连,入冰片二钱,研匀取点。
又方同盆硝泡洗之。(第三。)
下疳,火童尿淬制甘石一两,儿茶三钱,炒末,香油合敷,立已。再查甘草第一洗方验方十八内。(第四。)
目睛昏花,制甘石、制赭石,水飞黄丹各四两,为末,蜜半斤,以铜器炼去白沫,更添冷水数碗,熬沸下诸药,熬至一碗,滴水不散,或生绢,或夹纸,滤入瓷器收之,取点。(第五。)
风眼烂眩,制甘石,地上出火毒,研粉,先以沸汤洗之,取点数次。又甘石一斤,火,黄连四两,煎水淬七次,研粉,入冰片取点。(第六。)
漏疮不合,制甘石合蛎粉外塞之,内服滋补。(第七。)
牙疏陷物,同石膏末搽之。(第八。)
阴下湿痒,同蛤粉掺之。(第九。)
《本草备要》:燥温,治目疾
甘,温。阳明胃经药。受金银之气,金胜木,燥胜湿,故止血消肿,收湿除烂,退赤去翳,为目疾要药。产金银坑中,金银之苗也。状如羊脑,松似石脂,能点赤铜为黄(今之黄铜,皆其所点也)。煅红、童便淬七次,研粉,水飞用。
《本经逢原》:炉甘石得金银之气而成,专入阳明经而燥湿热,目病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飞,海螵蛸、硼砂等分为细末,点诸目病皆妙。又煅过水,丸如弹圆,多攒簪孔烧赤,煎黄连汁淬数次,点眼皮湿烂,及阴囊肿湿,其功最捷。
《本草从新》:燥湿、治目疾。
甘温。阳明胃经药。受金银之气。金胜木。燥胜湿。故止血消肿。收湿祛痰。除烂退赤去翳。为目疾要药。(炉甘石、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粘也。)产金银坑中。金银之苗也。状如羊脑。松似石脂。能点赤铜为黄。(今之黄铜、皆其所点。)红。童便淬七次。研粉水飞。(下疳阴疮、甘石、醋淬五次、一两、儿茶末三钱、麻油调敷。)
《得配本草》:甘,温。阳明经药也。受金银之气,故治目疾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粘。得枯矾、胭脂、麝香,吹聤耳出汁。得真蚌粉,扑阴汗湿痒。配孩儿茶,搽下疳阴疮。配青黛、冰片,搽下疳。
凡用炉甘石,以炭火煅红,童便淬,或黄连煎水淬七次,洗净研粉,水飞过晒干用。《本草求真》:[批]活血脉,散风热。
炉甘石专入胃。甘辛而涩,气温无毒,其性专入阴明胃。盖五味惟甘为补,惟温为畅,是能通和血脉,故肿毒得此则消,而血自能克止,肌亦自克能生也。辛温能散风热,性涩能沾翳膜,故凡目翳得此,即能拨云也。《宣明方》,炉甘石、青矾、朴硝等分为末,每用一字,沸汤化,湿洗、日三次。有用此治下疳阴湿,并齿疏陷物者,亦此义耳。炉甘石火煅醋淬五次,一两,孩儿茶三钱,为末,麻油调敷立愈。又《集玄方》,因齿疏陷,用炉甘石煅,寒水石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擦牙,忌用铜刷,久久自密。时珍常用甘石煅飞、海螵蛸、硼砂,等分为细末,朱砂依分减半,同入点诸目病皆妙。
《本草便读》:得金银圹气以结成。能入阳明专燥湿。用三黄煎水而炼。善疗目疾可平肝。止血生肌。甘温无毒。(炉甘石出金银圹中。金银之苗也。舐之亦粘舌。以其得金银之气。故能平肝。治一切目疾。用三黄煎水用。长于外治。无内服方法耳。)
《本草撮要》:味甘温。入足阳明经。功专止血消肿。收湿祛痰。治烂腿。去赤翳。得海螵蛸硼砂各一两。朱砂五钱。研极细末。点目神效。以之醋淬七次。与儿茶为末。麻油调敷下疳阴疮。今之黄铜皆炉甘石所点。
《本草择要纲目》:(此物点化为神药绝妙。九天三清俱尊之曰炉先生。非小药也。凡用以炭火红。童子小便淬七次。水洗净。研粉水飞过晒用。)
甘温无毒。
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炉甘石阳明经药也。受金银之气。故治目病为要药。
《玉楸药解》:味甘,气平,入手太阴肺经。明目退翳,收敛疮肉。
炉甘石清金燥湿,治眼病红肿,翳障弦烂泪流。兼医痔瘘下疳,止血消毒,并疗阴囊湿痒。炉甘石生金银矿,秉寒肃燥敛之气。最能收湿合疮,退翳除烂。但病重根深,不能点洗收效,必须服药饵,用拔本塞源之法。若眼科诸言,一派胡说,不可服也。锻红,童便浸数次,水洗,研细,水飞。
《饮片新参》:
形色:色白间红,石脂结块。性味:香燥平。功能:消湿腐,退目翳,治廉疮。分量:酌用。用法:研末外涂烂脚,或配药退翳,罕有内服。禁忌:痈疽及无水疮症者忌用。
《中药大辞典》
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的矿石。采得后,除去杂石、泥土。
产于广西、四川、云南、湖南等地。
《中药大辞典》炉甘石:拣去杂质,打碎。煅甘石:取净炉甘石,打碎,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烧至微红,取出,立即倒入水盆中浸淬,搅拌,倾出混悬液,将石渣晾干,再煅烧3~4次,最后将石渣弃去。取混悬液澄清,倾去清水,将滤出的细粉干燥。黄连水拌甘石:取黄连煎汤,加入上述煅甘石细粉,拌匀并使吸尽,烘干。(每煅甘石细粉斤,用黄连12斤8两)。
1.炉甘石能收敛、防腐及保护创面。2.炉甘石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整理/王佳妮)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