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上海中考化学知识体系

按章节知识框架:中考化学共分为上册(四个章节)和下册(三个章节)

上册: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第一节: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考点:1、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第二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考点:1、常用仪器的使用和识别;

2、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3、简单的实验操作;

第三节:物质的提纯

考点: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物质提纯和分离的方法:物理方法:溶解、过滤、蒸发、冷却结晶;化学方法:沉淀法、气体法;

3、粗盐的提纯;

第四节: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考点:1、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2、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第二章:浩瀚的大气

第一节: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考点:1、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氧含量的测定;

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

3、相对分子量(Ar)的概念,式量的计算;

第二节:神奇的氧气

考点:1、氧气的性质;

2、氧气的用途;

3、氧气的制取;

4、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5、氧化物的概念;

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考点:1、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意义:原子团、化合价;

2、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计算;

3、质量守恒定律;

4、化学方程式;

第三章:走进溶液世界

第一节:水

考点:1、水的净化;

2、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

3、水的性质;

第二节:溶液

考点:1、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定义;悬浊液、乳浊液;

2、饱和/不饱和溶液;

3、物质的溶解度;

4、晶体(很少);

5、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1、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2、溶液的酸碱性和生活相关:常见的酸碱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考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与防火;

第二节:碳及其化合物

考点:1、碳单质性质;

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4、石灰石/钟乳石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下册:

第五章:初识酸和碱

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考点:1、常见的酸和碱;

2、酸、碱的组成和分类

3、酸碱中和反应

第二节:酸和碱的性质

考点:1、酸的性质

2、碱的性质

3、酸碱的应用

第六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第一节:金属

考点:1、金属的分类和共性

2、金属和酸、盐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氧化还原的定义

第二节:盐和肥料

考点:1、盐

2、焰色反应;

3、盐和酸碱的反应

4、盐用途

5、化肥

第七章:化学与生活

第一节:生活中的有机物:甲烷和乙醇

第二节:食品中的营养素

按专题知识框架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

1、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般指形状改变或三态转变;

★特别的物理变化有:石油的分馏,干冰升华,矿石粉碎,潮解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特别的化学变化有:煤的干馏,物质变质,风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微观上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得到新分子,生成新物质;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三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质量不变

选择题,给现象判断物理/化学

2、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体现出的性质;

选择题,给现象判断物理/化学

3、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多变一)、分解(一变多)、置换(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特征:离子互换;反应条件:要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

⑴化合反应:(多变一)A+B+…M

⑵分解反应:(一变多)MA+B+…

⑶置换反应:(单换单)A+BCAC+B或A+BCAB+C

⑷复分解反应:AB+CDAD+CB

1.给反应判断属于什么类型(选择、填空)

4、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特别的混合物:合金,矿石,空气,煤、石油、天然气、水煤气都是混合物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满足两个条件:①两种元素②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酸:氢离子+酸根离子

碱: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一水合氨)

盐:金属离子(NH4+)+酸根离子

1.选择题(为主)

2.填空题

5、分子、原子的区别: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在化学变中是否可以再分

分子特点: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原子都不断运动;分子、原子间有一定间隔,可以压缩

*分子是原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间隔改变;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组成和种类都改变

1.分子/原子的概念(选择题)

6、元素、化合价、化学式

(1)元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为:OSiAlFeCaNa(养闺女,贴该拿);人体中前四位的元素的含量:OCHN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N

(2)化合价: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变化,化合价一定会改变。

(3)元素符号表示意义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有些还可以表示单质的化学式(金属和稀有气体)

(4)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有:①表示某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想一想哪些不符合)

③表示该物质由何种元素组成④表示一个某某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5)活用: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由几个某原子构成(即原子的个数比)

3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1.化合价:给化学式判断化合价(选择)

2.化学式:书写(填空题)、化学式的理解(选择题),俗名(选择题)

7、同素异形体:O2/O3、红磷/白磷、金刚石/石墨/碳-60

8、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三个不变: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

一个可能:分子数目。

1.补全化学方程式(选择、填空)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填空)

10、溶解度:(难点)

(1)饱和/不饱和,以及之间的互相转化

(2)溶解度曲线:结合图形(选择、填空)

11、溶液/浊液:溶液均一、稳定;溶液是混合物1.溶液的组成(填空)

12、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1.PH值(选择题)

2.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填空)

13、氧化还原:供氧---氧化剂;夺氧---还原剂

二、元素和化合物

1、空气:

(1)组成:N2占78%,O2占21%,稀有气体占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

②同时集气瓶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装置气密性不够;

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1.组成及其性质(选择、填空题)

2.大气污染物(选择、填空题)

3.氧含量的测定(填空题)

2、氧气:

(1)氧气的性质:

A、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B、化学性质:

①和金属反应:

2Mg+O22MgO(耀眼的强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3Fe+2O2Fe3O4(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②和非金属反应:

C+O2CO2(在纯氧中发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气体)

S+O2SO2

(在纯氧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4P+5O22P2O5(冒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2H2+O22H2O(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水)

③和化合物反应:

2CO+O22CO2(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气体)

CH4+2O2CO2+2H2O(产生明亮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C2H5OH+3O22CO2+3H2O(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氧气用途:①支持燃烧②供给呼吸

(3)氧气的制取:

A.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

MnO2

B.双氧水制取氧气:双氧水(H2O2)————→水(H2O)+氧气(O2)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KMnO4)加热——→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4)燃烧与灭火:

A、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2)助燃剂(3)温度达到着火点

B、灭火的方法:①隔绝空气②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与氧气反应、实验现象(选择题);

2.制取氧气的方程式(填空题);

3.制取、收集氧气装置,检验(简答题)

4.燃烧条件的实验题

3、水

(1)水的电解:2H2O2H2↑+O2↑

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正极:氧气负极:氢气体积比:1:2

(2)水的净化:吸附-----活性炭;沉降----明矾;消毒杀菌----氯气

(3)水的性质:比热大、反常膨胀;水的溶解、分散能力

(4)物质与水的反应:CO2+H2OH2CO3CaO+H2OCa(OH)2CuSO4+5H2OCuSO4·5H2O(检验水)

1.电解水的方程式书写—水的组成(选择题)2.水的净化(选择题)

4、碳以及碳的化合物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用途对比:

金刚石

石墨

组成元素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最软的矿物质之一

熔点

润滑性

良好

导电、导热性

良好

用途

钻探机的钻头、玻璃刀、装饰品等

电极、铅笔芯、特别是高温工作中的机器的润滑剂

⑵碳的化学性质

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在高温下,碳能跟许多物质起反应。(想一想:碳的化学性质与哪种物质相似?)

①可燃性:(都放热—可作燃料)

C+O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

②还原性:(冶炼金属)

2CuO+C2Cu+CO2↑C+CO22CO(吸热反应)

现象: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黑色粉末不断减小

(3)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作燃料

2CO+O22CO2现象: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②还原性——冶炼金属

CO+CuOCu+CO2现象: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毒性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与氧结合的能力。

(4)二氧化碳

A、CO2的化学性质

①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但CO2是无毒的)

②CO2跟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很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CO2+H2O

③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B、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

①灭火②工业原料可制纯碱、尿素和汽水③干冰可作致冷剂、可用于人工降雨④温室肥料。

1.还原氧化铜(实验题)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填空)

3.二氧化碳制取(实验题)

5、金属材料

(1)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2)规律:A、越前越活泼;B、氢前金属和酸反应产生氢气;

C、前面金属可以换后面的金属;

1.给不同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选择题)

2.金属与酸的反应量的问题(选择题压轴,结合图像)

6、酸碱盐总结:

?概念:(1)酸: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一水合氨)

(3)盐:金属离子(NH4+)+酸根离子

?性质:

(1)酸的五大通性:

A、与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B、与金属反应:H前金属+酸盐+氢气

例:Fe+2HCl=FeCl2+H2↑

C、与碱反应:酸+碱盐+水

例:NaOH+HClNaCl+H2O

D、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例:CuO+2HClCuCl2+H2O

注:碱性氧化物即大多数的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等

E、与某些盐反应:盐+酸=新盐+新酸(发生复分解,要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例:CaCO3+2HCl=CaCl2+H2O+CO2↑

(2)碱的四大通性:

A、与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B、与酸反应:酸+碱盐+水

例:NaOH+HClNaCl+H2O

C、与酸性氧化物反应: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例:CO2+2NaOHNa2CO3+H2O

注:酸性氧化物即大多数的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等;

CO、NO既不是碱性氧化物也不是酸性氧化物;

D、与某些盐反应:盐+碱新盐+新碱

例:CaCO3+2HClCaCl2+H2O+CO2↑

(3)常见盐:碳酸钠(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钙、氯化钠(食盐)

1.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生活问题(选择)

2.酸碱盐的鉴定、鉴别(简答题)

三、化学实验

1、常见仪器的使用

填空,2分(实验仪器的名称:试管、酒精灯、长颈漏斗、胶头滴管、锥形瓶)。

1、基本操作:

(1)药品取用:固体:块状(一平二放三直立);粉状(一平二送三直立)

液体:量多用量筒,量少用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不玷污)

(2)加热:量的限制,1/31/3-2/3能直接加热/需要加石棉网加热

(3)过滤:“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a、滤纸低于漏斗边缘;b、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a、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b、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处;c、漏斗底部紧靠烧杯内壁;

(4)蒸发:a、加热过程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待蒸发至存有少量液体即可停止加热,切勿蒸干;

(5)溶液稀释和配制:A、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玻璃棒搅拌)、贴标签;

B、浓硫酸稀释: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6)事故处理: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湿布扑盖;

B、浓酸浓碱洒在试验台――浓酸:加NaHCO3溶液,然后用水冲洗,最后用抹布擦干;

――浓碱:加醋,然后用水冲洗,最后用抹布擦干;

C、浓酸浓碱洒在皮肤――浓酸:用抹布擦干,然后用水冲洗,最后涂3%~5%NaHCO3;

――浓碱:用水冲洗,涂硼酸溶液;

1.选择题,1份(给图判断操作是否正确);

2.简答题(过滤、蒸发通过实验流程一起考)

2、气体的制取:“两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1)氧气的制取:三个方程式,两个装置,两种收集方法;(3+2+2)

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三个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

C、反应装置:

D、收集方法:

排水法:用于不溶于水的气体

排空气法(用于与空气密度差别大,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E、验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已满。

排水法收集时,气泡往集气瓶外冒时,收集已满。

F、验证: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G、注意事项:

a、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水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b、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以免收集气体不纯;

c、排水法收集完后,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以免水槽中的水倒流至热试管,使试管炸裂。

(2)二氧化碳的制取:

A、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B、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C、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D、验证: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3、气体性质实验:

(1)木炭还原氧化铜

药品:木炭粉、氧化铜

原理:C+CuOCu+CO2

装置:固固加热型(酒精喷灯)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药品:一氧化碳、氧化铜

原理:CO+CuOCu+CO2

4、去除杂质

(1)转化成气体法:Na2SO4(Na2CO3)

(2)转化成沉淀法:NaCl(Na2SO4)

(3)置换法:FeSO4(CuSO4)

(4)加热法:CaO(CaCO3)

(5)吸收法:H2(HCl)

5、气体干燥:

(1)干燥剂种类:酸性、碱性、中性

(2)

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可干燥的气体

酸性

浓H2SO4

酸性和中性:CO2、H2、O2

碱性:氨气(NH3)

碱性

生石灰(CaO)碱石灰(CaO、NaOH)、氢氧化钠固体

碱性和中性:H2、O2、NH3

酸性:CO2、SO2、HCl

中性

无水CaCl2

其他均可

NH3

6、物质的鉴别:(1)“三气”(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检验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

(1)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2)加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木条重新燃烧

有淡蓝色的火焰(或有爆鸣声),烧杯壁上有水雾

(1)木条熄灭

(2)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2)二酸(HCl、H2SO4)

溶液

检验方法

化学方程式

HCl

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H2SO4

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滴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

(3)二碱(Ca(OH)2、NaOH)

溶液

检验方法

化学方程式

无色溶液,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_____

(4)一盐(碳酸盐)

溶液或固体

检验方法

碳酸盐

如未知溶液或固体,滴上稀盐酸冒出CO2气泡,即为碳酸盐。

(5)水蒸气:检验水蒸气用无水CuSO4,现象:从白色变蓝色;

(6)几种重要物质的检验

物质

所用试剂

检验方法

观察现象

化学方程式

1.酸溶液

酸、碱指示剂

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或酚酞试液不变)

______

2.碱溶液

同上

同上

石蕊试液变蓝(或酚酞试液变红)

______

3.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

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稀硝酸或盐酸

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例:

4.盐酸或可溶性氯化物

AgNO3溶液、稀硝酸

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例:

5.碳酸盐

盐酸、澄清石灰水

加入盐酸,并将其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冒气泡,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例:

6.氢氧化钙

CO2

取其溶液,通入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化学计算

1、化学式量的计算:给化学式,计算式量、某种元素的质量百分数或各元素的质量比(填空)

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3、溶解度的计算:

4、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5、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计算1.利用公式计算(选择、填空题)

2.综合计算(选择)

五、化学常识

1、化学研究的范围

2、有机物:酒精、甲烷

3、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

六、经典总结

常见口诀:

1、常见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碳二三铁。(背到此即可)

2、常见的可溶性盐(可溶指的是:可溶于水)口诀:

钾钠氨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影踪;硫酸盐不溶铅和钡;氯盐不溶银亚汞;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碱中只有钾、钠、钡、钙;

常见颜色:方框推断题的重要“题眼”

1、黑色:C、铁粉、CuO、Fe3O4、MnO2

2、白色:白磷、除Cu(OH)2、Fe(OH)3以外的所有沉淀物;

3、蓝色:Cu2+(如:CuSO4、CuCl2),Cu(OH)2蓝色沉淀;

4、红色:Cu、铁锈(Fe2O3)、Fe(OH)3红色沉淀,KMnO4(紫红)、红磷

5、浅绿:Fe2+(如:FeSO4、FeCl2)

6、黄色:Fe3+(如:Fe2(SO4)3、FeCl3)

常考俗称

1、“石灰家族”(1)生石灰:CaO(2)石灰水、熟石灰、石灰浆:Ca(OH)2(3)石灰石、大理石:CaCO3

2、苏打(纯碱):Na2CO3;小苏打:NaHCO3食盐:NaCl,烧碱、苛性钠、火碱:NaOH

3、胆矾(CuSO4·5H2O)、蓝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石碱(Na2CO3·10H2O)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

5、酒精(乙醇):C2H5OH

6、醋酸(食醋):CH3COOH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fana.com/dfxt/6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